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

2016-03-10 06:28刘伟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3期
关键词:黄疸型牛病黄疸

刘伟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11)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

刘伟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11)

将发热黄疸型牛病作为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症和诊断情况,并且依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病状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在75例研究对象中,65例为有效,9例为显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46%。该结果说明,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鉴别,并通过应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治疗效果达到要求。

黄疸;牛病;临床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病对牛的健康会造成直接影响,牛在患该病时,会出现持续高烧、尿液变黄等特征。需要研究人员的特别注意的是,发热黄疸型牛病依据不同的病状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临床诊断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做好相应的鉴别工作。基层兽医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发热性黄疸牛病,在具体治疗过程中经常将其笼统的作为肝炎,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最终获取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养牛业,控制发热黄疸型牛病发生几率,对发病的牛群进行科学的鉴别和治疗,必须要提升基层兽医诊断该疾病的技术能力,并且要对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过程中选取的所有患病的牛都为常见牛种,其中母牛37例,公牛38例,75例牛都已成年。通过对75同患病的牛进行观察,临床症状包括小便发黄、大便灰白、全身痉挛等,在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前,对牛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已经确诊。

1.2 方法

对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鉴别时,依据病的流行特点、病例变化特征、临床特征等。在完成对疾病的鉴别后,在具体治疗中过程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如果牛患有的为巴贝斯虫牛病,在治疗中采用咪唑苯脲及三氮脒等药物,在注射上通过肌肉注入或皮下注射[1]。若牛患有的为泰勒虫牛病,在治疗上,应当应用贝尼尔溶液肌肉注射,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还应当应用1.5%的马拉赛昂溶液向牛体表面喷洒,从而实现强行灭菌,如果牛的病情较为严重,应当同时进行健胃和强心治疗,以便牛能够快速恢复健康。牛患病为螺旋体病,在治疗上应当综合使用链霉素和土霉素。支原体感染,则利用四环素、土霉素进行治疗。若牛感染无浆体,在治疗上可以通过金霉素完成。

2 结果

通过对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有效的临床鉴别、诊断、治疗,最终获取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先小65例,有效的9例,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8.46%。

3 讨论

发热黄疸型牛病是牛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日常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多数兽医都将其作为牛类肝炎治疗。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治疗,最终取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2]。通过该试验发现,在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中,对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合理的分型,依据不同类型的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最终能够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依据统计治疗有效率高达98.46%。

在对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鉴别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在鉴别诊断过程中,依据牛病的流行特征进行。例如,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牛容易受到感染无浆体,并对其进行传播,而圈养的牛,则更加容易感染泰勒虫,并对其进行传播,而牛犊由于自身的特点,更加容易感染巴贝斯虫等。

依据病牛所表现出的具体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例如,牛的支原体遭受到了感染,在感染的最初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有食欲下降、双眼流泪不止,而在发展期则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心率变快、黄疸等多项症状,而到了后则会出现生殖器官坏死、尿血等,同时在大量的病群中也会存在部分的病例变为慢性期,病症的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发热、黄疸、尿黄、消瘦等。通常来说,急性期持续的时长约为5~25 d,慢性期则为90~150 d。无浆体感染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时长会达到20~50 d,在过了潜伏期之后,牛会突然发病,处于急性期时的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便血等,慢性期的表现与急性期存在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淋巴肿大、出现淤斑等情况。牛若感染巴贝斯虫时,首先会出现喘息、巩膜黄染等症,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将会出现黑尿。牛如果感染上泰勒虫,首先脉波会变得虚弱,并且速度较快,同时会出现萎靡不振、眼睑血斑等症状,而伴随着病情的发展,牛将会出现磨牙、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认知越来彻底,鉴别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判断和鉴别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临床中应当对多种不同的鉴别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从而能够快速地完成对发热黄疸型牛病情况的准确诊断。同时,在完成对牛患发热黄疸型牛病的具体诊断之后,还要依据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4 结束语

现阶段,在发热黄疸型牛病的鉴别与治疗过程中,采用新方法,对于降低发热黄疸型牛病对牛的生长和养殖造成的损害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从新方法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其效果要远优于传统方法。目前,新鉴别治疗方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其在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中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全面体现,因此为了促进确保牛的健康成长,要全面加强对基层兽医的细致培训,然后将新方法全面应用在发热黄疸型牛病的鉴别与治疗中。

[1]张学林.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工程[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54.

[2]蒋禄峰,秦建华,张梦茜,等.两种中药方剂对奶牛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2)∶131-133.

(编辑:张淑凤)

S858.23

B

1006-799X(2016)23-0049-02

刘 伟(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动物畜牧兽医实训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黄疸型牛病黄疸
鲁晓岚:黄疸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牛病难治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牛病治疗难的原因及疾病诊断与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