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戾气横生需社会大反思

2016-03-10 18:53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丛林惩戒暴力

【素材展示】

2015年,校园暴力在多地上演。浙江庆元县初中几名学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小孩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视频在网络上曝光,视频中一女生被逼下跪,并被扇17次耳光。

2015年6月21日,浙江庆元县多名初中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捆绑后拳打脚踢,用烟头烫,并拍摄视频。“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学生”事件发生后,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等人牵头在微博建立起“校园暴力举报台”话题,呼吁曝光校园暴力行为。陈里等人的呼吁马上取得了成效,而在24日,又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该视频时长5分33秒,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生出现在视频中。视频开始,1名穿着牛仔裤的女生跪在地面面向其余5名女生。随后,5名女生轮番对下跪女孩扇耳光,打人过程中一边嬉笑,一边骂着脏话,而被打女孩一语不发,上身挺直,双手护着不断被打的脸,受害同学最终无法承受选择跳楼。而此后,江西永新县公安局介入调查。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并非偶然,4月24日,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一女生,上学途中被5个女孩领到校园小巷子里群殴并扒光上衣;4月27日,浙江金华市读技校的小高和小李被手持棍棒的小学生围住殴打;5月初,福建平和县两名女子因对方多看自己几眼,就拳脚相加;南京一名初一男生被该校初三男生围堵索要钱物,拒绝后被扇耳光;广东海丰女中学生遭脱衣殴打拍摄;5月8日,安徽怀远县一班干部持续3年勒索同班同学并逼迫同学吃屎喝尿;5月24日,安徽怀远县一高一女生恶意侮辱老师,致使老师不堪受辱而动粗;6月5日,云南丽江一高三学生挥拳毒打一高二老师,导致该老师眼角出血; 6月12日,福建某中学一初中生无故殴打两名老师,百名老师联名要求道歉……

【多维解读】

1.亟待法律强力介入

近年来,针对同学和老师的未成年人“校园暴力”事件不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撞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接连发生的未成年人“校园暴力”透露出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遏制歹毒残忍的“校园暴力”已不是仅靠单纯的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处置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我们绝不能再手软。小小年纪,为何一身戾气?本该亲密无间,何以拳脚相加?没有谁天生是恶人,那些未成年施暴者不可能一开始就贪恋暴力,他们的过错,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关。虽然法律不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功途径,但通过完善的立法和增加其惩戒力,依法处理违法行为,遏制学校“小霸王”的气焰,还校园一片安宁,是迫切的治理课题。

2.让教育丰润起来

校园暴力,是法治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发生这么多校园暴力事件,应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感到揪心和悲哀。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但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从社会深层次原因来看,如今,“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过分溺爱或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评价的学校教育等问题更值得深思。一项调查显示,施暴少年中,不少曾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情抚慰,享受不到家庭温暖,他们人生观最需要正确塑造的时候,却没有人及时扶一把,他们的人生轨道偏离了,没有人及时矫正。于是他们便如荒草野蛮生长,甚至误入歧途。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用科学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土壤。

3.矫治比严惩更迫切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也是预防校园暴力的基点;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预防暴力的关键。这些年来,西风东渐,刑法的谦抑性、司法人文主义以及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怀在我们的立法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总的来看,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理念强调颇多,实质的措施却很少。预防校园暴力必须让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司法各司其职。

4.教育惩戒功能缺失

把殴打和伤害视为“恶作剧之类的小事”,这便是国内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始终未能得到遏制的真正原因。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受立法缺失、惩戒机制缺失和教育体制的缺失,导致校园暴力并没有上升到一个法律议题,而仅仅停留在道德层次。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惩戒功能缺失后,催动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发,使得丑陋和猥亵都变得无所畏惧。因而除了要求学校必须承担应有的教化功能之外,赋予其必要的惩戒功能依然十分重要。若是教育的权威无以树立,那么学生就不会心中存畏。

5.改变“丛林法则”观念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正处于叛逆期,带着心中的逆反心理,并且通常对自身和世界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判断。然而这些都不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如此多发的最根本原因,其根本还在于这些青少年心中的“丛林法则”观念。“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这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观念,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障,否定了现代社会的公平、平等原则。许多未成年人往往在学校中把“丛林法则”视为黄金法则。因此在众多校园暴力案件中,许多施暴者都具有“丛林法则”心理,喜欢依靠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对相对较弱者,也缺乏对其基本权益的尊重。

【适用话题】

冲动;戾气;呵护生命;恃强凌弱;道德底线;以暴制暴;暴力文化;人文情怀;校园文化教育理念和方式……

猜你喜欢
丛林惩戒暴力
忘却歌
反性别暴力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丛林之歌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暴力的班长
丛林大作战
暴力和痛苦
一起去丛林露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