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西民猪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10 13:53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6年6期
关键词:兰西哈市猪种

洪 峰

(1.吉林大学 生物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黑龙江省草原监理总站 150069)



关于兰西民猪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洪 峰1,2

(1.吉林大学 生物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黑龙江省草原监理总站 150069)

兰西县是哈北第一县,是“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本文根据兰西民猪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综合分析了兰西民猪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浅述了保护的方法与选育的方向,并对兰西民猪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1 兰西民猪的基础和优势

1.1 品种优势明显

民猪是我国古老的地方猪种,素有“南太湖、北民猪”之美誉。民猪在世界地方猪种排行榜中位列第四,是我国优秀的地方种质资源,也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猪种。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率高、肉脂好、杂交优势明显是该猪种的显著特征。正是由于民猪存在诸多比较优势,多年以来,民猪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品种一直以保种方式进行繁育,成为无可争议的当家猪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吃得精、吃得好成为一种大众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民猪的特有品质得以脱颖而出,也引起了众多业内专家的普遍关注。

1.2 产业基础雄厚

以1970年县种猪场成立为分水岭,兰西民猪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自然发展阶段、选育提高阶段和杂交推广阶段。建场之前属于自然发展,建场到2001年,属于选育提高阶段,种猪核心群达到430头,民猪血系达到7个;2002年至今,全县依托“中国东北民猪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完成了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推广,二、三元杂交商品猪成为市场主打品牌。目前,全县已发展民猪养殖专业村、屯22个,专业户6 540户、专业大户2 124户,扩繁场505个,年民猪饲养量145万头。域内外民猪肉类连锁专卖、餐饮店达到32个,销售终端远至北京、哈市等国内大城市。特别是江苏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落地兰西,民猪专用饲料的生产、粪污转化有机肥项目的加工生产,都为民猪产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可能。

1.3 区位条件独特

兰西地处东北亚中心城市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与哈市松北区接壤,县城距太平国际机场80 km,距铁路站点30 km。202国道拓宽改造,哈市“北跃”战略持续向北推进,“金边银线”的区位条件为民猪产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地缘依托。哈黑路、绥肇路、安兰路、1 000多km的通乡、通村路,构筑起了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尤其是榆林镇,作为对接哈市的桥头堡,与呼兰区、与哈市的经济发展融合得越来越紧密,兰西整体也正在经历与哈市经济发展的单边融入为双向融合,借助哈市这个中转和平台,民猪产品完全有可能由省内走向全国乃至东北亚国际大通道。

1.4 自然资源丰富

兰西有耕地16.6万hm2,每年玉米种植在14.7万hm2以上,产量在10亿kg以上,其中80%可以用于过腹增值。按每头猪300 kg的饲料标准,年民猪商品量达到200万头不成问题。此外,“中国亚麻城”品牌资源、拉哈山-呼兰河旅游资源,都为域外人士了解兰西赢得了人气、增加了知名度,这些都为民猪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兰西民猪的现状

民猪是我国优秀的地方猪种,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地方猪种。近年来,兰西县委、县政府依托民猪种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民猪产业开发战略,利用民猪的优良特性与引进的瘦肉型种猪开展杂交利用,并建立了民猪的二、三元杂交猪推广体系,不仅形成了以利用促保种局面,而且为民猪产业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生产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兰西县种猪场为依托,以乡级扩繁场为带动,以村级养殖点为支撑的县、乡、村共发展的稳定局面,民猪产业的影响得到全面加强。

3 兰西民猪的发展对策

3.1 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民猪产业发展动力

以民猪系列产品加工为核心,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开发层次。深化与生猪屠宰企业的合作,扩大产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采取支持企业自主研发、联合科研院所等办法,着力开发民猪系列产品,逐步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一条龙产品体系。在民猪主导产品开发上,重点发展部位肉、冷鲜肉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每头民猪加工利润达到300元以上;在民猪副产品开发上,重点是开发血、毛、皮、骨、油、内脏等深加工产品,实现民猪产品加工的全覆盖。在饲料加工上,以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的专用饲料产品。根据民猪饲养总量需求,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在兰西建立饲料加工基地。在有机肥生产加工上,与肥业公司合作建设民猪养殖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加工项目,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民猪养殖场民猪排泄物进行资源深加工,拓宽民猪产业增值空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环保型畜牧业。

3.2 做强养殖基地,夯实民猪产业发展基础

全程饲养标准化。全面推广普及《东北民猪养殖操作规程》,实现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管相配套,确保养殖标准化;稳步推进典型示范场建设,通过培育养殖典型,充分发挥其试验示范与带动推广功能,着力把兰西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强力推进饲养场标准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保证民猪养殖的标准和规范。发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兰西综合试验站和民猪研究所作用,建设民猪产业科研龙头,提升民猪科技水平;借助哈兽研帮扶机遇,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战略技术联盟;健全基层兽医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与水平;支持民猪协会发展,开展多元化服务。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做大民猪保种场,建设育种中心,扩大二级繁育能力,完善繁育体系。到2015年,民猪核心群达到1 500头,建设民猪二级扩繁场2 000个,建人工授精站点60个,供精站6个。坚持多元投入,重点支持养殖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推进商品猪养殖规模。

3.3 建强营销市场,提升民猪产业发展层次

把市场营销作为民猪发展的终端,在营销方式、营销手段、营销策略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和体系。一方面,要加强营销渠道建设。一是发展连锁店、专卖店。依托现有民猪肉类连锁店,采取统一店面、统一供货、统一价格、统一着装“四统一”模式,扩大现有连锁店经营规模和连锁店覆盖范围。域内市场以民猪原产地为主体,发展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现货、期货交易中心。拓展域外市场,加强与省畜牧业协会合作,借助生猪中远期交易平台,扩大域外市场销售。国内市场重点发挥龙头企业、各类经纪人和规模养殖场作用,叫响民猪绿色、无公害、优质、安全的产品品牌,占领外埠畜产品加工原料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进而占领国内畜产品高端市场。国外市场要瞄准远东地区肉类需求量大、商品价位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以黑河、绥芬河、同江等沿边城市为主,建设一批外向型民猪产品加工基地,扩大民猪产品出口份额。

2016-09-06

洪峰(1985-),男,硕士在读,畜牧师。

S828

B

1005-2739(2016)06-0055-02

猜你喜欢
兰西哈市猪种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爱心狗
“耕”到瓜熟蒂落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哈市—项农业建议成全国惠农政策》的采访体会
2015年轻工科技期刊暨行业信息中心会议在哈市召开
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