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台风『彩虹』工作回顾与思考

2016-03-11 22:02周斌
广西电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南宁台风调度

●周斌

防御台风『彩虹』工作回顾与思考

●周斌

一、台风灾害基本情况

2015年10月2日,第22号台风“彩虹”在海南东南方向780公里处形成,10月5日凌晨由广西北海市进入南宁,台风中心经过邕宁区、青秀区、武鸣县、马山县等地,影响南宁的中心最大风力为10级,多地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台风共造成南宁电网线路跳闸27条次,其中35kV6条次,10kV21条次,造成35kV变电站停运3座,停电户数29.3万户,80%为县城和农村客户,无重要客户停电。南宁电网累计损失电量19.66万千瓦时。

二、应对和处置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

根据广西气象台预测的台风等级和路径,南宁供电局应急办研判台风灾害预警条件,10月2日22时30分,在全局范围内发布台风黄色预警。3日晚上,局长陈承林组织召开防台风工作布置视频会,传达广西电网公司抗风工作要求,布置落实防台风保电网应急准备工作,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值班。4日上午,局党委书记文浩组织召开防台风工作情况汇报会,听取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明确应急值班和应急准备的工作要求,并启动台风III级应急响应。应急指挥中心值守人员迅速到位,各单位负责人返岗指挥,抗风工作得以紧张而有序开展。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到受灾较重的横县、武鸣、隆安等县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及抢修现场了解灾情,指导抗击台风工作。

(二)应急保障到位,措施有效

1.保障主电网安全运行

预警发布后,一是暂停或取消南宁网区所有停电工作,使主电网的全接线、全保护投入运行,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二是准备调度大楼备用电源,对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南宁、邕宁、宾阳、横县、上林等调度大楼调配应急发电机(车)待命。三是恢复17个无人值守的220kV变电站为有人值守状态,以便第一时间汇报故障信息和处理事故。四是调取调度应急处置方案102份,包括市区、县份各变电站跳闸以及部分片区电网失压的调度恢复方案,便于快速查阅。五是检查调度大厅和自动化、通信机房的防风、防水措施,避免雨水灌入损坏设备,影响调度。

2.保障关键设备可靠运行

预警期间,对低洼易涝、存在外力破坏或地质灾害隐患的关注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或做好加固措施。根据台风路径,要求配电运行班组提前辨识配网设备薄弱环节,针对倒杆、断线、配变损坏等故障抢修提前制定抢修方案。应急响应期间,推行“先复电、后抢修”应急处置原则,即对故障线路按照先隔离故障支线,恢复正常线段,后开展抢修故障设备,根据停电负荷重要性及优先级,充分应用各种先进查找故障技术手段和方法,快速隔离了故障,并恢复主干线供电。

3.服务重要用户,保障安全用电

预警期间,客户经理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加强与机场、高铁动车站、火车站、景区等人群密集场所用户沟通,关注其用电需求,重点保障政府应急指挥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供水供气、医院等关系民生的用电。应急处置期间,通过95598热线自动语音自动播报、95598电力短信平台,以及中国移动10086号、中国电信10000号等通信运营商的特服号向社会发布停电风险预警、电力故障、抢修进度、客户安抚等各类信息累计690多万条,有效减少客户呼人30%以上。在抢修复电期间,客服人员还深入受灾村屯了解灾情,做好信息传递沟通,取得了广大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4.保障基建工程现场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在预警期间,基建部门通过承包商微信群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发布台风动态信息,实时统计施工单位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共集结了输电、配电专业外部应急队伍10支126人,专业设备及车辆71台。同时,督促业主项目部组织对48处在建工程现场隐患排查,重点检查跨越架及“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加固了1处跨越架,围闭遮挡了3处深基坑等。

5.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到位

员工服务中心接到应急办发布的预警通知,迅速启动《后勤服务保障应急预案》。一是检查办公场所防水、排水设施及设备状况,排查建筑物外围高空坠物隐患。二是检查吊车、高空作业车等特种车和抢修车车况。三是统计和供应应急抢修、值班人员的用餐需求,累计供应快餐和干粮837份。四是增加生产办公场所的安保值班人员和巡视检查频次,严防台风期间治安事件。

6.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到位

10月2日,正值国庆节放假期间,发布预警后,局应急队伍取消休假,紧急集结内部应急队伍38支,共1103人,同时联系外部应急队伍10支126人。检查了发电车9辆,5~10kW发电机40台,准备了橡皮艇18艘,纺织袋4400只、抽水泵98台、卫星电话12部等主要应急装备,清点了590根电杆、46.74吨塔材、234千米架空导线、38台配变、1套220kV线路抢修塔等主要抢修物资,保障了抗风抢修的需要。

(三)信息联络渠道多样,沟通及时便捷

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视频会议、群发短信、企信群以及电话、公共邮箱等多种方式,实现点对面和点对点实时沟通,有效传达上级指示和局应急指挥指令,提高指令传达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应急办设立公共邮箱,基层单位填报的电网跳闸信息、电力供应、设备损坏、应急投入等应急信息报表发至该邮箱,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和专业管理部门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专业数据统一口径统计,也避免了基层单位重复报送信息。

(四)与政府部门联动,得到政府肯定

灾前,南宁市政府于10月4日上午11时召开了南宁市进一步加强防御强台风“彩虹”工作布置视频会,要求电网企业加强排查和防范工作,确保市民正常生产生活。会后,局长认真组织落实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灾中和灾后,局应急办每天定时向市应急办、防汛办值班室汇报局应急处置工作动态;局办公室每天将灾情及抢修进度向南宁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电话报告。10月8日,局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第一时间将全面复电情况向市委书记和市长汇报,得到了南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周红波市长亲自批示感谢。

(五)新闻媒体宣传正能量,正向引导舆情

在抗击台风期间,新闻中心组建了新闻采访小组、舆情监测小组,每天实时监测负面舆情,将电力抢修和电力恢复状况不断在电力系统内部和外部新闻媒体滚动报道,适时引入南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深入网区抗风现场开展专题采访和报道。期间,在南宁晚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宁电视台等媒体累计发稿12篇,并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转载。在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和南宁供电局的官方微博、微信发稿20余篇,总阅读量超过10万,促进全社会对电力企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树立了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防御台风“彩虹”取得的宝贵经验

(一)各级人员到岗到位,确保抗风责任落地

抗击台风“彩虹”期间,局主要领导坐镇应急指挥中心;分管局领导至抗风一线巡视和指导防风和抢修工作;基层单位负责人认真组织实施各项防风加固措施,落实应急指挥中心各项指令;现场应急队伍奋战在保供电抢修复电第一线,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安监部门还组织三个安全督查小组共15人深入受灾较重的邕宁区和隆安、武鸣、横县等县域电网,重点督促现场抢修复电工作规范有序,确保人身安全。

(二)事前治理线路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台风对线路的破坏

2014年,局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改造电网(特别是县域电网)薄弱设备,增强了电网抗风能力,经防风加固的线路在此次台风中没有出现断杆及倾斜倒杆情况。201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供电局大力开展线路走廊树障清理工作,共清理树障62.56万棵。此次台风造成35kV及以下电网线路故障跳闸59条次,与2014年“威马逊”台风造成同类线路故障条次(35kV及以下电网线路故障跳闸367条次)相比,降低84%,其中,市区内仅发生5起10kV配网故障,主要是雷击和用户设备故障引起,没有发生断杆、树压导线等原因引起的线路跳闸,外破隐患治理成效显著。

(三)应用用电调度智能告警系统,提高调度应急处置效率

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开发的用电调度智能告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具有快速筛选配电系统故障接地或跳闸信息,通过手工选择故障信息,自动统计故障损失负荷、涉及重要用户、停电用户数等功能。其次,该系统还可根据故障信息链接预定的电网应急处置预案,自动在生产MIS系统故障模块生成故障信息,缩短调度人员信息录入系统时间,提高调度应急处置工作效率。

(四)编制部门预案,建立专业管理部门内部运转机制

2015年9月,安监、办公室、营销、设备、系统运行等职能部门各自编制了自然灾害和大面积停电的部门应急预案,对部门内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分工和协作职责进行细化。抗风期间,在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组织协调下,各专业管理部门按部门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增强部门间横向协作,形成合力,如系统运行部与营销部相互协作,互通故障线路与停电用户的信息,提高灾害数据统计的时效性、准确性。

(五)整合新闻队伍,强化现场新闻报道

在抗风新闻宣传工作方面,新闻中心将各单位通讯员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南宁网区现场新闻采访队伍,由新闻中心统一指挥调配,新闻报道源源不断从现场汇集到新闻中心,统稿发布,避免各单位自发新闻稿,稿件多而内容零散,报道的数据上下不一致等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管理部门人员应急值守业务技能水平不高

专业管理部门内部没有宣贯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值守人员对应急值班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不熟悉。其次,专业管理部门的专责分工界线分明,职责交织甚少,又缺少部门内部技术交流机制,以致应急值守专责综合业务能力不足,不能熟练操作关联专业的信息系统和掌握数据统计方法,如此次台风应急值守中,营销部值守人员不懂调取重要用户清单与档案,以及不会运用线-变-户手册统计用户停电数据等问题突出,工作较为被动。

(二)树障仍是县域电网线路安全运行最大隐患

2015年的树障清理工作中,部分县区因砍树补偿纠纷、农民阻挠或树障清理费用不足等原因,造成线路走廊树障清理工作推进缓慢,树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台风期间,南宁网区35kV及以下电网线路故障跳闸59条次,县域电网故障跳闸就有50条次,占总跳闸条次数85%,树障仍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

(三)县级供电企业调度信息化水平滞后

目前,用电调度智能告警系统主要应用于地市级电网调度,未应用至县域电网调度,县域电网故障信息统计还是以手动统计为主。台风灾害期间,县域电网设备受网架结构薄弱、设备老化、线路走廊树障等不利因素影响,设备故障易发、多发,人工统计电网受灾情况显得力不从心。

(四)抢修一线新闻素材质量不高

一是基层通讯员配备的摄影器材不足,只能利用手机拍摄新闻素材,影像质量不高。另外,基层通讯员从现场回传新闻图片至新闻中心需要较大的移动数据流量,费用较高。当前,供电局未出台有关对基层通讯员手机费用补贴政策,移动数据流量费用由各通讯员自己承担,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基层通讯员非专业新闻工作者对新闻采集方式、方法,以及宣传重点、新闻稿编辑等技巧把握不准,致使新闻宣传效果不佳。

五、工作改进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部门应急预案

专业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次抗风处置经验,进一步修订部门预案,补充完善部门间应急联动方式和应急值班操作方法,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等具体内容。同时,专业管理部门全员宣贯部门预案,培训“全能型”应急值班人员,掌握相关专业信息系统操作技能和数据汇总分析能力,加强部门预案的演练,提升应急值班人员技能。

(二)加强县域电网树障清理力度

各县级供电企业加强对乡村地区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违法建筑、违规种植和坐地起价等问题。紧密联系当地政府、村委会等行政机构和公安机关等执法机构,建立联动关系,联合推进线路走廊树障清理工作。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补偿树障清理费用缺额。

(三)加快推广用电调度智能告警系统应用

加快推进用电调度智能告警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充分做好系统县域电网推广应用的准备工作。一要补充完善用电调度智能告警系统基础数据,特别是县域电网、设备参数及用户信息等基础数据。二要开展信息系统应用技能培训,使相关人员提前熟悉系统功能和掌握系统操作方法,为该系统全面、顺利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南宁供电局)

猜你喜欢
南宁台风调度
数读南宁
台风过韩
眷恋南宁
台风来了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台风爱捣乱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