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016-03-10 14:11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爱人境界美育

冉乃彦

从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强调“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到当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我们个性中的一个根本而必要的部分是对美的兴趣,是领悟美并把美吸收到性格中去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历来重视按照美的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塑造人生。

据说,德国诗人海涅每次去卢浮宫博物馆,都要坐在维纳斯雕像前哭泣。他哭什么呢?他竟然是感伤人的完美遭到了玷污,慨叹通向完美的道路是如此艰辛、遥远……

通向完美的道路虽然是这样艰辛、遥远,但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面对沙皇俄国当时的悲惨现状,曾坚定地指出:“美将拯救世界。”

美育,绝不能肤浅地理解为唱歌、画画,美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由于美是使人成为主体,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实现的标志,因此,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或最高境界。

然而,理解美并不容易,在生活中美真正成为“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或最高境界”更不容易。我们先从对一个文学人物“丑娘”的探讨,来理解什么是美的人生,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丑娘》(片断)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丑娘”。

……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满含着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地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说些宽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代他不让叫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方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读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从内心感到丑娘是美的。你很可能发现,你已经颠覆了自己对美的概念。归根到底,正如雕塑大师罗丹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爱美。问题是什么是美?丑娘的美,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的吗?

同样,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美的一生,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始终没有发现真正的美,更不曾真正拥有过。

那么,我们怎么去发现美?又怎样去实现美?

第一,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走向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美学家李泽厚强调:“我认为美从根本上、起源上,只是实践的产物,而不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他还说:“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所以,美育从根本上说,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收到直达内心的实际效果。当一个学生把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他从心里感到自己很了不起,由于他的力量——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使教室变美了。这时候,自己这种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出现在内心深处,这就是美!

人,永远不会满足现有的生活,总要创造更新的生活。而人的自由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人在变革世界的同时,也在变革自己。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不但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也在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着自己的人生。

人的认识能力包括人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审美从其他能力发挥作用的终点开始自己的创造,就使自己与其他能力处于主客体统一的不同层面上。也可以说,人是在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开始了审美性质的创造。比如,我不仅能够制造一个陶碗,而且有能力让它美起来;我不仅知道陶碗的制造方法,而且知道怎么让它美;这个陶碗可以盛水,通过我的创造,也可以让人们从一个艺术品的角度去评价它的种种细节。所以美就是创造,只有在创造中才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不仅创造了对象世界的美、物的美,而且创造了人的美。

第二,必须把握中小学美育的特点

没有一个人不爱美,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与成人还是有区别的。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学生,他们是未成熟主体,他们的心理结构决定了他们审美的特点,这是我们在进行美育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中小学生是未成熟主体,他们的心理结构特点总起来说是:完整,不完善,发展迅速。也就是说,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着知情意完整的心理结构,但是并不完善。例如:知,存在着片面性和表面性;情感,存在着不稳定性;意志,缺乏持久性……

这种不完善性,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中小学生对“真”的把握,由于知识有限、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就难免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不可能全面地掌握客观规律。中小学生对“善”的把握,也是由于人生阅历不足,不可能充分理解人的需要。例如对“幸福”的理解,一个8岁的孩子和一个80岁的老人,自然有很大的差距。

这种区别,就决定了作为未成熟主体的中小学生,在“超越真和善各自的片面性,比较自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方面,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所以在中小学开展美育,我们一方面需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感情修养开始,让学生从感性地接触大自然,接触各种美的事物开始,与德育、智育相互促进。不能认为学生们还小就放松,甚至放弃美育;另一方面又不能操之过急,生硬灌输一些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的美育内容,造成“夹生饭”。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爱人境界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美育教师
最高境界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爱人
爱人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