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育

2016-03-08 00:55张兴海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大学生

张兴海,迟 慧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论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育

张兴海,迟慧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随着中国法治思想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法治价值观逐步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之一。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育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探讨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内涵本质的基础上,阐述了培育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对策与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价值观

逐步倚重法律规范的治理功能,实现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法治作为社会有效的治理方式,从其基本含义来说是:“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1]167-168现实生活的复杂条件决定了法治的实现水平,但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的法治价值观状况则与其实现程度密切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到法治价值观,他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2]4高校人才培养应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法治价值观,这是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育的重要议题。

一、法治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一)法治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5。法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管理方式上的选择与进步,是现代文明国家发展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和总体评价,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构成了一个人评判事物的尺度和社会实践的行为准则”[4]3。价值反映在法治领域中,是将社会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原则作以固化,以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法律功能发挥等方式作用于社会生活。社会主体对法律制度、法律体系及其实施的看法、观点就是法治价值观。法治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反映了主体在处理主客体关系时在思想、情感和理性方面确立的价值标准与精神信仰。

法治价值观体现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法治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主体对法治体系的主观反映,更体现了主体对法治体系的追求和完善,因此它蕴含着始终的社会主体的能动性。二是法治价值观是以一定的思想体系(或认识系统,整体的或个体的)来体现社会主体的利益、需要、欲望等因素。三是法治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受社会生产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制约,反映着时代发展特征。法治价值观高于具体的法律行为、法律制度、法律组织等,因为一切的具体制度和行为都是在法治价值观的指导下建设完成的,而这些具体制度和行为也在践行法治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这必然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转变。“通过新旧法治价值观念的不断碰撞、整合,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观成为这一重大变革的历史产物,它的确立并随着逐步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必将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走上新台阶。”[5]3

(二)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大学生具有怎样的价值观状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未来走向,而且也在当时社会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思潮。这种价值思潮对社会具有辐射作用,对社会的思想意识领域也有重要影响”[6]6。大学生价值观表现在法治领域,是指大学生主体的法治观点、意识、信仰及价值行为追求,体现为情感上认同法律、理性上尊重法律、信念上信仰法律、行为上践行法律,这也是大学生法治价值观逐步深化和升华的过程。

第一,情感上认同法律。培育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是从情感上认同法律。情感上认同法律是指大学生主体对法律存在及意义在观念上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是在情感上不易改变的心理现象。法治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大学生主体内心对法律的认同,自觉在观念和行为上形成与法治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外部的灌输或引导,如教育、文化、社会环境等。“如果一个国家奉行以法为教的教育战略,倡导法律即德的文化政策,创建井然有序的社会风习,高举法律至上的法治旗帜,那么主体法律信仰的形成就有了外部条件。”[7]2

第二,理性上尊重法律。理性是行为主体理智选择和支配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法治理性是社会主体以自身内心的法律意识为标准,从而选择、控制行为的能力,相比起情感认同,法治理性更接近法治价值观。法治价值观最终体现为一定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行为,而只有具备一定的法治理性,才能将法治观念上升为法治信仰。因此,法治理性是连接大学生法治信仰与法治行为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理性上尊重法律首先要承认法律的至上性。在法律至上性的指导下,主体言行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尺度之内,是任何社会主体都无法逾越的,一切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都要以法律为最高参照,即法律在调节一切社会关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在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属于物质技术层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否完备与周详固然重要,但确立其基础层面以支撑整个法治大厦精神层面的观念意识,才是最为关键的”[8]21。

第三,信念上信仰法律。法治信仰就是大学生理性认知法律存在的基础上的价值追求,它所表达的是大学生对法律至上性的信仰。“这种神圣的法律情感是社会公众出自内心的、对法真诚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般的情怀。”[9]337大学生对法律信仰的终极目标是谋求自身在法的价值不断实现和完善的过程中同步向前发展,达到主体自身与法、客观世界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正如伯尔曼所言:“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10]28在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体系中,法治信仰处于深层次,是一种绝对精神的体现。

第四,行为上守护法律。法治信仰根植于实践行为,法治价值观的培育依赖于实践行为。因此,知行合一是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培育的关键环节。在大学生法治价值观中,要对法律加以理性的认识,对法律体系有真诚的信仰,将法治精神内化为内心追求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关键是践行法治,这是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最高标准。“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3]10。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群体,据资料统计,2014年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达40%左右。无疑,大学毕业生将成为社会骨干力量,并且是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法治价值观念无疑对大学生的成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有重大影响,对社会法治认识的形成、法治思想培育、法治价值观确立都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法治价值观是中国法治思想培育和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法治思想由来已久,但中国共产党对于“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如何认识法治思想和实践”等问题有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反复强调要“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12]177。至此,依法治国开始逐步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管理的重要战略方式。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治理国家方式的不断探索,我国的法治思想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这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我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一个国家政权,将法治作为治理主要方略,标志国家社会管理的成熟度到了一个新层次。之后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逐渐确立,依赖于社会一代代青年法治价值观念的增强。加强大学生法治价值观教育,是培养我国社会法治观念的现实需要。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不尽相同。一个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和价值观教育;二是围绕社会主题的专项内容教育。现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法治思想的教育、法治思维的培育也必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途径,使大学生认识到不仅要遵法守法,更重要的是对法律精神和实质的认同,将法律精神内化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从而实现从法律灌输到自愿守法,从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的目标,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培育大学生对法律的亲近感、归属感与依恋感,促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内化,最终使大学生对法律产生强烈信任感和尊重感。

(三)培养大学生法治价值观是高校依法治校的现实回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战略任务,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指出的:“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那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和混乱。”[13]243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科学厘清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将法治的理念和精神贯穿于大学制度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保障大学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四大功能的有效实现。也就是说,推进以法治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加强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依法治校涉及高校每一个人,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校的主要力量之一。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价值观念,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能够促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使大学生在懂法、守法、倾向于法治的过程中,使大学的依法治理更成熟更彻底。

(四)培养大学生法治价值观是人才素养结构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产物,又反过来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教育的这种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的,它担负着培养维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人才的任务。为此,不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结构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与转型过程之中,如何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确立法治价值观念,整合社会秩序,进而创设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共同体,这是当代中国人面临的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这种复杂的现实境况需要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专业的素质,更需要法治理念和思维方式去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必将走向更高程度和水平。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崇法、懂法、守法的社会。这样一个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好的法律价值观念,这既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建立法治社会的保证,更是社会成员更好地生活于社会之中的必备素质。正如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所指出的:“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14]52

三、培养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路径与方法

(一)基础:依法治校,营造法治价值氛围

依法治国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依法治教,具体到学校层面,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之一,其实施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同时,依法治校也为师生的法治价值观养成打造现代的教育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方面,认识和确立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发展唯一途径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了,行动上才能自觉。办学理念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思想指导和核心所在,它既贯穿于大学制度、管理方式、行为秩序之中,也包含着一所大学发展的文化力量和理想信念。因此,要将依法治校的工具价值与理性价值相统一,将依法治校作为推动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另一方面,打造大学良好的法治环境,突出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法治价值取向。良好的法治价值取向既是法治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又是大学文化以法治为取向的构建结果,它体现着法治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其中,在校园法治精神建设方面,要建立体现法治理念的大学制度、道德规范以及校风校纪等;在校园法治行为建设方面,要建立在法治价值观指导下遵纪守法、公平正义以及依法维权的行为规范。

(二)关键: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价值观培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另一重要方式。“法治国家里面必须有一个发达的法学教育。只有发达的法学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公务员主体,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法律人。”[15]5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法律课程质量。通过讲授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理念,有效地将法治价值观培养融于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教学目的放在通过知识传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治素养,也会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和法治价值观培育的效果。从这一层面讲,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价值观不可替代的重要渠道。无论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参加法治实践活动,提升法治问题意识

“‘法治中国’强调从法律体系这一静态的规则系统建设,转向了法治体系这一动态的制度系统与价值系统建设。”培育大学生法治价值观不仅要使大学生建立对法律的信仰与法律精神的认同,更要组织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让所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并在实践中来加以践行,成为他们思考相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行为准则。实现这一目标还要解决一个前提认识,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要克服一切把学生作为简单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的思维。组织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应该包括两项基本内容。

一方面,是参与校内外的法律实习、实践过程中。通过在校内组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诉讼、旁听法院公开的庭审活动、创办法学协会和法律兴趣小组、举办法学学术讲座等实践活动为渠道;通过在校外进入法律服务机构、法律志愿身份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为渠道,参与社会法治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信仰。学生参与法治实践,不单是见证法律运行,而且可亲身参与维护公平正义,进而践行法治价值观。

另一方面,是对外法治宣传与自身依法维权。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育不能仅停留在学习和模拟阶段,更要在个人或社会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维护法律尊严。学校要依法确立学校内部事物决策权,把师生参与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师生参加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四)提升: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凝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宗旨。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的具体内容从来都是与法治相伴而生的,其中任何一个脱离了法治的保障,都难以存在和发展。

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法治价值观教育目的的共同实现。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转型期,法治建设还存在需要进步和完善的地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良好的法治作为基础,离开良好的法治环境,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不可靠、不稳固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法治建设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始终将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依法治国的逐步完善。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过程中与法治精神培育有效结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既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要把高校的法治工作上升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要求,落实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价值观念。一要建立高校宣传工作机制。在建立高校宣传机制的过程中,既要大力弘扬社会正义,通过正面典型案例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通过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社会思潮,又要通过揭露反面案例揭示错误思想的危害及后果。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引导与宣传,让大学生认识、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加强网络监控,公开行政事务。利用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的直接交流,通过网络监控,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载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权。

“大学生阶段,正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的教育能最大满足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需求。”[6]6大学生法治价值观旨在通过法治教育引领青年,以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自觉和自信为依托,推进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培育的进程,为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张兴海,朱明仕.价值判断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5] 董立山.论以人为本法律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3).

[6] 张兴海.论价值转型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依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7] 谢晖.法律信仰:历史、对象及主观条件[J].学习与探索,1996(2).

[8] 张蓉,卜荣华.论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J].法制与社会,2012(21).

[9] 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10] [美]H·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店,1991.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宝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3] [法]罗伯斯庇尔.革命法制和审判[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

[14] 徐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校[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15] 周叶中.关于“法治中国”内涵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

[责任编辑:何宏俭]

On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alues

ZHANG Xing-hai,CHI Hui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ide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ociety,people’s legal values are changed. Legal values are becoming one of the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Universities are frontiers of ideology construction,and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alues is important in moti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legal society. Based on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alues,the author expounds on measures and path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alu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Legal;Valu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234-05

[作者简介]张兴海(1963-),男,吉林公主岭人,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迟慧(1987-),女,吉林通化人,长春师范大学学工部讲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1YJA710074) 。

[收稿日期]2015-08-19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42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