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6-03-10 09:50王九菊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关键词:瑞舒伐内皮血脂

王九菊(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王九菊
(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目的针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展开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以及Ⅰ组、Ⅱ组、Ⅲ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实施治疗,观察及统计血脂水平变化情况、FMD以及IMT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Ⅰ组、Ⅱ组、Ⅲ组的TC、LDL-C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以及HDL-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FMD值具有升高趋势,ITM值具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血脂水平以及FDM、IMT未发生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瑞舒伐他汀可良好改善FMD和IMT,并且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瑞舒伐他汀;不同剂量;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些年来此疾病患病人群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在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期间,不同的剂量对于患者的血脂水平、FMD以及IMT可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对此问题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8岁,平均(56.8±7.9)岁。本研究患者享有治疗知情权,将其随机分成四组:参照组以及Ⅰ组、Ⅱ组、Ⅲ组,各20例。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压、抗血小板凝集、予以硝酸脂类、降血糖以及抗凝等常规治疗举措。在此基础上,予以Ⅰ组患者采取口服5 mg/d的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FW 558)治疗,Ⅱ组予以10 mg/d,Ⅲ组予以20 mg/d。四组均连续性的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统计患者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1]。检测FMD以及IMT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血脂疗效情况

应用瑞舒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后的Ⅰ组、Ⅱ组、Ⅲ组的TC以及LDL-C水平明显的低于治疗前,差异有同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之间的TC和LDL-C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两项指标变化最显著,随机量的增加,变化程度加大;四个组内的TG以及HDL-C水平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FMD和ITM值的变化比较情况

三组的FMD 值具有升高趋势,ITM值具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的血脂疗效比较情况()

表1 各组的血脂疗效比较情况()

治疗后TC TG HDL-C LDL-C TC TG HDL-C LDL-C参照组(n=20) 6.28±1.04 1.85±1.16 1.06±0.25 3.57±0.64 5.85±0.83 1.86±1.20 1.11±0.45 3.72±0.75Ⅰ组(n=20) 6.32±1.01 1.83±1.10 1.11±0.28 3.65±0.77 5.74±0.75 1.85±1.11 1.11±0.24 3.12±0.85Ⅱ组(n=20) 6.18±1.07 1.95±1.22 1.05±0.36 3.54±0.72 4.93±0.88 1.77±1.07 1.16±0.43 2.47±0.76Ⅲ组(n=20) 6.16±1.04 1.73±1.32 1.13±0.43 3.52±0.66 4.23±0.64 1.72±1.04 1.19±0.45 2.11±0.84组别 治疗前

表2 各组FMD和ITM值的变化比较情况()

表2 各组FMD和ITM值的变化比较情况()

组别 时间 FMD(%) IMT(mm)参照组(n=20) 治疗前 9.2±1.1 1.06±0.22治疗后 9.3±1.2 1.05±0.20Ⅰ组(n=20) 治疗前 9.1±1.1 1.09±0.24治疗后 11.4±1.3 0.94±0.25Ⅱ组(n=20) 治疗前 9.2±1.1 1.08±0.22治疗后 12.8±1.4 0.85±0.21Ⅲ组(n=20) 治疗前 9.1±1.1 1.08±0.23治疗后 13.4±1.2 0.73±0.22

3 讨 论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表明,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的患者的TC以及LDL-C、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显示出量效关系。此种情况可能同剂量较大的瑞舒伐他汀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TC水平以及LDL-C水平,以及最大程度的将e NOS抑制进行解除、推动血管局部NO合成具有紧密联系[2-3]。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IMT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程度存在量效关系。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并对血管内膜脂质沉淀进行抑制,减轻发生血管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程度,进而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此外,随着增加剂量,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能够经降低血中的TC以及LDL-C水平良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FMD以及IMT,并且伴随剂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所以,在有效剂量应用范围内,合理应用此药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良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

[1] 徐星娥,金 龙,楼 蓉,黄 柳.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1(04):147-150.

[2] 楚 轶,程 锦,卢少平.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12(09):1316-1321.

[3] 郭 远,宝 辉,李 卫,康丽萍,赵红薇,王宏宇.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1,10(21):2123-2126.

本文编辑:李 豆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5.057.02

猜你喜欢
瑞舒伐内皮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