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10 09:50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黑河161441
关键词:总皂苷西洋参胺碘酮

王 斌(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41)

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 斌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41)

目的探讨分析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洋参组与胺碘酮组,各53例,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西洋参组采用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LVEF、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西洋参组患者的LVEF、FS高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西洋参总皂苷;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起病较急,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常常会伴发心律失常,且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若不及时的治疗就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主要有西洋参总皂苷以及胺碘酮,为证明这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6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洋参组与胺碘酮组,各53例,其中西洋参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5~80岁,平均(67.5±12.5)岁。胺碘酮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54~79岁,平均(66.5±1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

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服用200 mg/d,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6.25~25 mg的倍他乐克进行口服,2次/d[2]。

1.2.2 西洋参组采用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

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服用200 mg/d,然后服用西洋参总皂苷,2.5 g/d,以2周为一疗程,总共治疗2~3个疗程[3]。

1.3 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LVEF、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LVEF以及FS

西洋参组患者的LVEF以及FS高于胺碘酮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VEF以及FS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LVEF以及FS对比(n,)

注:西洋参组与胺碘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LVEF FS西洋参组 53 56.84±10.64 21.94±4.68胺碘酮组 53 50.12±11.57 20.31±3.55 t -- 3.112 2.020 P -- 0.002 0.05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西洋参组出现低血压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3);胺碘酮组出现3例低血压患者,胃肠道反应异常患者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5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伴发心律失常,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出现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为心肌细胞的死亡所导致的心肌传导的过程中出现的小折返环的现象,对患者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更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一般选用介入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但是由于介入治疗的费用较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常用的药物主要有西洋参总皂苷以及胺碘酮,胺碘酮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药效的起效较快,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的发生。中医认为心律失常主要是气滞血瘀所导致,而西洋参具有补气活血的功效,其中的西洋参总皂苷对休克有较好的抵抗作用,还可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安全性较高,还可避免折返环的形成,对心肌的供血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106例进行研究,西洋参组患者的LVEF以及FS高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士福.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55例[J].陕西中医,2014,3(2).

[2] 杨常青.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54.

[3] 杜宋耿.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

本文编辑:李 豆

R542.2

B

ISSN.2095-6681.2016.25.068.02

猜你喜欢
总皂苷西洋参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胡芦巴总皂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文登西洋参“红”了!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西洋参防护X线辐射对小鼠肺的过氧化损伤
三七总皂苷胶束状态与超滤分离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