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探讨

2016-03-10 09:50苏丽亚吐尔逊帕提曼阿布都克力木伊犁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新疆伊宁835000伊犁州新华医院心内科新疆伊宁835000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苏丽亚·吐尔逊,帕提曼·阿布都克力木(. 伊犁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新疆 伊宁 835000;. 伊犁州新华医院心内科,新疆 伊宁 835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探讨

苏丽亚·吐尔逊1,帕提曼·阿布都克力木2
(1. 伊犁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新疆 伊宁 835000;2. 伊犁州新华医院心内科,新疆 伊宁 835000)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ICV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ICVD患者82例及健康体检者46例行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流动力学指标、斑块总积分水平以及斑块总面积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IMT、PSV、EDV、MFV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观察组患者IMT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水平以及斑块总面积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ICVD之间存有密切的关联性,对临床上ICVD的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超声检测;ICVD;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以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为临床主要特征[1],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ICVD患者82例及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检测,以更好地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ICVD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31例,平均年龄(59.74±8.01)岁;伴发疾病64例、无伴发病者18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取健康者46例将其归为健康组,双侧IMT均<1.2 mm;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49±.9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符合ICVD标准;无重症器质性心脏疾病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癌症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者等。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对象进行检测,检测中注意观察动脉内膜光滑、增厚程度以及斑块存在情况,并观察斑块的形态、大小、涉及范围等。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的改变。

1.3 观察指标

增厚:IMT≥1.0 mm,膨大处≥1.2 mm;斑块形成:IMT≥1.3 mm;颈动脉狭窄:IMT≥1.5 mm。<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及健康组的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非、轻及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各项检测的IMT、PSV、EDV、MFV指标均较健康组相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各指标均高于相应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各项检测指标比较(,mm)

表1 两组对象各项检测指标比较(,mm)

注:与正常健康组比较*P<0.01。

健康组(n=46)非狭窄(n=33) 轻度狭窄(n=32) 中度狭窄(n=9) 重度狭窄(n=8)IMT 0.88±0.45 0.88±0.39 0.94±0.23 0.99±0.42* 0.81±0.24 PSV 64.14±0.68 66.29±1.27 71.02±1.42 76.33±1.10* 59.33±1.75 EDV 16.80±1.05 16.91±1.08 17.09±0.64 18.37±1.81* 15.94±0.72 MFV 27.04±0.67 28.02±0.09 29.56±1.33 31.05±1.34* 25.77±0.27项目 观察组

2.2 两组对象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IMT比较

观察组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对象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IMT比较(,mm)

表2 两组对象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IMT比较(,mm)

组别 n IMT 斑块总积分 斑块总面积观察组 82 0.91±0.26 5.41±0.79 1.72±0.83健康组 46 0.81±0.24 1.72±0.38 0.26±0.21 P<0.01 <0.01 <0.0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较常见,是全身性的血管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历经了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血管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个重要过程。其中最后一个过程是引起ICVD形成的主要病因。颈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反映最为敏感。因此,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ICVD的关系临床意义明显。表1结果显示,重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IMT、PSV、EDV、MFV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随着ICVD患者病情的加重,其血流速度受到影响,但因血流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干预,因此不能仅单一应用血流速度的变化来评估ICVD病变的程度。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MT较健康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报道一致[2],这证实了IMT在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中的重要意义。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水平、颈动脉斑总面积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中的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ICVD之间存有密切的关联性,对临床上ICVD的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1] 邓红亮.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10):526-529.

[2] 张 潭.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5):702-703.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43

B

ISSN.2095-6681.2016.25.089.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