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016-03-03 17:57张桂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晏阳初核心内容平民

张桂明

(曲靖师范学院 科学技术处 云南曲靖 655011)

浅议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张桂明

(曲靖师范学院 科学技术处 云南曲靖 655011)

本文通过归纳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中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大方式和四大教育等四大核心内容,结合当下中国农村教育现状,指出晏阳初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注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走创新之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晏阳初 平民教育思想 核心内容 现实意义

一、引言

晏阳初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他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它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其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后又由晏阳初本人将其收获的种子播于全世界贫瘠的土地上,继续浇灌几十年,结出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晏阳初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1.“一大发现”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恭服务当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晏阳初在与劳工相处的过程中认识到苦力的“苦”,更认识到苦力的“力”,立志要用毕生精力去除苦力之“苦”,发扬苦力之“力”。为了使那些穷得连学费都付不起或忙得无暇顾及上课的人能接受教育,晏阳初认为唯一的办法是简化白话。学习结束,这些人能写商业信件,会记帐,还能阅读用白话文写的报纸。

2.“两大发明”

两大发明是指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晏阳初在为华工服务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矿藏“脑矿”之后,就立志要开发这个大矿。他的第一发明就是“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即经过识字教育和继续教育所组成的教育过程,使千百万文盲不仅学会读书识字,而且成为具有中国公民应有的精神和态度的健全的公民。为此晏阳初提出了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并行的教育主张。第二大发明是晏阳初发明了“乡村建设理论”。乡村建设理论是晏阳初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定县实验,找到的适合中国农村特色的治国方略。它以教育为工具,推动经济﹑政治﹑卫生﹑文化全面发展。

3.“三大方式”

晏阳初在长期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方式的思想,即采用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的平民教育实现途径。学校式教育指的是平民学校和“统一的村学”教育。平民学校是面向青少年的教育;“统一的村学”是对初级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杜会式教育是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社会式教育由社会式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家庭式教育针对中国的社会结构而采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对各家庭成员通过横向联系的方式实行,这是一种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成员施以相当训练的特殊教育方式。家庭式教育的独自活动,只有家庭会。

4.“四大教育”

四大教育是晏阳初在定县试验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整体推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晏阳初认为,中国的贫民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这是调查研究的结论。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他们研究出“四大教育”之法,这就是,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贫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注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平民教育是晏阳初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他反对坐而论道,提倡“做起而行的改革者。”他曾告诫青年“到田野中,走到农民当中,认识农民,服务农民。这既是改造自己的出路,又是中华民族的出路。”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需要千千万万有献身精神的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整体性和系统性是晏阳初研究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乡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这项工程时,就应当“统盘筹划”。在他看来,乡村改造需要从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健全社会组织﹑提高思想觉悟﹑改变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入手,在生活的基础上谋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的基础上谋生活的改善,以期教育与建设相辅相成。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树立农村教育的整体观念,坚持走农﹑科﹑教一体化的农村改革道路。

3.走创新之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晏阳初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他的平民教育理论,既不是中国的古董式教育,也不是西洋式的舶来教育,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的适合广大农民需要的平民教育体系,是“实验的改造民族生活的教育”。他针对中国农村存在的贫﹑愚﹑弱﹑私四大病症,创造性地实施了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模式。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创新精神,值得今天从事农村教育改革的人学习。为使我国的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我们要象晏阳初那样,深入民间,建立实验点,然后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1]翁静.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特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71—73.

[2]徐敏 ,王小丁.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3.

张桂明(1987—),女,汉族,云南保山施甸人,曲靖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晏阳初核心内容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准确把握“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实施意见的核心内容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发展文化经济之我见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浅谈季羡林的文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