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探究

2016-03-11 16:18程晨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6期
关键词:博弈论区域经济

摘 要: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无论是从世界层面各个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或者是就我国而言不同区域之间,合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合作与非合作的收益分配如何对其区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尤为重要。

关键词:博弈论;区域经济;经济合作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静态博弈/动态博弈。

近代对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波莱尔及冯.诺依曼。1928年,冯.诺依曼阐述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同书写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博弈论引入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理论和基础体系。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博弈论专家开始,到目前共有7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博弈论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博弈论发展的如此之快,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现代经济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事经济活动的各方更加注重对抗,更加注意自身竞争力,尤其是市场竞争力度更是前所未有,加强竞争力和管理层决策已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经济活动的博弈性越来越强。2.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博弈论在经济活动的运用创造了新的条件,间接促进了博弈论的发展。3.经过多年的发展,博弈论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而完备的体系,对决策过程的指导和分析更有效率,因此人们愿意在经济活动中贯彻博弈论的思想,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博弈论的发展。

博弈论对经济发展有如下意义:首先,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在各个经济活动中行为的学科,它的研究前提是理性人,以理性为基础设定各种约束,从而在这种条件下研究如何最大化经济活动的效益。因此,经济学研究往往更加关注个人行为,而博弈论侧重于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论倾向于研究个人在做决策时他人行为对决策人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学越来越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经济学的影响力。其次,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分析,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研究领域。

因此,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可以运用博弈论来作为指导,提高合作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假设各地方政府是各区域的利益主体, 以追求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可被视为理性经济人,现有如下假设:(1)各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活动的决策主体,在做经济活动决策时有两种战略选择: 合作,即各地区之间不反对资本、劳动力及产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相互开放市场,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不合作,也就是保护地方的经济独立性,对外来资本、劳动力、产品等的流动设置壁垒,对外来企业产品征收高额地区税务,抵制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请求。(2)地方政府的行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还要考虑对方预期的行为对自己经济活动可能的各种影响。在了解对方经济决策的前提条件下,每一方都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举措,最终出现一个各方效益最大化的选择组合,从而达到纳什均衡。

基本模型:

假设甲方代表我国沿海的发达地区省份,乙方代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当甲方和乙方都做出不合作的选择时,双方都只能从本地市场中获得利益,设双方本地市场能获得的利益均为5;当双方中有一方采取合作的方法,而另一方仍然固执的不肯合作,不合作的一方不仅可以单独获得本地市场的收益,还可以额外获得对方市场的部分收益,不合作方可获得的收益为11,选择合作方的预测收益则为4;当双方都选择合作时,双方共享市场,各自不仅可以从本地市场获得收益,还可以获得对方市场的收益,方收益均为10。由此推论,可得到以下博弈矩阵:

博弈过程:

1.第一阶段。先观察甲,甲先选择策略B,即甲选择不合作而亿选择合作,因此甲获益11,乙获益4,在此情况下甲没有改变选择的必要,因为无论甲作何改变,其收益都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站在乙方的角度,如果甲方不改变选择,乙方必然会改变自己的选择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因为在甲坚持不合作的态度前提下,乙方作为理性主体必然也会选择不合作的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从4变成5。如果乙方开始就选择不合作而甲方选择合作,结局不会有所改变。由此可知甲乙双方行动的纳什均衡解是策略A,但与此同时,纳什均衡解A也不是最优解,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甲乙双方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解的组合是双方都选择合作,即策略D。

2.第二阶段。双方对第一阶段的博弈应该都不会满意,因为第一句阶段的结果不够稳定,甲乙双方随时可能因为对方策略的变化而遭受损失。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即策略D,双方都可以稳定的获得收益10,这是该博弈的最优组合。为了获得稳定前提下的最优收益,双方政府可能会进行协商,保证合作共赢一起发展,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方可有可能追求最大的效益,也就是随时采取不合作的选择使自己获得理论上最大的收益11.一旦有人选择撕毁约定,双方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两方都会收到损失,帕累托最优组合就会被打破。

3.重复博弈。尽管甲乙双方变换经济发展的策略都是为了获得收益最大化,但是如果陷入了纳什均衡的发展怪圈,双方的收益都会不断下降,难以获得帕累托最优组合所获得的收益。

以上博弈过程的分析展现了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合作现实存在的困难: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东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利益分配格局,长久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毕竟理性的经济主体总是会采取任何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此时,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补贴采取合作的地区,对不合作的地区额外征收一部分税收,以平衡双方的收益。

假如对采取合作态度的地区政府财政补贴收益2,同时对不合作地区征收额外的收益2,此时博弈矩阵变为:

此时即使一方采取不合作的策略而另一方愿意合作,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合作的一方收益从原来的11变为了9,收益已经不如双方都选择合作,即帕累托最优组合,此时双方都获得最大的收益12,即在任何情况下选择合作都是自己最佳的选择。在此模型中,策略D已经成为收益最高的选择,同时他也是最稳定的,相对于原来的策略D,甚至策略B、C其收益都是最高的,保证了双方合作的基础,同时增加了收益。

我国的自然资源大部分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但由于历史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却更为发达,拥有更强的物质生产力和大量的经济发展要素。这种格局一方面使得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彼此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构成合作基础,实现共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链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局限,双方合作时中西部地区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往往会导致利益遭到损失。如何中西部地区一直不能获得自己应得的收益,双方的合作很难持续下去,最终会耽误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局。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时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协调,领导建立起稳定的区域合作,以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改变双方获得的收益,改变双方博弈结果,从而达到稳定的帕累托最优组合,在此基础上双方获得自己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

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根本目标,就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性力量在遵守市场基础规范的同时,扫除区域行政壁垒,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区域经济合作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因此政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工作应该重点关注信息的及时传达以及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此,政府应该切实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体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恰当合作管理机制,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开展。

作者简介:程晨,单位:安徽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财政学

猜你喜欢
博弈论区域经济
PBL教学法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初探
博弈论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产量规划模型
博弈论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产量规划模型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山陕商人合作分析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山陕商人合作分析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