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波普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拼贴与重复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2016-03-03 21:42郭倩琳
关键词:沃霍尔波普绘画

郭倩琳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353)

浅析波普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拼贴与重复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郭倩琳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353)

波普艺术是一种流行文化,亦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影响了大半个世纪。本文通过对波普艺术家在创作中拼贴与重复两种形式的运用分析来论述波普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拼贴与重复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 招贴设计 拼贴 重复

引言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一种国际性的艺术现象,反映了西方商业文明和消费文化的特殊风貌。它继承了达达主义的精神和反艺术的传统,波普艺术家通过抄袭、引用、重复、模仿的手段,自由的使用任何媒体素材,使艺术风格多样化,容纳了每一种艺术形态的存在,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艺术的特征,通过通俗简单的方式将达达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艺术生活化。波普艺术家受杜尚现成物体概念的影响,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波普艺术创作手法的思潮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它的“重头戏”就是用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挪用,拼贴”。 劳申伯格和沃霍尔把这两项表现形式推向极端。

一、劳申伯格的“混合绘画”

劳申伯格在建立美国波普的语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0年代,他开始了“混合绘画”,也叫“组合绘画”时期,创作时将照片、印刷品或者新闻简报等元素拼贴在一起。

在劳申伯格50年代中期所作的一幅名为《无题》的著名绘画作品中,虽然整幅绘画延续了传统的二维画面形式,但却仍是一幅惊人之作。这幅作品上有传统的布面油画,但也有照片、印刷图片、布片和一些信手涂鸦的草稿纸,整个所谓的“绘画”作品与汉密尔顿那幅著名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拼贴画的做法如出一辙,甚至创作时间还略早于汉密尔顿。

这幅作品不仅直接反映了劳申伯格的艺术特点,同时也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抽象表现主义到60年代的波普艺术风格转变过程中的艺术特点:此时期的艺术家正处于从传统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到波普艺术风格的转变期,因此既有对传统绘画方法和表现方式的反叛,如加入照片、印刷品的拼贴方式等,又有对油彩绘画传统的遵从。如在劳申伯格的拼贴画中,虽然加入了多种不同材料的拼贴元素,但最后在画面中起统领和联系作用的,仍是油彩。

1959年,劳申伯格完成了《组字画》,这是一件壮观的混合作品。劳申伯格放了一只山羊标本,上面涂着颜料,身上套了一只橡胶轮胎,置于有抽象绘画和拼贴的底盘上,使自然物、工业产品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也使古老的象征、现代的标志、创作和借用统一在一起。令人值得玩味的是,抽象作品此时已被一头打扮艳俗的、在西方代表情欲的山羊踩在脚下。60年代,劳申伯格运用丝网复印创作了各种形象。

劳申伯格还是一位捡垃圾大王,他喜欢复杂、含糊、多义。他把捡来的垃圾(有可乐瓶、木头快、废报纸、烂布头、破砖头、机械零件、伞、鞋……一切应有尽有)按自己的感觉重新组装。当人们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以一种陌生的面目出现时,不禁为之震动。他把生活本身当作一幅宏伟的图画,不再专注于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界限,将“绘画”推到生活的怀抱中。劳申伯格的“艺术”,实际上向观众提供的只是生活的部分,有没有艺术,全得靠观众自己的参与。

二、沃霍尔的“艺术品生产工厂”

与劳申伯格将实物直接入画的拼合方法不同,沃霍尔用复制的方式再现实物。早期沃霍尔最著名的波普表现手法,就是将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通过无休止的重复排列构成的画作。这些画作的创作过程也很简单,沃霍尔只需将翻拍过的物体形象用广告印刷中的绢丝套印技术进行重复印刷即可。比如沃霍尔创作的一幅由美元构成的波普作品,就是由正反两面美元交替排列和不断重复后获得的。

沃霍尔最出名的作品是大量复制名人肖像。玛丽莲·梦露、肯尼迪、猫王普莱斯利、伊丽莎白泰勒、斯大林的肖像都曾被沃霍尔复制过,用丝网版画的手法很容易将照片成百上千地复制出来。正如画家所言:大家都互相相似,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行动……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我之所以要画画,是因为我想成为一架机器……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是一架机器。艺术家设想自己是一架机器,设想大众是消费的机器,设想名人肖像是大众最爱消费的商品。除了对社会上知名的人物肖像的复制,沃霍尔还复制了可口可乐瓶子、百元美钞等。他的作品是美国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

沃霍尔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沃霍尔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的现实生活,也反映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特征与内涵,显示出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

结语

在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反应社会的影子,在通过大众媒介让他自己家喻户晓时,也让波普艺术深入了社会。美国视觉设计师Jason Ratliff创作的“行走的倒影”(Walking Shadows)系列作品。用彩虹波普色块填充出人与物的倒影,使其变得鲜活、富有感染力。这种色块拼贴的方式借鉴的正是波普艺术拼贴的核心理念,这种表现方式也给大众别样的视觉感受。另外,设计师也为2014年奥斯卡提名影片打造了波普艺术形式的海报,其中的一幅名为《美国骗局》(设计师Jami Miles设计)的电影海报,则是借鉴波普先人作品的部分元素创作出来的作品。

波普艺术最典型的特征是“现成品”的陈列、组合或复制。这种表现手法虽然有肯定现代生活和具象艺术的一面,实质上则包含着对艺术本身的否定,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招贴艺术运用印刷等现代技术手段,并凭借通俗的题材和简易的制作手法,使艺术领域与更多的社会大众达到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接触。

郭倩琳(1991.5—),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宁,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沃霍尔波普绘画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波普系列之红》
Jay-Z的沃霍尔情怀
安迪·沃霍尔:从A开始,再回归
潮味波普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