哈薩克草原青銅時代文化—比加澤—丹迪拜文化:兼論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敦喬魯墓葬的文化性質

2016-03-03 08:50達吾力江葉爾哈力克
欧亚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時代迪拜墓葬

達吾力江·葉爾哈力克

比加澤—丹迪拜文化是分布於哈薩克草原的青銅時代晚期文化。一般認爲該文化在當地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影響到後來興起的塔斯莫拉文化(Tasmola Culture)和塞克文化(Saka Culture)。石板圍建的墓葬結構、分區設計的建築遺址均是該文化主要特徵。近幾年,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敦喬魯遺址和墓葬的調查發掘,進一步補充了新疆境內石圍墓的考古材料。其中,阿敦喬魯墓葬多爲方形,在地表可見石板圍牆,其建築遺址具有雙層圍牆、內部分區的特點。在對阿敦喬魯遺迹的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其遺址和墓葬可分兩類:一類屬於安德羅諾沃晚期文化,另一類屬於中部草原的比加澤—丹迪拜文化。

一、哈薩克中部草原比加澤—丹迪拜文化研究背景

20 世紀30 年代,蘇聯考察團在卡拉幹達山西南努拉河山谷發現了大型砌石墓葬,將其命名爲“丹迪拜墓葬”。1947 年開始,馬古蘭(A.H. Margulan)在比加澤河岸的墓地中發現並發掘了與丹迪拜相似的墓葬。隨後,馬古蘭系統整理其他青銅時代墓葬材料,認爲其中一些石圍墓應與比加澤—丹迪拜的墓葬同屬一種文化。1966 年,他在《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古代文化》一書中提出“比加澤—丹迪拜文化”,並在1979 年的著作《哈薩克斯坦中部的比加澤—丹迪拜文化》中結合具體墓葬做了專門研究。後來學界研究該文化的基礎材料和觀點多引自馬古蘭這兩部著作。

比加澤—丹迪拜文化特徵不僅體現在墓葬中,還有墓葬周圍發現的房屋建築遺址、金屬冶煉遺址,以及具有祭祀意義的立石。本文重點討論該文化的墓葬,同時也結合新疆的考古材料對其建築遺址加以簡要分析。

二、比加澤—丹迪拜文化墓葬及出土遺物特徵

圖1 公元前2000 至前1000 年哈薩克草原及周邊考古學文化分布(原始俄文底图由林梅村教授拍攝於莫斯科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

(一)墓葬形制

根據目前所見材料,比加澤—丹迪拜墓葬可分爲以下幾個類型(圖2):

圖2 比加澤—丹迪拜墓葬基本類型(圖片整理自馬古蘭1966、1979 年著作)

(二)陶器

比加澤—丹迪拜的陶器種類較多,以鼓腹圜底罐爲主,飾以刻劃、戳印紋(圖3)。另一類平底陶罐肩部呈弧形,直腹內收,器底較小。還有較爲特殊的高領鼓腹圜底罐和高足鼓腹罐,器身飾有較爲復雜的刻劃紋。

圖3 比加澤—丹迪拜墓葬出土鼓腹陶罐(圖片整理自馬古蘭1966、1979 年著作)

(三)銅器

圖4 比加澤—丹迪拜墓葬出土銅器(圖片整理自馬古蘭1979 年著作)

(四)殉牲

表1 比加澤—丹迪拜文化典型墓葬殉牲現象統計

(五)葬式

總之,比加澤—丹迪拜文化墓葬的突出特徵是方形石圍牆,其高超的建築技術使得墓葬外單層、雙層、三層以及水平壘砌、垂直插立等不同方式的圍牆得以實現,一些墓葬周圍會有石人或者石柱。墓室用方形石板圍砌,死者多直肢葬,土葬、火葬均有發現。出土遺物主要以鼓腹罐爲主,多飾有戳點、刻劃、貼花等紋飾。上述墓葬類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比加澤—丹迪拜墓葬尺寸由小变大,墓葬形制由圓到方,由單層圍牆到多層圍牆的發展趨勢。對於墓葬整體而言,從原來的雙層豎立石板圍築,到多層的,豎立及水平壘砌等多種樣式的牆體的出現,都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墓葬的復雜化。比加澤—丹迪拜文化成熟時期的比加澤、丹迪拜、桑格魯等墓葬均以較爲復雜的墓葬結構和隨葬豐富陶器、大量動物骨骼、銅製品爲主要特徵。

三、新疆博州阿敦喬魯墓葬的文化因素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阿敦喬魯專案組的田野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阿敦喬魯專案組自2012 年6 月起發掘了3 座相互連屬的大型建築遺跡(F1—F3)以及多座石圍墓,並發現了陶器、石器、小型銅器、包金銅耳環和石人等遺物。2012 年,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入選國家文物局十大考古發現,南京大學水濤教授評述說:“新疆西北部地區過去對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雖有一些零星的發現,但是並未做過系統的考古發掘。阿敦喬魯遺址

根據目前公布的考古材料,我們發現阿敦喬魯部分墓葬以方形的石板圍牆墓爲主,一般有兩層圍牆,最外側用豎直石板圍砌,內層圍牆則有水平壘砌的現象,兩層圍牆之間或用黃土和碎石填充。墓室居中,多用豎直石板圍成四壁。個别墓葬有較爲簡易的類似比加澤墓地的墓葬外側“走廊”,此類墓葬形制與比加澤—丹迪拜文化早期墓葬和上文所述第三類“通道”墓葬相似。該墓地既發現了馬古蘭認爲的以圓形豎直石板圍牆墓爲特徵的“過渡時期”墓葬,也有方形雙層圍牆的比加澤—丹迪拜文化典型墓葬,這也與我們在第二部分對墓葬的分類相同。發掘者表示,阿敦喬魯北部墓葬平面形制多爲正方形,石板較爲高大,而南部墓葬所用石板體量較小,單體墓葬也較少,這也爲該墓地分區提供線索。

從出土遺物來看,不僅發現帶有刻劃紋的鼓腹圜底罐這類比加澤—丹迪拜墓葬的典型器物,也存在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器物,同哈薩克中部青銅時代晚期的部分墓地類似。青銅時代早中期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分布範圍較廣,有着較發達的陶器及金屬器製作技術,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晚期的比加澤—丹迪拜文化。

四、餘論

比加澤—丹迪拜文化來源以及傳播路徑也是研究重點。阿敦喬魯遺址與哈薩克中部地區僅阿拉套一山之隔,比加澤—丹迪拜文化可能嚮東傳播,穿越阿拉套山,到達查幹烏蘇山口南部的山前地帶,並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阿敦喬魯遺址。

綜合全文的討論,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推論:

第一,哈薩克中部草原的青銅時代墓地延續時間較長,同一墓地中可發現青銅時代中、晚期,甚至早期鐵器時代的墓葬。此外,從安德羅諾沃文化早期至晚期,墓葬外形呈現由圓到方,由單層到多層的發展趨勢。到比加澤—丹迪拜時期,甚至出現垂直石板圍牆、環形走廊、壘砌石牆等復雜結構。在比加澤墓地,發現有重達三噸的圍牆石板。

第二,比加澤—丹迪拜文化有一定的墓葬制度。隨葬大量牲畜,土葬、火葬共同使用,墓前立石人、石柱等現象均表明該群體有一定的埋葬習俗。在一些大型墓葬旁發現小型石室,可能是專門爲死者的家庭成員附建。

第三,陶器、銅器是比加澤—丹迪拜墓葬主要隨葬品,晚期出現小件鐵器銅器多見武器、工具及飾品。陶器較爲豐富,其中部分器形和紋飾與安德羅諾沃及卡拉蘇克文化相似,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比加澤-丹迪拜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

第四,新疆博州的阿敦喬魯墓地分布範圍較廣,發掘發現由多種不同類型的墓葬。其中部分正如發掘者所說屬於安德羅諾沃文化,但也有墓葬具有比加澤—丹迪拜文化特徵。另外在伊犁河流域、阿勒泰地區及和靜地區都有發現石圍墓,但這些石圍墓形制多有變化,甚至一些出土比加澤—丹迪拜式樣鼓腹罐的石圍墓也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基於當地石質材料的不同以及多種文化交流融合所产生的結果。新疆境內被認定爲青銅時代晚期文化,特别是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墓葬不少,分布範圍也較爲分散。對比加澤—丹迪拜文化的認識研究,或許對進一步厘清和研究新疆地區的青銅時代晚期文化遺跡有一定幫助。

猜你喜欢
時代迪拜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墓葬中的女人
e时代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e时代
新時代の相互依存へ認識深めよ
我在迪拜教书法
重庆“灰姑娘”,嫁了个“迪拜王子”
迪拜—天堂的错觉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