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5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2016-03-08 13:39玲廖少龙齐
湖北植保 2016年1期
关键词:荆州市历年条锈病

王 玲廖少龙齐 立

(1.湖北省荆州市植物保护站 434020;2.湖北省天门市植物保护站 431700)



荆州市2015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王玲1廖少龙2齐立1

(1.湖北省荆州市植物保护站434020;2.湖北省天门市植物保护站431700)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为害大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大障碍。2015年小麦条锈病在荆州市大发生,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2.7万hm2,条锈病发生面积8.13万hm2,占种植面积的64.2%,是200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1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

1.1见病早

据荆州市植保站系统监测,小麦条锈病于1 月22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近两个月,比条锈病大发生的1990年早23d,松滋市站植保更是早在1月4日即见条锈病叶,荆州区、监利县、公安县、江陵县分别在1月14、15、16、19日见病,均比历年平均早60d以上。

1.2扩展快,再侵染次数多

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小麦条锈病的水平扩展期,田间条锈病成团发展,发病中心不断增多,到3月下旬基本全田普发,随处可见条锈病株,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小麦条锈病垂直扩展期,病叶率迅速增加,普遍发展至剑叶,期间病害经历多个侵染循环。

1.3发生普遍且严重

荆州市植保站系统调查,从3月2日起,条锈病病田率一直持续达100%,4月1日条锈病全田平均病株率已达76%,在条锈病发生基本稳定期于4月28日在系统监测点调查,病田率为100%,平均病株率87.4%,病叶率78.6%,平均严重度32.0%,平均病指28.5,达大发生程度。各县(市、区)植保站调查,全市除洪湖、石首、监利发病略轻外,其它县(市、区)均达大发生程度,部分田块病情指数高达40以上,少数病株病菌孢子上升至穗部为害,为历年所罕见。

2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2.1菌源基数

小麦条锈病在荆州市不能越夏存活,菌源主要来自甘肃的陇南、四川等地。据历年系统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外来菌源传入荆州的迟早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见病早发生流行重,反之则轻,2015年荆州小麦条锈病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两个月以上,重复侵染次数多,是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重的一大主因。

2.2气候条件

荆州市1月~2月平均气温6.9℃,比历年同期平均高2.2℃,降雨量111mm,比历年平均多39.1mm,对小麦条锈病侵染发病及越冬存活有利。3月份平均气温13.4℃,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当,月降雨量85.2mm,比历年同期平均增加14.2%,对小麦条锈病春季产孢侵染新叶片非常有利。4月平均气温16.7℃,与历年同期相当,月降雨量103.8mm,比历年同期减少10.4%,4月27日前平均气温均未达到23.0℃,最高气温也在4 月21日后才连续达到23.0℃,4月上中旬气候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有利,4月下旬气候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抑制作用也不明显,23℃以上温度天气来得晚,导致小麦条锈病发生持续加重。

2.3品种抗性

今年荆州小麦种植品种有郑麦9023、鄂麦18、鄂麦596、鄂麦352、荆麦26、西农979、襄麦25等,调查显示各品种均不同程度发病,除襄麦25平均病叶率12.3%以外,其它品种平均病叶率均在40%以上,其中主播品种郑麦9023、鄂麦18平均病叶率分别为61%、49%,而这两个品种在荆州市推广种植已超过10年,对条锈病的抗性正逐渐减弱。

2.4防治因素

一是药剂包衣、拌种面积小。资料显示,麦种包衣或用戊唑醇、三唑酮拌种可以有效推迟条锈病感染及发病时间。目前麦种包衣尚未普及,加上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药剂拌种技术也不了解,所以全市麦种较少药剂处理,对条锈病预防延迟作用小。二是防治不及时,二月份条锈病点片发生阶段,是用药防治封锁的有利时机,此时正值春节,多数农户,忽视了条锈病的防治,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到3 月~4月田间普发时防治效果不理想。三是部分农户对防治不重视。由于小麦种植效益不高,少数农户对病虫害疏于防治,任其发展,致使条锈病发生严重,同时因为没有做到统防统治,导致未防田块病菌孢子又传至已防田块,影响了防效。四是1月~4月雨日较多,不利施药防治。荆州市1月24日至2月2日,雨日9d,2月18 日~28日雨日8d,3月15至29日雨日8d,4月1 日~20日雨日12d,连续阴雨不仅耽误了施药,同时也导致施药田块防效降低。

3综合防治对策

小麦条锈病为气传病害,在防治技术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农业防治和药剂统防统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3.1适时更换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根据对小麦条锈病抗病品种和生理小种之间的关系研究,任何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或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抗性会随着条锈病菌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而丧失,因此,应适期更换小麦品种,做好主推品种的品比试验和抗锈性监测,为品种更换提供科学依据。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并定期轮换,防止品种抗性过快丧失。

3.2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

适时晚播,推迟发病,适量播种,控制田间密度。麦田要实行窄厢深沟,阴雨期间及时清沟排渍,保持沟渠通畅,降低田间湿度和地下水位,做到雨住田干,沟内无积水,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推广优化配方施肥,多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3加强麦田普查,抓住防治适期

重视冬季小麦大田的普查工作,在见病早的年份,一定要加强系统监测,坚持3d~5d一次定点调查,7d一次普查并上报的测报制度,及时掌握条锈病的发生发展传播动态,落实“见一点,打一片;见一块,打一面”的预防措施,及时处置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0.5%~1%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处置,防止病害大范围流行。

3.4药剂防治

在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发生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情况下,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条锈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3.4.1种子处理

推广杀菌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降低秋苗感染率。试验证明,用2%戊唑醇拌种剂30g拌麦种50kg,或15%三唑酮WP 10g~15g干拌小麦种子7kg~10kg,可推迟条锈病发病30d左右,因此,大力推广药剂种子处理是减轻小麦条锈病发病的有效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拌种剂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剂量和方法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大力提倡拌种器具拌种,确保拌种均匀,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摊开阴干后立即播种,避免久置产生药害。大批量的种子也可以选用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播前14d~30d进行机械包衣处理,待种衣膜固化牢固后播种。种子处理后可能会影响发芽率及推迟出芽时间,可适当加大播种量。

3.4.2大田防治

发现田间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在病点2 m直径的区域喷施防治锈病化学药剂,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喷直径20m区域,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害扩散蔓延,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不留死角。发生较重的田块在孕穗末至抽穗初可再施药防治一次,也可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结合“一喷三防”选用部分三唑类杀菌剂,兼治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

近几年条锈病对大面积推广使用多年的三唑酮抗性有所增强,建议选择更高活性的内吸杀菌剂,如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防效较好。

作者简介:王玲(1973-),女,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及抗性监测工作。

收稿日期:2015-08-21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114(2016)01-052-003

猜你喜欢
荆州市历年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捉迷藏比赛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