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2016-03-11 01:41韩晓敏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胶体金丙型肝炎阳性率

韩晓敏

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韩晓敏

目的 观察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丙型肝炎检查患者250例,采集25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对照组检出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40%,实验组检出7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80%,实验组和对照组检出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都是临床常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的方法,且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检验方法相比,胶体金法操作简单,快速,费用低,能将检测结果直观的呈现出来,临床推荐胶体金法用于检验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临床效果

丙型肝炎是由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针刺、输血、吸毒等,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约为3%[1]。丙型肝炎在早期无明显症状,较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演变为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有部分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2]。本院就不同的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进行丙型肝炎检查患者250例,对其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采用胶体金法称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法称为对照组。

250例患者中,男140例,女11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63±2.3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厌油等临床症状。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 采集250例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将其放入离心机中离心10min,转速为3000r/min,保留上清液,为检测标本。分别采用两种方法,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及说明进行检测。

1.2.1 实验组 实验组的检测方法为胶体金法。选用标准的试剂盒,将蛋白A病毒的抗体和抗原在试剂条上固定,控制区域内的为抗体,测试区域内的为抗原。然后将试剂条的标记线下部分浸入血清中,保持15秒,让胶体颗粒与血清中的结合蛋白A反应完全。在15分钟内对反应的结果进行判断,在判断时,不能将控制区和测试区混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同样选用标准的试剂盒,首先稀释酶复合物,将其与血清混合孵育,保持1小时,进行洗板、底物加入等常规操作,并让混合物处在无光状态半小时,等反应完全后,将终止液加入,终止反应。然后对结果进行判断。

1.3 评价指标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并进行比较。(1)胶体金法:如果在测试区有较明显的紫红色带出现,则可判定为阳性;如果在测试区没有出现紫红色条带或者条带不明显,则可判定为阴性。(2)酶联免疫法的阳性判断标准:标本A值大于或者等于cut-off,则可判定为阳性;如果标本A值小于cut-off,则可判定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诊断结果之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Kappa为0.4~0.7表示一致性中等,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

2 结果

实验组有7例检出为阳性,阳性率2.80%,对照组检出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40%,实验组阳性检出率和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检验值为0.891,一致性良好。

3 讨论

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很高,全球的丙型肝炎患者约有1.8亿,有资料显示,每年新发现的丙型肝炎患者约有3.5万例,专家预测,未来的20年,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将持续上升[3]。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疾病。

丙型肝炎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为免疫介导和丙型肝细胞直接损伤。同时,外界因素如长期大量饮酒,劳累,或者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均对丙型肝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4]。丙型肝炎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正常交往如拥抱、接吻、喷嚏、食物、饮水、共用餐具等一般不会传播[5]。早期的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症状,容易引起患者的忽视,也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随着病情发展,丙型肝炎的病情逐渐加重,治疗也相对棘手[6],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有很大的意义。

酶联免疫法是早期临床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的方法,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酶联免疫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且操作过程较繁琐,同时,酶联免疫法需要的费用较高,不太适应临床批量检测[7]。所以临床在不断寻求操作简单,快速,费用低的检测方法,而胶体金法完全符合临床的条件,不仅检测时间较短,操作简单,还能够将检测结果直观的表现出来,费用低,并且与酶联免疫法具有同样的准确率,适合临床批量检测,也适合代替酶联免疫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丙型肝炎[8]。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将两种方法相比较,胶体金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因为胶体金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检测结果直观,利于判断,费用低廉,所以大力推荐胶体金法作为临床检测丙型肝炎的首选方法。

[1] 朱兆生.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9(4):58-59.

[2] 谢国琴.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临床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4,3(24):189.

[3] 肖三平.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临床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4,3(11):156-157.

[4] 刘丽丽.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10):172-173.

[5] 马桂清.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569-1570.

[6] 陈庆,罗欣.丙型肝炎检验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4):235.

[7] 欧慧.丙型肝炎检验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13):125-126.

[8] 麻安喆.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对比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4(7):953,9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48

辽宁 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韩晓敏)

猜你喜欢
胶体金丙型肝炎阳性率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基于EP-17A2的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定量限的建立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