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一带一路”决策者

2016-03-11 09:52武晓德
环球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丝路倡议一带

武晓德

当柔软、华美的丝绸同一条道路最初联系在一起时,没有人会想到,它日后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代表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与苦难,也包含着这个民族未来的光荣和梦想。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时,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过往的辉煌早已逝去;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丝绸之路”一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决策者的深谋远虑下,这条沧桑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丝路情:从黄土高坡到蔚蓝大海

任何一个倡议的提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根植于决策者的大情怀。政治家对国家发展建设的构思更是如此。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既包含对沧桑丝路的历史情怀,也承载着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

习近平祖籍陕西。1969年,年仅16岁的习近平作为知识青年,从北京来到陕北延安一个名叫梁家河的小村庄。在那里,他生活、工作了7年,度过了人生中的花季雨季。当时,不仅革命圣地延安闭塞而贫困,历史上曾经富庶繁荣的关中地区也暗淡了。然而,古代的丝绸之路恰是发于陕西,沟通中外,造就了汉唐盛世。对于故乡的这段历史,习近平从未忘记。去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习近平陪同他首站到了西安。促成莫迪访华“打破惯例”的原因有二: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是习近平的家乡。

陕西的黄土地上有着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习近平的根,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习近平政治生涯的起点——在那里,习近平被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1975年,他离开陕北,入读清华大学,先后在中央军委和河北正定工作。1985年,习近平又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工作,延续了自己的丝路情缘,也为日后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打下了基础。

习近平初到厦门时,正赶上国务院批准厦门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并逐步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正合丝绸之路的对外开放精神,也给了习近平施展才华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末,由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牵头,组织了国内1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那以后,厦门在对外开放的路上越走越快。习近平日后接受采访时说过,在厦门的历练对他后来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1988年,习近平从特区厦门来到经济发展落后很多的宁德工作。当时,宁德人也有一个对外开放的梦想,尤其是希望开发三都澳港口,带动经济发展。三都澳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早在唐朝之前就已开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靠近马祖列岛,三都澳成为军事要地,海上出口贸易基本停止发展。随着两岸局势的缓和,宁德人迫切希望开发三都澳。然而,习近平经过分析、调研后冷静认为,三都澳的开发条件还不具备,等条件成熟以后再做,效果会比现在好。

之后的十几年间,习近平历任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在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

2002年,习近平调往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要起点浙江工作,对海洋大国的认识更加成熟。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多次前往舟山调研,登海岛、访渔民,每次调研的主题都是海洋经济:“舟山要把海洋经济这篇文章做深做大。”2003年,习近平提出要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今天再看这番话,这种世界眼光正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内核。

丝路策:洞悉时代的结晶

黄土高原的起伏,让习近平胸有大丘壑;蔚蓝海洋的广阔,让习近平心怀大视野。这份胸怀和视野让习近平得以洞悉中国和世界形势,也使得“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21世纪以来,世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发端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看上去已经远去,但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进入深度调整期。随之而来的是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步调明显分化,新兴大国发展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一些传统粗放的增长优势不复存在。中国正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局面。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急需新的增长动力。面对复杂局面,中共中央推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顺利度过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过渡期,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突破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瓶颈。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2015年5月14日,习近平陪同印度总理莫迪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参观大慈恩寺。

这些年来,某些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也有所变化。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牵制中国,西方对中国的猜忌和防范之心有所上升。中国周边某些国家也不适应中国愈发强大的现实,产生一些担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和周边、和世界处在一个深度磨合、调整适应期。如何调整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不产生剧烈的国际局势震荡,是中国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如果说30多年来,中国借全球化浪潮的东风,成功实现了自身发展,如今,中国正处在发展全方位转折时期。一个新的全局构想是必需的。

情怀积之愈久,实践发之愈快。

2012年11月,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3月,当选中国国家主席。2013年9月,他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来到了哈萨克斯坦。人们对他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飞机上共进早餐、吃咸菜喝小米粥的场景记忆犹新。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回忆了历史:“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他也展望了未来:“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丝绸之路新理念,就此问世。

1个月后,习近平出访印度尼西亚,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个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过的国家,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说:“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希望,中国能和东盟国家扩大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正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般。

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习近平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这背后是习近平作为决策者的深刻思考,也饱含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丝路行程:在国内外阐释“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之后,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但也出现了一些“杂音”。一些西方国家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在经营势力范围,甚至说中国要搞经济扩张,谋求建立“中国经济圈”,重温陆权大国的旧梦。国内也有人基于过去几十年来的传统,认为我国国力还不够,困难尚多,不应过多关注外部事务。为了化解这些充满偏见和误解的观点,习近平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多次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意义。

2016年1月4日,习近平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码头视察长江航运和港口装卸作业。

2014年6月,正逢中阿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云集北京,出席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的开幕式上,习近平用阿拉伯语“萨拉姆-阿莱孔”向远道而来的客人问好。随后,他讲了自己在浙江工作时一个与丝路有关的故事: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一位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这个小故事生动解释了“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也唤起了与会代表共同的记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祖先们曾沿着丝绸之路,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在习近平看来,一个阿拉伯普通年轻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演绎了精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这正如习近平所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

3个月后,习近平踏上了出访亚洲四国的行程。向北,他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塔吉克斯坦,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到过这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亲手为习近平穿上塔袍、系上腰带、戴上毡帽,拉着习近平的手说:“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进。”习近平抚今追昔:“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我们要继续发扬‘丝路精神,传承友谊,深化合作……”

向南,习近平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而下。在马尔代夫,他说到“一带一路”,亚明总统心情大好,幽默地说:“你们古时候就有一位海军将军到过这里。”他说的是郑和。在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总统也提到了郑和,还把藏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郑和碑的拓片送给了习近平。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和斯里兰卡打造印度洋重要海上航运商务中心的设想不谋而合,两国顺着新丝路大有可为。在那次出访的最后一站印度,习近平身着印度传统服饰,和莫迪总理来到古吉拉特邦。当莫迪聊起玄奘曾经沿着丝路,来到古吉拉特邦时,习近平说:“这里是莫迪总理的家乡,也是甘地的家乡。玄奘回国,到了当时的首都长安,也就是我的家乡,今天的西安。”莫迪听罢,欣然表示来年访华一定要到西安,到丝绸之路的起点看看。

2015年,习近平的丝路之行仍在继续。3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作为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途径和平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年会上备受瞩目。3月28日,习近平在年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6个多月后,习近平访问英国,又强调了“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他说,“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源于古丝路但不限于古丝路,是穿越非洲、环连欧亚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

这并非习近平的客套话。2015年11月,习近平远赴椰影婆娑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介绍了“一带一路”提出两年多来,已经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参与,势头已起,效应初显。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众所周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包括亚洲、大洋洲、欧洲以及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习近平在这个场合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表明了开放态度,中国借此经营势力范围的说法自然站不住脚了。

过去的一年里,习近平8次出访,到访14个国家,参加9场国际会议,发表演讲44次。不论走到哪里,他提出的“一带一路”,他代表的“中国主张”,总能赢来一片喝彩声。

为了推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落实,习近平也行走在全国各地。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郑州国际陆港时说,希望他们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2015年初,习近平在陕西视察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改变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他希望陕西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今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提到,“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在习近平的督促下,全国许多省份出台了相关的推进政策、措施,“一带一路”建设日渐升温。

丝路行动:奏响“一带一路”的乐章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只有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给参与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习近平是实干派。2013年12月,也就是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两个月后,习近平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任何重大倡议的实施,总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一点,习近平早已想到。就在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他还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2014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在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投行。2015年,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外国家20个,还包括不顾美国阻挠的英、德等欧洲国家。习近平践行了开放式“朋友圈”的承诺。今年1月16日,57个国家的代表云集北京,举行了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习近平再次表达了“一带一路”的包容性:“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欢迎包括亚投行在内的新老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眼下,亚投行已经步入高速成长期,年度预算公布在即,第一批选定的项目也正在评估。

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为其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

丝路基金是习近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举措。2014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丝路基金。几天后,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跟到访的来宾们讲起了“愚公移山”带来的启发:“我们的祖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互联互通的奇迹。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亚洲各国人民堪称互联互通的开拓者。”讲故事的同时,习近平还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将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今年1月,在被称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上,丝路基金的首单项目——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在巴基斯坦开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一首惠及多个国家的交响乐,那么中巴经济走廊就是这首交响乐的甜蜜开场曲。”显然,在习近平的推动下,“一带一路”的华美乐章已经奏响。

对于一个大倡议而言,一份具体的纲领不可或缺。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期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一份纲领性文件,它点出了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内陆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自的优势。这份文件还圈定了重点涉及的18个省市区、多个内陆城市、15个港口,在国内全面铺开了“一带一路”建设。去年年底,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向全世界郑重表态:“中国发布了愿景与行动纲领性文件……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习近平的丝路行仍将继续,正如他曾引用美国诗人玛丽安`·摩尔的诗句中所说:“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猜你喜欢
丝路倡议一带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