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理解“三不唯”

2016-03-06 06:53程明哲刘宏斌冯兆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蛟河市资历进修学校

程明哲 刘宏斌 冯兆海

(1.吉林蛟河市进修学校 吉林蛟河 132500;2.吉林蛟河市进修学校 吉林蛟河 132500;3.蛟河市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要正确理解“三不唯”

程明哲1刘宏斌2冯兆海3

(1.吉林蛟河市进修学校 吉林蛟河 132500;2.吉林蛟河市进修学校 吉林蛟河 132500;3.蛟河市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不唯学历、论文与资历等的职称评定意见,可谓振奋人心。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也尤为关键。

三不唯 正确理解 导向

我们注意到:年初,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已引起广泛关注。《意见》指出:要克服“三唯”倾向,而把学历、论文、资历等标准量化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杠”,显然已不符合时代要求。为此,《意见》强调:宜注重人才履职的绩效——强调了不唯学历、论文、资历等。这,无疑是务实的、科学的——可以体现公平的高瞻远瞩的意见。

对此,我们也愿意略抒管见。

一、不唯学历

学历作为不同时期、不同职业的准入门槛之一的必要性,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也有破格聘用之例外。就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职业来说,最初的准入门槛是不高的,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代课或民办教师转正或进修而聘任的就不在少数。而在乡村,正是多了他们的不计收入微薄的执着坚守,才使得乡村教育乃至乡村文明得以延续。而有各种原因,如岗位的坚守、工作量的繁重、年龄的增长以及培养子女等生活重压,他们虽然也有所进修,却有未能获得较高学历者。然而,其中也不乏德艺双馨,业绩突显而出类拔萃者——论德、勤、绩、能而并不逊色。

学历不等于能力。莫言只读了小学曾被聘为青岛大学副教授,沈从文只上了五年学,而作了北大教授,高尔基也只上了三年半学……我们固然有通过自考获得学历的,且大部分是名副其实的,但也怀疑有抄来的文凭,未必有真才实学。我们羡慕通过全日制习得的高学历,尤其羡慕那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但最终还是要看德能、实绩。怎么能以学历为“硬杠杠”,而不分青红皂白将一些人挡在门槛之外呢?[1]

所以,“不唯学历”的提出,就如拨云见日,如及时雨,如“玉门春风”。

然而,即便低学历而或才具出众,虽也有自主研修,并也具相当的文化底蕴,却没有全日制深造或其它进修而参加自考的过程经历,毕竟是一种缺憾。倘无视学历,那么对另一群体也有失公平。因此,学历或仍然是评定职称的考量尺度之一,或也可以通过分值量化来体现:如中小学评高级,你全日制硕士获研究生10分外可以加2分,函授自考与本科全日制的满10分,函授本科与大专全日制的可以9分,函授大专与全日制中师的可以8分,自然转正与函授中师的可以6分嘛。

学历不等于单纯的证书学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学历,学历低,倘能不懈研修,也可以品学兼优或“身怀绝技”——如美德远播、课堂功炉火纯青或教研成果出众等。通过系列的职业岗位培训经历,能取得正规而有实效性的各种专业培训结业证书,并能自主研修不止,则不论学历高低,都有机会竞评。学历评定也要考虑教师的年龄、工作经历及职后培训情况等。起步的学历证书只是一方面学识具备的说明。

二、不唯论文

高校“唯论文”,而忽视业绩,尚且广受诟病,那么,基础教育——尤其是一线教师评定职称倘设置论文门槛,而非主要看实绩,更是与评职称宗旨背道而驰。因此,把论文当“硬杠杠”而将一批人拒之门外,显然也不公平。况且,我们还要考虑学与教的语言类和理科类的差别。

但尽管如此,不唯论文,也不等于从此摈弃教科研,或将其边缘化。教育科研是现代教师应必备的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成长,怎能离开反思与经验的积累呢?而写论文不过是诉诸文字而已。

教学与教研同步,总结以提升教育艺术,以驾轻就熟而事半功倍,不是我们的追求吗?教师职业本来就具专业技术属性,具实践性与创造性。晋级都相当于讲师或副教授了,居然写不出一篇哪怕反思随笔之类,怎么说得过去呢?又怎么指导学生作文呢?若果真如此,就是技不如人了。你若有志提升而不甘平庸,又有经验积累,怎么就不能有所总结呢?有人说:“我不写论文,但照样教好学;会写的,不一定出好成绩。”教学质量是硬道理,这没问题。但倘更总结提升,岂不锦上添花?而善于总结——文章写得好的,即便目前考绩不尽如人意,他肯于勤学、敏行与求索,就可以高屋建瓴,必将赢得佳绩。

又有人对当今学术乱象痛心疾首。即便如此,也不应因噎废食,亦可出淤泥而不染,也不难发表哪怕是一篇文章吧。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竟然一篇也没有,终究是个遗憾。即使后勤管理,也未必不能诉诸文字。只是后勤、一线与管理者,当各有指标分别评才有可比性。

因此,不唯论文,不等于不考量教研能力。论文,也可反映能力水平。而教研也并非专家专属,它是深植于教育实践而成长的。倘激励评价机制缺失,怎么来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怎么鼓励中老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而率先垂范呢?科研水平则应重视教师的实际研究情况,论文也应重在体现教育教学的经验,而量化评价也是不难操作的。如“设基本上限,超出的有限加分,或者就是温和的还算好的办法。如设20分为科研论文基本上限,每篇国家级论文常规按10分算、省级8分、地区级6分(不正规的减半,)加足上限20分后,超出的按1.5分计,省级的1分,地区级的0.5。这样,谁还能在满20分后,再刻意为这小分值而“买”呢?而且短期内也不易实现。这就既可使投机者望而却步——遏阻了功利泡沫论文的滋生,也使执着于教科研的有了些许肯定,这或能鼓励乃至成就植根于一线的科研型教师呢。”[1]

三、不唯资历

曾有人说:到了一定的教龄就自然晋级。这其实就是唯资历之一种。倘考虑年限,完全可以在分值上体现。自然晋级或论资排辈,而罔顾品德、能力、实绩,也会因缺失激励而滋生职业倦怠。不唯资历重业绩,也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讲“不唯”,却也有考量。建立系列多元合理的评价机制而体现公平,也应是我们的向往。营造和谐的管理生态,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赵红艳等.教师职称评定中的几个弊端[J].考试周刊,2014年(92):18

程明哲,男,(1975-)本科,一级教师,教学与进修管理。

刘宏斌,女,(1976-)本科,一级教师,教学与进修管理。

冯兆海,男,(1957-)高级教师,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蛟河市资历进修学校
蛟河市推进未来教育学习中心建设与应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Years later,the effect still continued
My Dream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蛟河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难题及破解对策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蛟河市农广校开展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培训
吉林省蛟河市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英国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实践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