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腐风暴席卷金融界

2016-03-07 00:14张弛
凤凰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管金融

张弛

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掀起的反腐风暴已持续三年,现在正刮向政商关系盘踞的中国金融界。截至目前,包括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内,至少有20位监管高官落马,多家基金公司被突击搜查,上百位证券公司高管被限制出境。

2015年7月的股市暴跌,引发了由中国证监会主导的政府救市行动。在此之后,中共反腐行动重心便转向金融领域。根据大陆官方宣布的调查结果和警方行动情况,调查对象是一些个人和小型基金,之后逐渐升级到券商高管、政府官员。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信证券、中国证监会以及《财经》杂志相关涉案人员的调查均由大陆公安部门负责,但2015年9月16日张育军被查,则是由中纪委直接介入。有评论称,继完成对政治、军事和石油等领域的强力整肃后,中共已狠下决心,要啃金融这个硬骨头。

2015年10月底,中纪委巡视组正式进驻“一行三会”,开始打击股市“投机势力”。11月10日,习近平亲自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在习近平47字对股市的表述当中,强调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市场监管”。

金融业是公认的国家经济命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只在其他行业反腐,而不涉及金融领域的反腐行为,肯定是不彻底的。”有熟悉内地政商逻辑的人士称,如中共真有决心涉入深水,中国新一轮政经更迭的好戏才刚刚开幕。

调查行动屡升级

自中共把反腐当作国内优先事项,三年来反腐行动从一个领域开展到另一个领域。但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监系统高官的频频落马还是令人惊愕不已。

11月13日,中纪委在一份简短声明中称,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现年53岁的姚刚,是中国股市建立以来证监会被查处的级别最高的官员,也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一行三会”系统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自2002年起,姚刚一直负责该机构最为核心的发行监管部门,其在业界被称为“发审皇帝”、“保荐之父”。据陆媒报道,中国证监会长期以来饱受市场诟病,因为该部门大权在握,能够决定哪些公司可以在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而这极易滋生腐败行为。

在姚刚之前,证监会还有多名官员落马,其中包括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等。姚刚的老部下、曾主管主板和中小板的发行监管部李量,也于2015年8月落马。同年6月,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亦因配偶违规买卖股票被移送司法机关。

在监管高官纷纷落马之际,不少金融机构高管也被带走调查。就在张育军被调查前一天,其分管券商中规模最大的中信证券总经理刚刚宣告落马。根据中信证券的公告,公司总经理程博明等3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

10月下旬,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在深圳的家中自缢身亡。

11月初,新华社援引公安部报道称,徐翔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涉嫌犯罪。“私募一哥”徐翔被捕震动资本市场,不仅宣告其所操控的洪熙投资的传奇时代落幕,也引发各方对这一事件背后所揭露出的资本市场“黑幕”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姚刚被查是在中央第七巡视组专项巡视证监会之后。2015年10月底,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会议宣布2015年中央第三轮巡视,将对包括证监会等31家单位党组织进行专项巡视。其中,中央巡视组将在证监会工作2个月,巡视时间为10月31日至12月29日。

11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姚刚原下属、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副总队长习龙生近日被带走。习龙生早年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发审处处长,负责发审委员的排期,目前尚未确定是被调查还是协助调查。此外,姚刚妻子胡蓉晖也于日前从“IPO项目大所”——中伦律师事务所离职。

而刮向金融界的风暴还在愈演愈烈。11月26日晚间,中国金融界地震再起。当天18时许,大陆最大券商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两小时后,国信证券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消息一出,投资者恐慌抛售,所有券商股都跳水下跌。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在停牌之前都已经触碰了10%的跌停降幅。在香港,海通证券停牌之前下跌了3.79%。而另一家深陷泥潭的券商国泰君安,曾为姚刚下属的总裁阎峰依然“失联”。

此前,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均被指“做空A股”。至此,始于2015年7月的中国金融“股灾”发生之时,由原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指挥、证金公司牵头、国内21家券商组建的“救市国家队”,已有包括“领头羊”中信证券在内的6家券商被立案调查。而之前被中纪委带走的张育军,正是彼时的“救市队长”。

曾有大陆财经媒体援引市场人士分析称,张育军主导“救市”,多次召集券商、基金等业内高管研究策略。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享有信息优势的“救市主力”摇身变成“套利先锋”,颇有点“贼喊捉贼”的味道。

报道称,张育军极力推动的业务创新“两融”(融资融券),余额一度高达2.7万亿元,还有1.4万亿元的配资。巨量杠杆资金推动股市暴涨,但紧随其后是暴跌。而中信和海通在11月29日的公告中,模糊解释的被查原因正是“两融”。

对此,一些证券经纪和市场分析人士拒绝置评,认为事件背后涉及敏感政治。《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则发表评论称,从“国家队”查到“监管方”,至少可以认为金融领域的反腐已经开始进入深水区。其间利益纠葛波诡云谲,更多的还是藏在水下的暗礁。

而据大陆媒体盘点,即便不算藏在水下的暗礁,截至11月底,中国金融界落马、非正常死亡的高管就有43人之多,银行业中,落马高管12人,其中副行长及以上级别就有8人,而券商领域中,落马人数高达15人。

金融反腐路线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Paul Gillis在接受本港媒体采访时表示,此一轮针对金融领域的调查,一开始是要寻找为股灾负责的人,但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清理行业的行动:将操控市场的行为驱逐出去,让市场能够更加公平地运行。他认为,这与中国反腐运动的宏大背景密切相关。

事实上,整肃政商关系盘根错节的中国金融界,早在2014年3月就已初露端倪。当时中纪委机构调整,纪检监察室的数量增加至12个,其中的第四监察室即负责主导金融系统反腐工作。这也是中纪委首度设立有关金融反腐的专门机构。此外,王岐山还起用黎晓宏执掌中央巡视领导小组办公室。黎晓宏之前曾担任华夏证券董事长、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等职务。

自2014年,尤其是下半年起,针对银行业的反腐调查就已密集展开,多位行长或董事长级别的银行高管纷纷落马。

2014年3月,北京农商行副行长司伟因涉嫌受贿被立案侦查;6月,许昌银行董事长高志民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内蒙古银行董事长杨成林涉嫌重大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9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主任武文元被立案侦查、龙江银行监事长杨进先被调查;10月,恒丰银行董事长姜喜运被调查、内蒙古银行董事长姚永平被立案侦查;11月,邮政储蓄银行原行长陶礼明涉嫌受贿、挪用公款案开庭审理。

现在回过头来看,银行业的反腐其实贯穿了整个2014年。不过,人们当时尚不能预测,这场金融反腐风暴最终会刮到哪里。而2015年开年,民生银行与北京银行高管的相继被调查,才令外界意识到,金融业已真正被卷入了反腐风暴眼。

2015年1月底,毛晓峰被中纪委带走协助调查,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免去其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职务的消息连夜向外扩散。仅隔几日,北京银行又在2月3日公告,该行股东董事、京能集团原董事长陆海军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这之后,金融系统的反腐步伐更快、出手更高,尤其是在2015年6月以后。因此,有评论认为,针对金融的反腐力度逐渐加大,与几个月前中国股市的大幅震荡有关。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甚至喊出了“股市的肮脏是股灾根源,中国股市需要一场反腐风暴”的口号。

不过,外界更多人认为,金融反腐是习近平发起的中国反腐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股市暴跌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而针对金融业进行整肃是中共高层的既有布局。因为据2014年底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传递出的信息,当时中央已经决定在2015年重点完成对金融企业的巡视全覆盖。而在此前的一些相关会议上,习近平屡次强调,作为中央直接委派的巡视组,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当好“钦差大臣”。“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共近期还加大了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报道援引一位知情官员的话说,自2015年初,中央政策研究室就开始向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发出指示。这个研究室由习近平的首席政治顾问王沪宁领导。此前,这三个机构一般只对国务院负责。

这位官员表示,此举旨在改善上述三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因它们监管的行业彼此日益交织。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这些机构规模增加,且愈加复杂。中国多家银行都将触角延伸至券商和保险领域,而保险公司则将业务日益扩展至贷款方面。

“将重点反腐目标锁定在金融领域,是因为金融体系的安稳直接关系着本届政府能否顺利开启新一轮改革和推动其他新政措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是,发展尚不成熟且滥权贪腐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就集中在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主要金融分支机构。国际投行与评级机构,也不断发布着关于中国金融风险的警报。如此情势下,金融反腐显得格外重要。

2012年,王岐山当选为中纪委书记后,舆论就表现出对其在金融领域反腐行动方面的关注。

作为一位金融系统出身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早年曾出任央行副行长、建行行长等职务,后来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又主管金融和商贸工作,成功处理过金融风暴下的广信、粤海事件,外界认定熟悉内情的他将可能成为金融腐败的“克星”。

两年多之后,当年的预言果然成真。

深挖政商关系

在2015年初毛晓峰落马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这已经令全球金融机构感到不寒而栗,但也仅仅只是个开头。上海财经大学马国贤教授就预测,“毛晓峰是令计划落马之后第一个被调查的金融界高管,不过我认为他不会是最后一个。”至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落马,外界的震惊更无以复加。

而不论姚刚还是毛晓峰,都被证实与已被调查的中共高官令计划有交集。在一些业界观察人士看来,这亦是此轮金融反腐带有的“深挖政商关系”色彩。“调查金融机构高管自身腐败问题的同时,排查其背后的政商关系,金融反腐与政界反腐相辅相成,堪称本轮金融反腐的一大特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卢中原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说。

梳理公开资料,在2014年被调查的地方银行高管中,有半数以上为厅级官员,其中多人有在当地党政系统任职经历。其中,2014年9月被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联合社原主任、党委副书记(正厅级)武文元,就曾担任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等职。

毛晓峰更不用说。在弃政从商之前,他曾是团中央系统的政治新星,早年间拥有风生水起的仕途生涯。2008年4月担任民生银行副行长,同时兼任董事会秘书,是当时民生领导层最年轻的人物。在转型尚未完成的中国,这样的履历和身份,显然能够让他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毛晓峰选择与权力结盟,使得他在仕途飞黄腾达的同时,终究难逃政治轮回的宿命。民生事件后,一位民生银行高层曾向媒体证实,多年来,民生银行内暗藏着一个吃空饷的“太太团”。其中包括曾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令计划的夫人谷丽萍、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的夫人于丽芳,以及其他只领工资不上班的省部级官员家属子弟,不下十人。“毛晓峰被调查,并非完全因‘个人原因。”

至于姚刚被调查的原因,据《财经》杂志报道,可能与其在职期间为拟上市企业IPO提供便利有关。此外,2014年年底,姚刚及其家属被传曾牵涉到北大方正高管腐败案以及令计划案件。根据政泉控股的说法,北大方正CEO李友曾借钱给姚刚的儿子姚亮,用于购买方正证券3000万股股票,后获得巨额收益。

以商牵政,或以政牵商。多位业内人士均对此表达了相同看法,中国自古以来官商难离,紧密且深厚的政商关系,至今广泛渗透于政商两界,“水很深”。金融腐败也一向被视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业领域。在新股上市前进驻,暴力拉升股价,在添加多重杠杆后抽身而退,来钱速度极快又体量极大。

从本轮高层的反腐安排与布局上看,这一迹象或许更加明显。有评论人士认为,遍察中国的金融行业,在集团层面、在高管层面,从已知的案例来看,互相之间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微妙的勾连,如何杜绝“藕断丝连”,除了拔除一根根腐败的坏树,还要有反省和审视的智慧与勇气。

而对于金融反腐的操盘者而言,要求自然更高:既不能因反腐导致金融地震,又要全面推进整肃。一些熟悉大陆政经逻辑的人士猜测,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反腐首当其冲的并不是金融领域的原因。经济有规律,政治也一样,这个道理习近平肯定知道。腐败要反,但不能操之过急,最好不要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也不要影响社会稳定。那就一步一步来,先稳住军队,稳住经济,再大刀阔斧。不过2015年夏天的股灾,还是令金融系统的反腐决战提前到来。

有知情人士告诉《凤凰周刊》,作为中共反腐布局的具体执行者,王岐山上任伊始,针对目前一些大案要案多涉及经济、金融领域事务,就要求纪检干部尽可能多学一些财务、经济、金融知识。王认为,纪检干部知识结构一定要全面,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查案情况。他要求纪检干部尽快变成某一领域行业内的内行、学者。一位熟悉王的人士回忆,王曾直言,内行和外行查案的差别很大。

有外媒报道称,中国希望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像纽约和伦敦那样的世界级金融中心,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拥有一个干净的金融系统非常重要。而无论是习近平力推的吏治整顿,还是李克强主管的金融改革,都离不开一套廉洁高效的金融管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金融反腐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事后监管和处理肯定也有震慑作用。但如果决策层能够以此为切入口,制定完善防止腐败的相关基础性制度,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在上一轮政经更迭中,倒下的行长包括朱小华、王雪冰、张恩照,而这一轮风雨欲来,毛晓峰也好,姚刚也罢,或许仅是开头。起码到目前,刮向金融界的反腐风暴没有丝毫平息的迹象。11月26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审计官马仑在办公室身亡。就在5天之前,他刚刚被宣布接受调查。

猜你喜欢
高管金融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