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3-06 06:5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师生

李 军

(重庆市江津区杨柳小学校 重庆 402260)

关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李 军

(重庆市江津区杨柳小学校 重庆 40226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小学教育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风优良,纪律严谨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农村小学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或者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单一,忽视实践,教师、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不利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认知探究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物质载体,凝聚与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向。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的创建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得城乡之间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上缩小了差距,但教育水准、办学质量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品味奠定基础。

一、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1.校园文化实践性缺乏

实践性缺乏是制约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影响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虽然目前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小学的硬件投入和资源扶持,但校园文化建设仍然是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然后找广告公司进行制作和安装,表现出明显的浅表化,纸面化,难以与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部分学校也会定期开展相关的校园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导致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老师和校园难以紧密结合,存在大量的公众资源浪费现象。[1]

2.校园文化的形式单一

经过实践分析,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盲目追求形象工程,注重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忽视精神文化领域的提升,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浮于表面,缺乏坚实的内容基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以文化墙、宣传栏、走廊文化、楼道文化、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和功能室文化,以及主题班会的形式呈现,这对丰富学生的精神层次具有局限性。文化墙主要表现为自己学校打造的具有特色的主题文化,如“勤”文化、“心”文化、“觉”文化……但老师、学生可能对这些主题文化并不一定知晓,或者理解得不够深入。其他走廊、楼道文化等,多以名人名言为主,学生缺乏对这些名人言论的辨别力,往往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脱节。而主题班会主要在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加以开展,内容的设定存在一定的形式化特征,让学生难以真正的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3.师生参与积极性不强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以师生群体为依托加以大力开展,但是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原因在于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没有广泛征集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没有深入分析学校办学历史、师生实际和当地社会文化等因素,没有为学校准确定位,也就无法形成适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往往都是校长或学校几个主要领导,为校园文化建设而建设,仓促地提出某种“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样,大部分的教职员工、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家长都不知晓,所以均处于旁观者的状态,导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获得师生群体的认同与拥护,难以形成有价值的校园文化。所以,师生群体的参与热情不高,互动积极性不强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需要在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加以重视,依据现实情况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改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规划管理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政策或者制度来规范和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督导机构应通过实际调研,对校园文化建设制订出适应当地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形成具体方案和指导意见,将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程;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评价体系,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评比和表彰,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对于部分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现实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和经费补助,鼓励农村小学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个人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2.强化学校的责任主体意识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学校为核心主体加以开展,需要强化学校的责任主体意识,实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学校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际,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与执行方案。在这一操作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引导全体师生成员积极参与。在鼓励师生群体的积极参与过程中,也需要鼓励大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增强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3.加强社会层面的动员与参与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与政府和学校相关,社会广泛参与对推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要加强宣传沟通,让当地社会了解、认同学校的校园文化,然后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在很多情况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缺乏资金的,这就需要动用社会公益的力量,给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帮助;其次,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也可以加入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和农村小学的学生、教师一起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拧成一股绳,会给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更多的力量;最后,社会方面应当在各个方面都配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并通过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促进社会整体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2]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师生等不同群体共同参与建设,才能为创建优质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一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学管理人员依据学校的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避免文化建设落于表面,浮于形式的不良现象。加强教育管理部门与校方的统筹管理工作,强化学校的责任主体意识,以及调动和加强师生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与层次。

[1]罗然.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1995(6):35-37.

[2]杨爱华.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09(11):24-2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师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