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2016-03-09 10:55李雪峰
群众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

李雪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共享发展理念为我们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中,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一个雄厚的动力来源,是一个奋进的目标追求,更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引领。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公开宣示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写入党章,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工作中。最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需要先进的政党领导,归根结底就是先进的政党始终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他们服务。共享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价值追求,只有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才会更加牢固。

共享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发展的最终目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共富的基础上实现共享,通过共享来实现共富,这种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完善分配制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旗帜鲜明地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中央作出这一具体的制度安排,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共享发展激发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和发展的主体。人民在创造历史进程中,只有充分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获得感,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创造的激情和活力,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才会减少歧视和仇恨。这种和谐融合的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阶级本身和经济对立就不复存在了,作为阶级压迫的国家消亡了。只有这样,人才会实现真正的全面解放。

认清实现共享发展的瓶颈制约

发展水平还不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相对粗放、缺少内涵,质量效益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实施投资驱动型发展战略,要求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资本报酬过高,在质量效益本来就不高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低,这势必造成“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45%左右,明显低于世界50%-55%的平均水平,而美国高达75%,且对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专门作出法律规定。

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劳动工资制度。目前,法律的刚性规定和协商的弹性机制都不够完善,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再比如,财税征收制度。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依赖于财税收入再分配环节。在欧美国家,少数高收入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到了全部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部分。但在我国,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的比重过小,而同样具有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社会保障税、财产税、赠与税和证券交易税等还未启用。这就使得体现税收收入分配职能的税种收入在总税收中的比重过低,税收公平分配功能的发挥空间相当有限,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而税收调节乏力。

思想认识还不够。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就不仅仅是一个“蛋糕分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政治问题。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多数领导干部对“共享发展”还存有两个思想误区:一是用市场的眼光审视和对待民生问题、处理社会关系。对市场配置资源什么时候有效、什么时候失灵没有充分认识和很好把握。二是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经济建设中心片面认识为“经济是唯一”,把民生等社会关系协调问题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以更为积极务实的有效举措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发展成果、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更好地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进而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前进。

优化推进共享发展的制度安排

财政收入要共建共享。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镇江市国土空间以镇为单元,被划分为生态平衡、适度开发、重点开发、优化开发四大区域,并对各个区域产业发展和开发强度进行了严格限制。因此,各地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参差不齐,差距很大。然而,我国对分税制度仍没有采取系统的、刚性的平衡措施,这是不完善的。目前,县财政对乡镇(街道)财政仍然停留在保吃饭、按发展增收来分成的做法,更显得不合理。应当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支出责任,为共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基础设施要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双重任务,直接服务人民生产生活,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交流、扩大市场空间、拉动消费需求、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五中全会对“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构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和防洪防涝设施等。

创业就业机会要共建共享。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包括就业竞争机会的公平、就业竞争规则的公正、就业程序的公正。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工作面临着总量压力大、劳动力短缺的双重矛盾,百姓的关注热度一直不减,必须上下同心、综合施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解决我国劳动力现在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要实施终身教育培训。把终身教育培训的对象拓展到所有人,包括所有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尤其是要关注残疾、失业、青年无业等弱势群体,在普通教育阶段也要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以便提高国民的动手能力、谋生本领、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创业培训、组织会展、初创贷款等创业扶持的基本要素。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常委、秘书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