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2016-03-09 01:12高杰李珊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休克溶栓心绞痛

高杰 李珊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 266000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高杰 李珊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 266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诱因包括: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冠脉张力增高;②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③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

(二)临床表现

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

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

2.典型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

(2)全身症状:疼痛后 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所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 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 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期前收缩,若室性期前收缩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室颤是AMI早期,特别是入院后的主要死因。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6)心力衰竭:发生率32%~48%,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3.1.1 严密观察血压 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每隔1~2h测1次。

3.1.2 进行心电监护 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

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3.1.3 心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情况,注意观察患者颜面、四肢水肿情况,为患者输液时控制滴速及液体量,避免增加心脏负荷。在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防止低血钾发生。

3.1.4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

3.2 溶栓的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可根据下列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前出现(14小时以内),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冠状是否再通。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粘膜,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必要时可加压包扎,减少并尽量避免多次静脉注射。发现病人有神态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粘膜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的用量。

3.3 饮食护理

AMI病人的饮食中,患者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应给予高维生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以防加重心脏诱发心肌梗死面积扩大。

3.4 心理护理

大部分 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5 疼痛护理剧烈的疼痛可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烦躁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要尽快解除疼痛。

3.6 生活护理

AMI患者发病后2周处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病人的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协助,并作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指导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须延长卧床时间。

3.7 保持大便通畅

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可服用蜂蜜水,每晚睡前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保持1~2天排便一次。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亦可用开塞露或盐水低压灌肠,保持大便通畅。

3.8 加强监护意识

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溶栓后出现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溶栓治疗后应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3.9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4 讨论及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R473.5

A

1672-5018(2016)10-150-02

猜你喜欢
休克溶栓心绞痛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