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

2016-03-08 05:45安陆市农机安全监理站钱昭东
湖北农机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安陆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钱昭东

安陆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

安陆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钱昭东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目前,安陆市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农业机械化担负着重要任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没有农业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谈不上人民的小康,更谈不上实现农民的梦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安陆市要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个较长时期逾越的发展阶段。为此,从安陆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农机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安陆市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径和意见。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发展概况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陆市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14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5.9万kW,平均1hm2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11 kW。拥有拖拉机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畜牧养殖机械、渔业机械、林果业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8大类。农业机械原值达4.6亿元,净值达2.94亿元。全市机耕面积达45.5千hm2,机播面积18.8千hm2,机收面积43.6 hm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全市拥有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190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8个,农机户20 672个。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机构、农机培训、农机推广、农机监管机构健全。2014年,全市农机化投入达6 720万元,农机经营总收入达34 000万元。

1.2 影响安陆市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安陆市农机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安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1)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散经营,标准农田改造进度不快,插花种植,机耕道路有的被毁,加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缓慢,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受到严重制约。

(2)农机与农艺相互配合不够,农艺技术变革频繁,且考虑农业机械是否适应不够,农机作业条件与农艺要求不相适应;与之相结合的新型农机的研究、攻关和应用适应不了农艺变革的步伐,使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受到影响。

(3)农机化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扶持政策。而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经费等都缺乏完全保障。

(4)农业机械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现有拖拉机配套农具少,作业单一,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低,机械效能没有充分利用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化配套服务,尤其是育秧工厂化、机械化栽植、烘干机械化进展不快。

2 安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安陆市农机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安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提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管理,搞好农机服务;合理地调整农机化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速粮食生产机械化,引导经济作物、渔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节水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安陆市农机化发展要提高4项水平。即: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农机科技水平和农机化水平,使农机化工作真正做到装备向现代化方向突破,作业向深层次方向延伸,服务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迈进。争取建成符合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系统,使全市在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53万kW,年增长率不低于5%,拖拉机拥有量达15 000台,机具配套化达到1:3.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

3 农机化发展的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3.1 农机化发展的区域布局

安陆市属副热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冬酷暑短的农业气候优势;其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貌复杂,又构成了以平原、丘陵、低山和水面四大特征的自然生态系统。且安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根据安陆市地貌、生态环境的明显差异,参照各乡镇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分为3个区域类型,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布局,循序渐进。

(1)东西部丘陵粮油机械发展区。该域主要包括赵鹏、陈店、接官、伏水、木梓、李店、南城、巡店、棠棣、雷公、王义贞、烟店、孛畈等乡镇,共有330个村,主要属丘陵地带,共有耕地面积26 580 hm2。该区域经济相对较好,种粮面积大,多种经营面广量大,主攻水稻、小麦、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发展,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配套水平的同时,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和环境保护机械化,农机化服务向农业产业化深层次延伸,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除此之外,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引进和机具的开展、应用,使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首次提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概念。从此,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追求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社区管理的实现给终身学习和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样的途径,发达国家的社区家庭教育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我国起步较晚,社区教育自20世纪中期产生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有的困难甚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只针对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家长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西北部的白兆山低山粮林牧机械发展区。该区域主要是王义镇、孛畈镇、雷公镇、烟店镇的少数地区,共27个村,共有耕地面积1 170 hm2,该区域经济不够发达,以粮食种植为主,多种经营也不十分发达,主要是山林特产和畜禽养殖。这一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巩固提高现有农机装备水平,扩大农田作业项目,提高机械利用率;突出发展渔业、畜禽养殖业及加工生产配套的农业机械,为实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山林资源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作出新贡献。

(3)府河东西两岸的府河平原粮棉机械化发展区。该区域主要是沿府河东西两岸的75个村(分布在烟店镇、府城、南城、棠棣镇、巡店镇、辛榨乡、伏水镇7个乡镇之内)。主要是平原地带,共有耕地面积5 330 hm2。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适宜种植粮棉油和蔬菜。多种经营发展较快。粮食生产仍然是该地域的主导产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继续抓好现有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主攻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发展;推广棉花、油菜生产机械;可加大设施农业机械化配套服务的步伐,大力引进推广高性能的农机具及新技术。同时抓好节水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蔬菜保鲜技术和机具、养殖机械、畜禽和水产品深加工机械的引进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机械化服务。

3.2 农机化的发展重点

安陆市农机化发展的重点是完善主要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推进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产前产后加工机械化,开展高效设施农业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全面示范推广和应用。

(1)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淘汰机型陈旧、性能落后的农机具,结合农机化科技项目的实施,引进推广适合安陆市的国内外先进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实现农作物种子良种繁育、精选加工、包衣包装、储藏保管等生产机械化;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水稻的育秧、栽植、收获机械化,重点推广机械化播种、软盘(双膜、温棚)育秧、微喷、机插秧(含机直播、机抛秧)和水稻测深施肥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多种形式的有机、生物有机复合肥撒施及生物农药活性雾化喷洒植保机械化技术。

(2)推进养殖业机械化。渔业机械化重点是发展鱼池精养,水库及湖泊水面围栏养鱼机械化作业项目;推广应用挖池、增氧、清淤、排灌、饲料加工及投喂、成套围栏及成鱼加工、运输、保鲜等机械化技术及装备;促进渔业生产发展。畜牧业机械化的重点要立足饲料资源的开发和青、粗、干饲料的充分利用,畜禽的工厂化、机械化养殖及其相应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

(3)发展产后加工机械化。重点是粮食烘干处理和深加工。粮食烘干机械化的重点是推广种子烘干、小麦和水稻低温烘干技术。推广优质稻米机械化精加工。发展小麦精粉加工和副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畜牧产品和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使产品在深加工中提高附加值。积极推广农产品的尺寸、色泽、品质分级分选设备和技术,为市场销售和确保深加工制品提供安全保障。推广无公害食品的配套保鲜技术,开拓无公害市场,延长储运保鲜期和货架保鲜期,保证无公害产品生产获取应有的经济效益。

4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4.1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

首先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方面,重点培育科技项目的“造血功能”。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以企业管理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上要利用各种良机,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将开发与引进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要抓好农机化科技示范群和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整合效应”。所谓农机化科技示范群包括在“十二五”期间已建立的一批农机化科技示范园、示范场、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以及农机部门亲手培养的农机科技示范户。这些示范群既是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有效载体,又是推动整个农业科技进步的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要以农机化科技示范群为依托,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等项目的建设,通过示范群与项目基地建设的对接,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整合效应;第三,要抓好农机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广的机械化技术有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节水、节种、节肥、节油机械化技术;农机环保技术;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农用航空技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化技术;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技术;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等。以及重点示范推广的机械化技术。重点示范推广的机械有:栽植机械、田管机械、收获机械、微耕机械、烘干机械、清淤机械等。

4.2 打造新的服务模式,培育农机服务产业主体

面对农机保有量近95%的个体农机户,如何把他们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避免盲目性和自发性,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一是示范引导作用。政府主管农机的部门可以依据不同的农业结构现状和种植模式推介、导购新型农机;二是信息服务。主要通过搭建农机信息平台,搜集、整理和定期向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布科技咨询、机具导购、农机作业的信息;三是规范市场。要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根本大法,通过制定相关办法和标准来规范农机作业、农机供销、农机维修三大市场。在培育农机服务产业主体上,应借鉴国内外农民协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成立市农机服务协会总会,把市、乡、村三级农机拥有者网罗起来,逐步培育出一支以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县乡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专业协会为纽带,专业化服务实体为主要形式,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技术服务、农机设备供应、维修、培训、实验示范、信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为己任的农机服务产业化队伍。

4.3 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农机管理职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要切实履行农机管理的职能。这就是:拖拉机驾驶员牌照、证照的核发;联合收割拖拉机驾驶照证照的核发;农机维修站(点)技术合格证的核发;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资格证的审定发放。通过抓好上述4个行政许可,扎实做到依法管机,使农机管理步入法制轨道。

4.4 广辟渠道,建立多元农机投入机制

全市农机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广辟资金渠道,逐步建立起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政府引导、项目支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农机投入新机制。鼓励农户通过金融机构采取买方信贷、分期付款和按揭等方式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同时,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对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实行重点购机补贴。要争取财政支持,力求争得一定份额的科技推广经费,加速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充分体现政府引导的作用。同时要征得发改局的支持,让农机化项目进入大农业项目的笼子。农机部门要主动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部门协商,捆绑申报项目,多途径争取对农机的投入。要引导工商企业资本、外资等投入安陆市农机化事业,以加速推进农机化发展。

2016-06-25)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