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教育理念探析

2016-03-03 12:42李继清
新课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习惯理念

李继清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中心小学)

小学低年级教育理念探析

李继清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中心小学)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三观的萌芽前期阶段,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想要探索自己所处的世界,因而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也处在一种模仿状态当中,除去家长和老师教育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之外,学生其他的日常判断大多数也都是根据身边其他人的行为做出选择。这种行为范式的模仿时间长了会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加以引导,错误的则要及时督促改正。此阶段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探讨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理念。

德育教学;兴趣培养;习惯养成;能力提升

一、重视学生德的培养

对于学生“德”的培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等等,都把德放在第一位,可见“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德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答案。德行高低直接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学生又是未来的希望,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因此,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德”的内涵是什么?都包含哪些内容?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德”是一种思想境界,有德的人往往和品德高尚联系在一起。而笔者认为实际上“德”在现实生活中更倾向于一种“自觉的规范”,即人们经过后天的社会化,在心中形成自觉的约束力量,这种约束体现在思想上,并且指导我们日常的行为。如此看来,一个人能否有德,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一步就是社会化过程,对于成年个体来说,就是不断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而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上学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以正确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传统美德也非常重要,学生不光要明白“德”的真正内涵,还要努力践行,达到知行合一。要做到诚实守信,坚守住“信”这个立人的根本原则,绝不用谎言建构自己的形象;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只有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会得到质的提升。同时,也要宽以待人,这并不是说用更低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而是说对于他人的过错要予以宽容、原谅,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以上,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一个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学习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喜欢的学科内容产生兴趣。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喜欢的课程则要指引学生继续深入地学习探索,对于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的学科则要慢慢培养其兴趣,切不可对不感兴趣的学科放任其自流。对于学生的不同特点,老师要在平时多加观察,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协调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是老师应该时常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指引下快乐地学习,才是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学生接受知识,将来运用知识的效率也才能够达到最高。老师也要时常总结,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有了良好的习惯与方法,学生在日后的继续学习生涯中就可以事半功倍。如今终生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摄取知识,仅仅靠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生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生活经验,才能变得更加睿智,使人生过得更加充实满足。

学习习惯是具有一定惯性的,学生应保持每天学习一点新内容。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天都要学习一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日积月累,养成习惯,在日后的学习中则可以形成稳定的学习惯性。老师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思考,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科目,在不断尝试与试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最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比较稳定而又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随着学识和眼界的增长不断修改。总而言之,学习习惯的养成依赖于长时间的坚持不懈,而学习方法的探索则是一生值得思考的课题。以上二者的成功构建则又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提升与飞跃,所以,尽早养成学习习惯、努力探索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教育理念主要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重视学生“德”的培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坚守诚信的底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同时,注重提升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学科。最后,还要尤其注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1]岳军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1):169.

[2]李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2.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道德习惯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上课好习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