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2b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①

2016-03-09 04:58肖清华陈华卿程进明陈德永焦煜全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阴转率拷贝乙肝病毒

肖清华,陈华卿 ,程进明,陈德永,焦煜全

(1.解放军163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3;2.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3.黑龙江和平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α-2b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①

肖清华1,陈华卿1,程进明1,陈德永2,焦煜全3

(1.解放军163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3;2.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3.黑龙江和平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国产普通ɑ-2b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方法:24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肌注国产普通α-2b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对照组单用国产普通α-2b干扰素,治疗1年,观察HBVDNA阴转率及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转换率并比较。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90.83%(109/12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73.33%(8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P<0.01)。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2.5%(75/120),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45%(5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为53.33%(64/120),对照组为30.83%(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P<0.01)。疗程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治疗组HBsAg转阴率为11.67%(14/120),对照组为3.33%(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结论:国产普通干扰素ɑ-2b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效果。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ɑ-2b干扰素;胸腺肽;乙型肝炎病毒DNA

2010-03~2013-01用国产普通干扰素ɑ-2b(IFNɑ-2b)联合胸腺五肽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20例,动态观察乙肝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获得良好的抗病毒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按疗程坚持治疗的有效病例240例,均为湖南病人,其中男160例,女80例,年龄18~50岁,平均为39岁。

1.2病例选择

240例病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HBeAg阳性均为5年以上,最长者42年。其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HBVDNA≥1.0×104拷贝/mL 50例,HBVDNA≥1.0×105拷贝/mL98例,HBVDNA≥1.0×106拷贝/mL 54例,HBVDNA≥1.0×107拷贝/mL 30例,HBVDNA≥1.0×108拷贝/mL 8例;谷丙转氨酶(AL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者136例,高于3倍者90例,高于4倍者12例,高于5倍者2例;血清总胆素及末梢血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总数均在正常范围。全部病例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均正常;除外各种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其中HBVDNA≥1.0×104拷贝/mL 52例,HBVDNA≥1.0×105拷贝/mL 96例,HBVDNA≥1.0×106拷贝/mL 53例,HBVDNA≥1.0×107拷贝/mL 30例,HBVDNA≥1.0×108拷贝/mL 9例;AL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者134例,高于3倍者92例,高于4倍者11例,高于5倍者3例;两组病人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乙肝病毒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日肌注国产IFNɑ-2b(600万) IU,连用15d后,改为隔日1次。胸腺五肽(3mg)肌肉注射,隔日1次,与干扰素同步应用,连续治疗1年。对照组单独使用国产IFNɑ-2b,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

1.4检查方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HBVDNA采用灵敏度高的PCR荧光定量法检查[2];肝功能、肾功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

1.5疗程与观察

疗程为1年,用药初期每周检查1次血常规,1个月后每月检查1次;每月检查1次肝功能,肾功能;每3个月检查1次HBVDNA、乙肝病毒标志物、甲状腺功能。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HBVDNA阴转率比较

疗程结束时,两组病人的血清HBVDNA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90.83%(109/12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73.33%(8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P<0.01)。

2.2两组病人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转换率比较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2.5%(75/120),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45%(5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P<0.010)。HBeAg血清学转换(即HBeAg转阴,HBeAb转阳)率治疗组为53.33%(64/120),对照组为30.83%(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P<0.01)。疗程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治疗组HBsAg转阴率为11.67%(14/120),对照组为3.33%(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其中治疗组有5例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即HBsAg转阴,HBsAb转阳),而对照组无病例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不清除乙肝病毒,患者病情就不容易稳定,常常反复发作。抗病毒可选用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其临床疗效屡见文献报道,各有千秋。干扰素有国产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目前很多专家都推荐后者,但前者价格低廉,后者昂贵,前者更适合国内广大患者。本文采用国产IFN-ɑ-2b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0例。用法:IFN-ɑ-2b肌注600万IU,每日一次,半月后隔日一次;胸腺五肽3m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一年,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90.83%。停药观察半年无反弹,效果显著,并且HBsAg、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组病例之所以取得比较明显疗效可能为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有关,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胸腺五肽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促进机体分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等各种细胞因子,故与干扰素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抗乙肝病毒的协同作用,很值得关注。本组病例用药前均不降酶治疗,用药过程中如ALT升高无需降至正常,以免影响机体免疫清除期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病毒载量下降,ALT亦伴随下降。干扰素的副作用和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主要为发热伴随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类流感反应;脱发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提升白细胞的功效,白细胞减少者应及时应用。出现上述症状无须停药,继续对症治疗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用干扰素治疗时除少数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明显,发热反应严重者不适合治疗外。其他病例均可坚持治疗。本组120例治疗1年均无甲状腺功能改变,无肾损伤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国外报道: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干扰素ɑ-2a/ɑ-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HBsAg转换率为3%[3],国内专家亦认为PEG干扰素ɑ-2a/ɑ-2b,HBV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优于国产普通干扰素[4]。张氏报道HBsAg阴转率为2.77%,HBeAg阴转率为72.2[5],另有提出干扰素治疗一旦HBeAg发生血清转换,80%以上患者可保持疗效,长期随访过程中HBsAg可能消失[6]。黄氏报道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1例,HBsAg转阴5例,转阴率为8.2%[7]。郑氏报道用ɑ-2a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亦获比较好疗效[8]。本文报道近期疗效稍高以上报告是否与应用干扰素为剂量较高,长疗程,并且联合胸腺五肽,或湖南地域乙型肝炎病毒多为基因B型,及患者依从性较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1):40-56

[2]费晓峰.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及临床意义评价[J].传染病药学,2001,11(3):23-26

[4]斯崇文.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1):45

[5]张兴岩.干扰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10(3):23

[6]张福奎,贾继东,王宝恩.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4):253

[7]黄绍萍.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转阴的相关因素探讨[J].肝脏,2009,14( 5):364-366

[8]郑仁俊.ɑ-2a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治疗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2,15(2):83

(收稿日期:2015-09-20)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1-0145-02

作者简介:肖清华(1966~)男,湖南耒阳人,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病毒性肝炎临床。

猜你喜欢
阴转率拷贝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勘 误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6个月短程化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痰菌阴转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