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16-03-05 02:07杨旭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2期
关键词: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杨旭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518102)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西药治疗;临床观察;HP转阴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多发消化道疾病,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且重度慢性萎缩性患者一般合并中重度肠胃上皮化增生,可能进展为胃癌。目前尚未确立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异性治疗方案[1]。但近年来,研究者表示中医药在提高其疗效方面有一定的潜力与优势[2]。为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我院对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学及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HP均阳性。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46.6±2.5)岁;病程1~20年,平均(8.8±2.3)年;其中胃腺体轻度萎缩11例,中度23例,重度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6.9±2.4)岁;病程2~21年,平均(8.5±2.7)年;其中胃腺体轻度萎缩10例,中度23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辨证分型:①脾胃虚弱型:喜按喜温,胃部胀满,隐痛,乏力,身倦,食少,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弱,便溏。②胃阴不足型:食少,口干,五心烦热,胃嘈杂,干呕,便干,舌质红,津少,脉细数,苔黄。③脾胃不和型:胃脘胀满,胁肋胀痛,嗳气,反酸,胸闷,食少,脉弦,大便秘结,苔白。④脾胃湿热型:痞满灼痛,胃脘痛,嘈杂,纳呆,胸闷,腹胀,便溏,口臭干呕,舌质红,脉滑数。⑤胃络瘀血型:胃胀痛,刺痛,面色暗滞,舌暗,有瘀点,黑便,脉弦。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方案。采取三联抗HP疗法。饭前口服,雷贝拉唑20 mg/d;口服兰索拉唑30 mg/d;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 g/d;饭后口服维酶素片,5片/次,3次/d。坚持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①脾胃虚弱型给予益气和胃健脾方,组方:木香10 g,当归10 g,砂仁5 g,半夏12 g,炒白术12 g,陈皮5 g,麦芽15 g,黄芪15 g,茯苓15 g,山楂15 g,党参15 g。②胃阴不足型给予清热生津补胃养阴方。组方:甘草5 g,沙参15 g,麦芽15 g,麦冬12 g,知母10 g,白芍15 g,生地黄15 g,山楂15 g,枸杞子15 g,当归15 g。③肝胃不和型给予疏肝健脾方。组方:陈皮10 g,甘草5 g,白芍15 g,柴胡10 g,郁金10 g,枳壳10 g,佛手10 g,制香附10 g,川芎10 g。④脾胃湿热型则给予清热醒脾、和中化湿方。组方:黄连10 g,山楂15 g,麦芽15 g,草豆蔻10 g,甘草5 g,栀子10 g,陈皮5 g,茯苓15 g,半夏10 g,薏苡仁20 g。⑤胃络瘀血型则给予活络行气养血方。组方:陈皮5 g,砂仁10 g,丹参12 g,红花5 g,五灵脂10 g,白芍12 g,香附子12 g,蒲黄10 g,檀香5 g,延胡索12 g,苏梗12 g,当归12 g。上述所有组方均取水煎,取汁,温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坚持治疗3个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形态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HP阴性。显效:可正常进食,胃镜检查提示萎缩面积缩小,HP阳性程度降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有效:食欲逐渐恢复,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HP阳性程度降低。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HP阳性。并统计两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与近期(3个月)、远期(6个月)根治率。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两组患者HP根治率及近远期根治率对比:观察组HP转阴率为87.5%,近期根治率为75.0%,远期根治率为7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P转阴率及近远期根治率对比[例(%)]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其与HP感染相关[3]。因此认为HP转阴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中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则归于“痞满”“胃脘痛”的范畴,多由饮食不节、外邪犯胃、情志不畅所致,伤及脾胃,造成脾胃两虚[4]。外邪侵袭,则脾失健运,水湿聚集,长久郁积化热,则导致湿热内蕴,耗损津液,遂至胃阴不足,脾气亏虚。部分伤寒者,寒损脾胃,则脾阳亏虚,日久积累,则气血双虚[5]。因此认为血瘀也是痞满的重要致病原因。总结得出,脾胃虚弱、湿热、血瘀、气郁均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研究者表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表现为虚实寒热交错,同时部分各类证型兼杂[6]。在治疗方面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随症加减药物,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7]。本组研究中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观察组患者共五种分型。包括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脾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与胃络瘀血型。其中脾胃虚弱型多表现为胃部胀满、乏力隐痛、便溏、隐痛,在治疗方面需遵循和胃健脾、补气益气的原则。胃阴不足型则以五心烦热、舌质红、津少,胃嘈杂为主要表现,在治疗方面则需遵循清热生津、滋阴养胃的原则[8]。肝胃不和型则表现为嗳气、反酸、胸闷、胃脘胀痛,在治疗方面则需以疏肝健脾为主。脾胃湿热型则以痞满胀痛、纳差、腹胀、口臭为主要表现,在治疗方面需以清热醒脾、化湿和中为主。而胃络瘀血型则以血瘀、黑便、胃刺痛为主要表现,治疗则以活络行气、养血补血为主[9,10]。本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辨证论治,随证立法,随证转法,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HP转阴率与近、远期根治率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三联西药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其疗效显著,治疗有效性高,HP转阴率高,患者近、远期根治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柏,梁国英.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浅析[J].中医药学报,2013,41(6):30-31.

[2]许成勇,黄泉智,张岗,等.王发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8):11-12.

[3]李洁,玄立印.消萎方配合康复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89-3590.

[4]沈晓东,沈双宏.温中健脾法防治高寒地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08-109.

[5]王胜球,陈柏荣,梁子彬,等.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2):88-90.

[6]刘春叶.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6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1):25-27.

[7]李卫强,魏雪红,朱西杰.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842-843.

[8]谷春雨,刘建军,刘西斌,等.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液pH值及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1-3.

[9]金华江.中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7):690-691.

[10]马继利.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6):91-92.

欢迎订阅《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合订本

2010、2011、2012、2013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合订本,定价:128元。

2014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合订本,定价:158元。

2015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合订本,定价:168元。

请按以下地址到邮局汇款: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02室。收款人:中国民间疗法编辑部收。邮编:100029。请务必写清您的姓名、详细地址、邮编、电话及详细购刊目录。

(收稿日期2015-05-25)

猜你喜欢
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和西药治疗性早熟的效果对比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汁反流胃炎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