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写作通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016-03-08 12:11沈云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字书牛郎真情

沈云萍

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随文练笔,构建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衔接的绿色通道,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最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以“有字书”为通道,激活灵感

只有创造式的阅读才能使“有字书”成为激活学生写作灵感的绿色通道。

1.适当补白

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处进行补白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现思想,显化情感。如教学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让学生补充“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中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学习了《牛郎织女》一文后,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见面的情景。而更多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行选择表达的角度,写自己的阅读体会。因为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体,他们的生活阅历、审美趣味、性格爱好的千差万别,直接造成了感悟理解的千差万别、多姿多彩。这样的补白很容易让学生的思想开出奇丽的花朵。

如教学了《秦兵马俑》一文后,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对象写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感受。学生或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或对当时劳动人民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深切的同情,或严词谴责秦始皇的残暴,或一分为二地对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诸如兵马俑之类的奇迹进行客观评价,还有的则向游客介绍了这奇迹背后的故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远比我要告诉他们的丰富、深刻、新鲜。这样的训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观点不限,学生尽可有感而发,又可随时随课地练。

2.融汇技法

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可取之处是很多的。通篇效仿,学生很难做到,可择其精华,学以致用。(1)平移借鉴。《牛郎织女》一文中围绕“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进行了具体描写,教学中先让学生以“老牛跟牛郎最亲密,最能理解牛郎的心意”为内容说话,再以自拟的话题仿写一段话。这样既能学习语言,又能拓展思维。《秦兵马俑》以过渡句联系上下文内容,让学生也写一句过渡句,并补充其他段落,从中学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用法。(2)融汇总结。如学习了不同的写人课文后,把课文中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归纳出来,体会不同的写法及展示的不同的人物性格: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孔子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学生进行细致比较之后,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更会主动地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刻画的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放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大海中遨游,还愁不会出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局面吗?

二、用“无字书”作桥梁,引进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用这本无字书作为桥梁,引进生活的“活水”,可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活力,进一步拓展作文题材,使作文题材变死为活,变空为实。

1.从生活中借鉴,创新习作形式

比如生活中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广告,可把这样的形式运用到练笔中。教学游记课文时,不妨让大家都来当一回广告策划,给这些景点做个宣传,写写广告语。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比较多,这样的形式又比较新颖,学生兴趣浓厚,能写出不少耐人寻味、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学习了一些写人的文章后,联系看过的《感动中国》的颁奖节目,可让学生为巴金、钱学森、詹天佑等名人写写颁奖辞。学习了《麋鹿》《安塞腰鼓》等课文后,可借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名片,请学生为它们设计一张别致的名片。

2.在生活中体验,引发情感共振

学生有亲身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能感动他人。教学《大江保卫战》,我们让学生联系本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的感受,观看抗洪抢险的实况录像,唱起那首难忘的《为了谁》,去体验小江珊那九个小时的孤独无助,去体验看见子弟兵的那种如见救星般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小江珊或子弟兵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真情流露,读来让人为之动容。教学《真情的回报》,我则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所遇到的种种付出真情的事例,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下自己所亲历的一则则爱心小故事。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一曲曲爱的赞歌,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对真情的真实体验。

像这样,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随文练笔,都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同时也极大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使理解与运用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字书牛郎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以心换心见真情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真情扶贫见实效
牛郎和织女
雁字书
真情关爱十六载
祖昌教孙读“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