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兴趣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6-03-06 06:53李建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习惯科学探究

李建华

(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海成分校 重庆奉节 404600)

小学科学课兴趣教学方法的探究

李建华

(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海成分校 重庆奉节 404600)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好奇心特别强,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小学科学 习惯培养 交流评价 观察能力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上课认真“听”的习惯。

小学生天生爱玩,注意力不集中,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才能对新授知识有所理解。

2.积极“想”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始终置身于思维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随着年级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联系与之有关的知识,在思考中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遇到问题,不是依赖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而是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自觉主动地去实践,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前先动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

三、自己总结,自主交流,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学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与自然界密切相联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小学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众所周知,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一个劲地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学生好像就只是一个接收器,牢牢记住老师所讲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去找答案,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要知道,孩子们自己找到、总结的答案,肯定比老师告诉他们的要印象深刻。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不仅掌握了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这种能力,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完全可以凭自己去解决、发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自主交流是教学后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会遇到问题,需要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进行解决,这里要有教师的及时评价和点拨。学生在实验时记录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最佳结论。让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养成善于发言的习惯,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和评价。教师通过巡视和参与,了解各组探究实验的情况,让交流的活动达到预期目的。自主交流和自己总结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对科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从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小学生的观察意识非常薄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帮助其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液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具体步骤则是分别用烧杯称取100mL的水与酒精。然后让学生将其同时放入另一个大烧杯中进行混合摇匀,然后让每位学生说出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就会发现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0mL,而是少于200mL。随后教师告知是因为两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0mL。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科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一切新的事物都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索自然,学习小学科学知识。

猜你喜欢
习惯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课好习惯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好习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