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

2016-03-08 23:59于继武
大学教育 2016年2期

于继武

[摘 要]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深入开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企业锻炼”,可以使得校企之间的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合作共赢,积极探索“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建设的道路,这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干校建设;双师素质;企业锻炼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35-02

一、引言

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既上得了讲台,又下得了车间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从当前的状况来看,高职院校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数量、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培养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队伍发展遭遇困境,师资结构不合理,课程开发能力弱,多数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实践能力差,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普遍缺乏。如何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教师们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情况

(一)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仍受传统本科教育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其受到本科“学科体系”教学方式的影响,在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时,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落后。计算机知识更新非常快,而部分教师在参加工作若干年后,知识却并未更新,与社会发展脱节,因此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手段落伍。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重视学历,很多新进的教师都已是博士学历,原来本科毕业的教师也都通过学历进修等途径对学历进行了提升。以我校计算机学院为例,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学历的提高保证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但受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影响,这些教师通常侧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常常忽略在实践中进行操作锻炼,使得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差,一专多能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严重匮乏。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来源渠道单一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他们往往缺少在软件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机会,缺少在计算机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经验缺乏。而计算机行业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却很少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职,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具备“双师素质”的人才后继乏力。

三、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校企合作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是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从企业直接招聘具有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但限于目前的条件,以这种方法招聘的教师数量并不多,多数的教师仍然是从高校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中招聘的。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参加企业锻炼就成了培养其“双师素质”的重要方法。高职院校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可以让高职院校教师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又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入企业锻炼,为一线教师拓宽了眼界,也为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了极大帮助。

四、高职院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主动性不强,企业缺少积极性

目前,很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主动性不强,不知道下企业应该做什么,往往都是因为学校的要求,才不得不参加企业锻炼,企业也缺少合作的积极性。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平时上课已经成为习惯,而到软件企业里做项目编代码是一个新的挑战,没有上课来得稳妥,甚至还会影响收入,因为职称评审主要看重论文、项目等指标,企业锻炼对职称晋升的帮助也不大,这造成了教师参加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不强。从企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来锻炼,企业需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同时要有相关人员予其帮助,有时候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对于一些涉及企业核心技术的岗位,更不敢让高校教师参与,怕其泄露企业的机密,对企业发展造成损失。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层次低,科研能力差,因此对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监管不到位,对教师的考核不严格

由于进入企业的教师人数众多,各个企业又分散在各地,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对每一个进入企业的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样就使教师的企业锻炼处于 “放羊式”的状态,流于形式。同时学校对实践锻炼结果的考核也并不严格,考核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同专业、不同情况的教师都在使用同样的考核指标,这很不科学。

(三)政府对企业的激励不足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目前,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对企业的激励政策还不够。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中间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没有很好地对校企之间的合作进行规范,尤其缺乏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鼓励。

五、高职院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建议

(一)学校需要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培养持续型“双师素质”教师

持续型“双师素质”教师是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目标。企业锻炼不应只是“一阵风”,并不是说教师参加过一次企业锻炼就能成为永久性的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虽然教师参加了企业锻炼,掌握了目前行业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但回到学校教学若干年后,如果不和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又会出现和企业行业脱节、知识老化等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坚持将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化、常态化,培养持续性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高职院校相关规章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同时加强对到企业进行锻炼的教师的监督力度,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确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政策,对下企业的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提供合理的待遇报酬。高校应建立动力机制,提高青年教师认识,变“要我去”为“我要去”。动力机制可以与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

(二)校企应深入合作,创学校、企业与教师多赢格局

要在学校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入企业锻炼的工作,而不是由教师自己去找企业。这样既可以解决有些专业教师找不到锻炼企业的问题,也可以保证企业锻炼的质量,还可以消除企业对于核心技术泄密的后顾之忧。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人才储备,同时提高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在校企合作中对职业院校的投资也是对企业自身的生产性投资。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师的企业锻炼,能共创学校、企业与教师多赢格局。

(三)政府发挥相应职能,采取相关措施对校企合作进行鼓励

当地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校企合作,尤其要对相关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例如出台校企合作法规等,明确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做出贡献、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平台的企业给予奖励,减免相关企业的税收等,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有了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作为基础,高职院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存在的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六、我校计算机学院在教师“企业锻炼”方面的实践

武汉市教育局下发的《市教育局关于实施2009年市属高校教师企业锻炼计划的通知(武教高[2009]8号)》文件中提出“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天”。我校计算机学院从2009年就开始派教师进行企业暑期锻炼;在2009年,全市共有440名教师(含思想政治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资助经费达1129050元。

我校计算机学院在2012年开始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深层次顶岗实践,笔者作为我校计算机学院参加企业深层次顶岗实践的第一批教师,在武汉一家软件企业完成了这次深层次顶岗实践,参与了企业的软件开发项目,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我校在企业选择方面存在教师自寻、学校推荐、合作企业主动招收等多种方式,解决了教师寻找企业难的问题。学校建立了奖励机制,在教师进行企业锻炼期间发放津贴;一些企业也会发放补助,解决了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时的待遇问题。学校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有专人负责,会定期对教师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情况进行检查。计算机学院要求每个参与顶岗实践的教师必须要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同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必须要有企业锻炼的经历,这解决了教师参与企业锻炼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从2012年到现在,计算机学院已有43人次参加了企业的深层次顶岗实践,占专职教师人数的83%。

七、结语

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解决。只有各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社会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