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三分之一学生”要大爱之心

2016-03-03 21:42
关键词:博爱后进生思想

付 惠

(二道区苇子小学 吉林长春 130031)

对“后三分之一学生”要大爱之心

付 惠

(二道区苇子小学 吉林长春 130031)

“后三分之一学生”是现代教育结出的一个果子,这些学生主要因为学习成绩落后,而导致的主观学习没有了能动性、教师对他们缺乏了主导性,最后演变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行为存在、破坏课堂纪律的始作俑者等等表现不良的行径。对待这些学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态度的忽视,甚至厌倦、歧视。但是,他们也同样需要别人的关爱和鼓励,他们不过是因成绩落后而暂时落后的一个群体,他们还有更多的人生发展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校给他们足够的阳光雨露,他们也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各界精英。

后三分之一 有教无类 博爱之心 成功

所谓“后三分之一学生”,这是在新课改条件下诞生出来的一个新名词。其实任何教育环境都会产生上、中、下——这样的差别很大的教育结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曾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巨大应试教育压力的教师,尽管为教育事业也在殚精竭虑的贡献着热血和青春,但是面对班级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只好无奈弃之,这些孩子就变成了老师心目中可有可无(甚至是“宁可无”)的一个群体,这是应试教育结出的“苦果”,是时代的悲剧。在他(她)们被冷落的同时,就形成了一个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行为不规范,更是破坏班级纪律的始作俑者的畸形群体。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他们这个阶段在学习方面的先天资质、后天努力、学习动机、学习注意力等方面综合起来差强“师”意,而沦落到被一些教师忽视、甚至歧视的境地。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提出并践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那样一个等级制度严格的社会里,这种普世观念彰显了先贤对所有受教育者的尊重。而在当下“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作为教育者就更应该把博爱的思想,注入到教育教学管理的细节中,把“有爱无类”的教育思想贯穿到学校管理的细节中,让爱的教育光芒播撒到每一个求知者的心灵。历数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伟人、学者、科学家,少年时也是智商平平、成绩不佳,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钱学森初中时数学成绩也有不及格的时候;著名画家张大千,在不惑之年以后才显露头角、震惊中外画坛的。这些数不胜数的实例足以证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现在的“后三分之一”,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领和他们自己的努力将来成为科学家、学者等成功人士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进步。关爱班级中那些成绩落后、思想偏激、行为不当等等所谓的’后三分之一”,使其快乐的成长,已是所有从教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转化“后三分之一学生”,首先要有一颗真诚而无私的爱心。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根植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术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在学校这块园地里,被称作“园丁”的教育者不只要有爱,还得具备博爱的胸怀、宽容的气度;教师的目光不只要关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用爱的动机和行为抚慰那些因成绩落后而自卑、而脆弱的幼小心灵。只有把博爱的雨露播撒到每一棵正在成长的幼苗上,才会让所有的幼苗都有成长为栋梁之才的机会,才会杜绝“几枝独秀”的悲催现象。具备一颗真诚、无私、厚重的爱心,是使后进生们“知、情、意、行”得以转化和升华的前提;能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后三分之一学生”们由自卑而自信,由被冷落而感悟到师爱的温馨和力量,更是从教者必须修炼和践行的品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会由此而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其次,从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一颗博爱之心是不够的。那些家庭背景、学习动机、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等迥异分明的学生,只是因为教师的爱就都发生正能量转变是绝无可能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引导他们走出迷途、走向乐观进取的教育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软教育力”,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情感力量、教育智慧、教育机智以及差别教育能力等。这里所谓的“差别教育能力”,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外显的不同情形(比如:因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家庭背景等导致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全面把控和掌握学生的现状,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待那些后进生,既“能”动之以情,又“会”晓之以理,让他们在你的因势利导下如醍醐灌顶,能“浪子回头”;促使他们确立正确而坚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种情感熏陶能力、教育机智能力、差别教育能力综合而成的“软教育力”,他们思想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差别教育所体现的机会均等的教育思想也正确解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是我们的教师要活到老并学到老的综合教育能力,也是使后进生的思想行为发生质的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再次,针对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工作,学校的宏观掌控也是必要的。营造素质教育的氛围,教师不再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每一名学生特长都在校园舞台得到快乐而充实的展现,学生的美好人生由此起步,这应该是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校园内就不会有所谓的“后进生”,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会成为闪光点、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星星之火。因此以培养德能兼备型人才为切入点,构建全体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平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逐渐找到自己人生前进的路线,这是学校工作的方向。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让他后进生们不再是被忽略的群体,而是乐学、善学的主体。这样的办学导向场所无疑是师生乐此不疲的地方。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上的这句话恰好可以应用与此,教师只有拥有一颗大爱之心,才可以让每一名受教育者均沾雨露阳光。加之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和德能兼备的教书队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更会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点亮希望之灯。

猜你喜欢
博爱后进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博爱之歌
中盛博爱 蓄势直销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