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规模养猪场疾病的防控

2016-03-11 18:26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镇沅666599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疾病防控春夏季

彭 玲(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镇沅 666599)



春夏季规模养猪场疾病的防控

彭 玲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镇沅 666599)

摘 要: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可是细菌、病毒,也容易滋生,而好不容易熬过冬天的畜禽相对比较瘦,体质较弱,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因此在春夏季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春夏季;规模养猪场;疾病防控

1 春夏季猪的重大疫病

由于规模猪场频繁引种、外购育成仔猪及交易等,导致一些重大疾病入侵本场健康群,春夏季应重点防范亚型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等。防疫管理措施:经实践验证,当前预防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等重大疫病,最行之有效的首推相关疫苗免疫接种,目前国内多地对上述重大疫病实施强制免疫;严把引种检疫检验关,提高检出率,从源头劣淘阳性种猪,以降低垂直传播风险。

1.1猪瘟

结合本场猪群当前免疫状况、流行病学调查、区域疫情动态等综合确定免疫程序(疫苗接种计划),常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作肌肉注射,仔猪首免日龄根据本场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二免根据首免后的抗体水平来确定。仔猪20~25日龄首免(2~4头份);60~65日龄加强免疫1次(4头份);后备猪配种前免疫1次(剂量为4~6头份);种公猪每年3~4月份至少免疫1次(6头份);能繁母猪配种前10~15 d免疫1次(剂量6头份)。

1.2猪蓝耳病

本病重点危害种猪和新生仔猪,属重要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自繁自养猪场的综合生产效益,因此,应以种猪和仔猪为重点防范对象。种猪群视具体情况,每年至少免疫2次(配种前),每次肌肉注射灭活油乳剂灭活疫苗2~3 ml/头;后备种猪于配种前4周和6周分别免疫接种1次,每次肌肉注射2~3 ml/头;30~35日龄仔猪(或断奶前1周)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1~2 ml/头;首次普防料肉比,种猪群和保育结束前仔猪全群普免1次,间隔4周后种猪群再次补免1次。

1.3猪口蹄疫

本病在病史区难以完全净化,常呈周期性流行(间隔2~3年),种母猪接种相关疫苗并产生有效抗体滴度,对母猪及其所产仔猪保护性极好。一般情况下,猪场种猪(种公猪、种母猪)每年免疫接种口蹄疫疫苗至少2次,推荐使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配种前接种1次(1~2 ml/头),隔半年后至少补免1次(1~2 ml/头);新生仔猪根据母源抗体保护水平下降情况合理确定首免日龄,一般以40~4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最佳,首免后间隔30 d再加强免疫一次,可达到最佳保护率。

2 季节性常见病

2.1春季常见病

由于受初春倒春寒现象影响,此时容易引发猪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仔猪腹泻综合征(含仔猪黄白痢、猪流行性腹泻)等,重点危害对象是妊娠母猪、新生仔猪。

2.1.1防控要点

加强猪舍防风防寒、保温措施,维持相宜的温湿度和良性无菌环境,以减少发病。妊娠母猪舍维持18~20 ℃、相对湿度65%;1~15日龄仔猪舍维持28~30 ℃、相对湿度70%;15日龄以后可循序渐进式递减温度,但每天降温不宜超过0.5~1 ℃,至转入保育舍前温度不低于20 ℃即可;重点防范病毒性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严防其他家畜禽、野禽等携带病毒进入猪场(舍、栏),诱发相关疾病,包括饲管人员罹患感冒症时也应禁止进入猪场(舍);发现个别腹泻及呼吸道症状的病猪时应及时撤离并专舍饲养及治疗,原发病舍粪污及垫料等彻底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置,之后采用食醋或高锰酸钾液熏蒸1~2次,或采用刺激性较小的2%烧碱液、澄清石灰液带猪雾喷消毒1~2次;整群投喂保健预防方剂,以“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混饮(1~2剂/d,连5~7 d),或以“小柴胡散+可溶阿莫西林”拌料投喂(1~2剂/d,连5~7 d),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2.2夏季常见病

2.2.1常见病种类

春末至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大部地区受季候风影响,逐渐进入多雨季,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加之养殖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蚊蝇等体内外寄生虫(中间传播媒介物)滋生等综合作用,容易诱发各种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比如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猪肠道蠕虫病、猪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虫病、猪球虫病等)。

2.2.2防控要点

气温大幅升高时必须加强猪舍通风换气、排湿、保洁、消毒等措施,维持干燥、清洁、无菌、空气质量良好的舒适环境;在标准全价料的配方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必需的维生素用量(常量1.5~3倍量,主要是VC、VE),适当混饮复方电解多维液(含动物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微、能量补充剂等),以增强动物体质和抗热应激能量,预防热应激综合征;注意消灭蚊蝇、鼠类、等中间传播媒介物,防止各种传染病在群内交叉传染、水平传染;适时采用安全、高效的抗寄生虫制剂驱除肠道蠕虫(蛔虫、绦虫)、血液原虫(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猪球虫)、体表寄生虫(螨虫、跳蚤、血虱)等,防止寄生虫病继发其他感染、降低动物机体免疫力、诱发相关疾病;雨季妥善保管和使用饲料,精准控制喂量,防止料槽内剩料及饲料受潮、过期、变质等,以防引发猪曲霉素中毒;群内出现个别发病时,迅速撤离发病舍作专舍单独治疗及饲养观察,原发病粪污、垫料等清理干净并作妥善的消毒剂无害化处置,同舍猪群采用对症药物整群防治,常用“双黄连(口服液/中成药复方散剂,拌料/混饮)或麻黄鱼腥草散+可溶阿莫西林粉或土霉素粉”,拌料投喂,1~2剂/d,连5~7 d,可达到清内热解毒、净化体内(内源性)病原菌的作用。

(编辑:晏兵兵)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6-0064-01

作者简介:彭 玲(1976-),女,云南普洱人,畜牧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畜牧养殖。

猜你喜欢
疾病防控春夏季
春夏季节主要鸭病防治关键技术分析
梨园春夏季管理技术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春夏季一到,不少人都在愁,今年又流行什么
探究南京雨花台风景区春夏季蝴蝶多样性
现代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生猪规模化养殖疾病防控要点研究
全程健康教育对5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防和控制的影响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种猪场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