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之花在基层群众中绽放

2016-03-09 11:06邓玫玫
群众 2016年3期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事业群众

邓玫玫

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也充分体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统一。我们必须发挥基层体育文化部门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参与积极性,不断开创基层群众性体育工作新局面。

充分认识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这是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从直观的角度很容易理解,但体育却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是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是文化的过程,还可以是社会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家大局、群众需求和事业自身的发展层面来看,对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全面、准确、透彻地把握党的十八大后关于体育事业发展宗旨、目标、布局的安排和要求,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体育文化工作者要更好地领会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把握体育事业发展工作的主动权。

其次,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围绕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去开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体育就必须要超越运动和竞技的层次,着眼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培育健康向上、奋斗进取的国民精神,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民幸福的获得奠定坚强基础。实现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坚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完善体育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把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体育消费。降低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的难度,提升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

再次,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迫切需要基层体育工作者最大程度地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以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牢牢把握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的几个原则

群众性体育工作要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地方生活、贴近地方群众,这是对群众性体育工作、体育事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要真正做好这“三个贴近”,有几条原则是必须把握和坚持的。

第一,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的原则。其核心就是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体育工作必须始终与群众需求保持密切的联系。群众性体育工作,是不断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只有和群众的实际利益需求密切联系,才能真正在群众中有立足之地,才能真正通过我们的工作把群众动员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体育工作实践中充分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才能服务好群众,做好群众性体育文化工作。

第二,科学性和地方性相统一的原则。群众性体育文化工作有一个如何处理好科学性和群众性的关系问题,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中,需要借鉴国外、县外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国情、地情不同,历史文化的背景不同,简单地照搬别人的东西肯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别人的先进做法,在把握科学化的过程中保持地方的特色,即处理好科学性和地方性的关系问题。我们要贴近地方群众的现实生活环境,贴近地方群众的现实需求,贴近地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性体育事业才具有科学性。

第三,积极引导和积极适应相统一的原则。我们所说的适应,是适应实际、适应生活、适应群众,不是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中随波逐流,不是消极地融入现存的环境中,如果是那样,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讲的引导和适应,是从现实出发,从当地群众的利益需求出发提出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制定发展的措施和方案与地方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积极引导和积极适应的统一。

落实措施扎实开展好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

群众性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方向到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活动的组织化手段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每个层面都直接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效。如何把各方面资源要素有效地加以整合,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发展平台,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层面的主导作用。近年来,灌南县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财政投入力度,公益性体育文化设施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县级层面建设了乒羽馆、体育馆、体育赛事场地等公共设施,县城各小区添置了市民体育活动器材,乡镇、行政村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老年棋牌室、室外健身活动器材,万人拥有公共体育文化场所面积2537.5平方米,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体育服务网络,实现了基层公益性体育文化设施全覆盖。并在服务上努力实现“县级设施达国标、乡村设施达省标、服务能力超市标”的目标。

其次,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组织作用。灌南县着力健全体育协会的组织网络体系,把协会的组织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全面提升体育协会的组织能力、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目前,全县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门球、太极拳、象棋等体育单项协会21个、体育俱乐部17个。另外,全县11个乡镇都成立了在民政部门备案注册的体育总会和5个以上的单项协会,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架构。各体育社团积极引导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60场次以上。

第三,充分发挥赛事成果的引领作用。地方的群众体育活跃程度与各种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灌南县每年都要举行一些有特色和品牌的大型体育赛事,有计划组织安排体育协会参与或开展各类体育比赛,着力打造地方体育品牌。全国性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性体育舞蹈公开赛、全省门球比赛等规模大、影响大的赛事,在吸引国内优秀选手参与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提升了灌南的对外美誉度。各社区的体育比赛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群众的参与度空前高涨。体育成绩硕果累累,涌现出中国自行车女队主教练吴述成、亚运会自行车冠军李梅芳、东亚运动会柔道冠军李素霞、竞走国际健将朱小兰、全国排球冠军殷勇、全国城市运动会拳击冠军刘洋等知名运动员,先后为省队和国家队培养了50多名运动健将。

(作者系灌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群众性体育事业群众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多让群众咧嘴笑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