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家文化”视野下的历史主题教学

2016-03-10 10:52樊玉叶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2期

樊玉叶

[摘 要]历史课型的教学是品德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撑着“中国心”的形成。将品德教材中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的精髓有机融合,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向前迈起的一大步。基于此,从知史、明史、悟史三个角度探讨了将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结合的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农家文化 历史主题教学 品德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61

南京师范大学高德胜博士说:“历史支撑‘中国心的形成。”笔者认为,历史课型的教学是品德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撑着“中国心”的形成。

将品德教材中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的精髓有机融合,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向前迈起的一大步。“农家文化”的特色视野能够让学生 “知道历史、明白历史、感悟历史”,从而让历史主题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本文着重从知史、明史、悟史三个角度探讨将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相融合的方法与效果。

一、知史

在历史主题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和课外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整合,让学生在有深度的课堂中,深入浅出,轻松自如,感受历史之泉的厚重与深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情感是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距离的一把金钥匙。

我立足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一战”、“二战”,重在对战争的内涵深度进行挖掘,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历史战争中儿童的生活和不幸产生同情。同时,结合我校的“农家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战争对农村的影响,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震撼与共鸣。在实际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资料中去发现和体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不仅去感受战争的残酷,更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在课堂上,我有效整合了教材资源和视频资料,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了激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战争的苦难,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

二、明史

历史的领域是广泛的、综合的。因此,对于历史主题教学,我们教师要尽力带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去探寻、去拓展、去延伸,追根溯源、明白历史,“满载一船星辉”,凸显广度,去寻那一道“明史”的虹。

在上公开课以前,我充分了解学情,指导学生分组协作,一起搜集资料,比如:历史上几个典型战争的详细介绍。因为教材背景是伊拉克战争,学生又搜集了有关伊拉克损失的相关数据资料。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在课堂上我展示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以及有关名古屋事件、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等时事资料,提醒学生注意:不仅是在古代、在国外,在今天、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在我们身边,就有着不安定的因素,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做和平的卫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能真正避免战争的苦难,才能拥有和平的美好。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领到我校的“农家文化”特色上来。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走进“农家故院”,走进一个个展室。展室的编织房里的草鞋、斗笠、蓑衣、纺车;农具室里的犁、锄头、铁锹等,是中国农民的劳动工具,他们用自己的全部赤诚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而我们的红军战士也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子弟;煎饼房、豆腐房、铁匠铺、木匠铺、生活用品室;等等。学生一路看过来,在教师的讲解和相互的交流中,明白条件的艰苦没能阻止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心,正是由于全国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其他各行各业老百姓的拥护,正是由于农家文化的强大力量,正是由于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才打赢了抗日战争,才建立了新中国,才开创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历史主题的教学,拓展延伸是必须的,与“农家文化”特色的结合更是必要的。这样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战争,从身边的资源来走近战争,引导学生学会一种学历史、看历史、用历史的方法,凸显“广度”,以史为鉴,才能寻找到那一道“明史”的虹。

三、悟史

每节品德课都是40分钟,我们无法控制其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其厚度。在进行历史主题教学时,以“学”为启动点、“评”为着力点、“争”为深化点,我们同样可以控制其厚度。 “悟”,是个体经验的整合和提升,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历史主题教学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情境,内化体悟,以此来奠基学生的生命厚度。

综上可知,我们教师要用历史观照现实,要充分利用“农家文化”特色的有效资源,在“农家文化”的视野下,把“农家文化”特色的精髓有机渗透,要在课堂上将“深度、广度、厚度”充分彰显,做到“三度”结合,让学生“知史、明史、悟史”,达到“三史”相融,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