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16-03-10 09:50温绍锦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关键词:胺碘酮病患口服

温绍锦(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温绍锦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目的观察并分析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接诊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患68例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均单纯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形式,观察组则采取静脉用药联合口服给药的形式。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24 h后复发率则提示观察组所得疗效更为理想(P<0.05)。结论胺碘酮不论采取何种给药方法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相较于单纯静脉用药而言,采取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给药的用药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胺碘酮;给药方法;恶性心律失常;疗效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率失常中较为严重的类型,患者一旦经临床确诊则需要立即采取救治,否则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治疗效果显著,但不同用药方式所得到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1-2]。为探究最佳用药方式,此次研究将在本院接诊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患68例进行分组治疗,以此分析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接诊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患68例进行分组治疗,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恶性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均单纯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形式,观察组则采取静脉用药联合口服给药的形式,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6~58岁,平均年龄(56.5±4.8)岁。其中激动传导失常15例、激动起源失常11例、传导途径异常8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6~58岁,平均年龄(56.5±4.8)岁。其中激动传导失常15例、激动起源失常11例、传导途径异常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病患均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病患单纯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方法:将3~5 mg/kg的胺碘酮使用浓度为0.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20 mL。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推注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之后则采取能够注射泵维持剂量给药,1~2 ml/min,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病况,依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减用药量。

观察组则采取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用药的给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同对照组相同,口服给药的初始用药剂量控制在400~600 mg/d,3次/d。用药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减少用药量,一般在用药1周后将用药量调整为200 mg/次,2次/d,2周后调整至200 mg/次,1次/d。两组病患在1周内完成静脉用药量减量到停用。

1.3 疗效评价方法[3]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且心率在100次/min则为显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极大改善且室性早搏减少70%以上或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以上则可判定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或病情出现恶化情况则可判定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数据均录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患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7.1%,对照组约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病患24 h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病患出现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出现震颤3例。对比两组病患24 h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观察组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24 h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心律失常临床较为常见,其多因生理性因素以及病理性因素所致,生理性因素主要为运动、情绪变化等,而病理性因素则多为各类疾病、药物。恶性心律失常是较为严重的类型,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病死率较高[4]。胺碘酮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之一,其属于复合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该药物可对多个通道进行同时阻滞,同时其可有效延长动作电位,抑制房室旁路前向传导,同时该药物也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胺碘酮可进行静脉注射给药以及口服用药,不同用药方式所达到的药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口服用药可有效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以及有效不应期,而静脉注射给药则主要通过降低窦房结以及房室结、浦肯野纤维频率达到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口服给药的起效与静脉注射相比较慢,但药效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将两种用药形式结合应用则可有效弥补各自缺点,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缩短药物起效时间[5-6]。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病患采用了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给药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虽未见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病患的24 h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综合此次研究结果证明胺碘酮不同用药方法所得疗效差异不显著,但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给药的用药形式用药安全性更高,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胺碘酮采取单纯静脉注射与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给药两种用药方法均可达到理想疗效,但对比而言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用药的给药形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24 h后复发率,更利于患者康复,故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1] 张艳霞.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5(3):134-135.

[2] 孟天宇.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36(7):172-173.

[3] 买 泓,赵 刚,吴雅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9(7):1031-1032.

[4] 苏长江,来佑芝,苏 强,等.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9(10):628-630.

[5] 江 洪,易春峰,李元红.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35(21):9649-9655.

[6] 方 勇.胺碘酮与艾司洛尔在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44(15):60-61.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7

B

ISSN.2095-6681.2016.25.043.02

猜你喜欢
胺碘酮病患口服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