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房管理”课程与试点专业改革初探

2016-03-11 08:08李晓荣
考试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课程改革

李晓荣

摘 要: 为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实现“工学结合”,适应社会需求,课题组决定对《计算机机房管理》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文章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计算机机房管理 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内蒙古教育厅在“十二五”期间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工学结合紧密的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随着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逐步成熟,目标定位逐渐清晰,以“必需、够用、适度”为原则的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必然。

我院开设的《计算机机房管理》课程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任课教师们不断积累经验和探讨并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实践、完善了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的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实践经历相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总是滞后,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妨碍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为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这一基本特征,实现“工学结合”,适应社会需求,课题组综合分析前期大量调研结果,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经过审慎考虑,并报请学院同意,决定对《计算机机房管理》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更名为《计算机硬件维护课程》。课题组积极向相关企业学习、讨论此类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的开设情况调研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是计算机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计算机专业硬件知识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基础,为各类高校所重视,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建设,无论从规模、师资队伍,还是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设置和教材的建设,与整体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本课题力求促进我院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建设,以切实提高我院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的质量。课题组对内蒙地区的一部分高校进行了计算机硬件维护方面的课程的开设情况做了调查比对(见表1),并吸取了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

2.基于专业需求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内容改革研讨

针对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岗位需求、遵循行业技术标准、软硬件对接、项目案例拓展、突出教材特色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是特色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二是特色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对课程实践教学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3.高职院校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实践环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出真正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

经过前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我院招生情况及各专业性质,针对计算机硬件维护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项目驱动型任务教学”方案。教师现场教学,学生当场实践,教师教、学生动,此教学方案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不同步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加容易,能更好地满足我们学院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高职高专类院校计算机硬件维护类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只是其冰山一角。课题组一致认为课题研究成果虽然对高职高专类院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该研究领域内还应该在下列理论与实际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理论问题

高职教育理论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应用。

2.实际问题

如何评价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方面知识的掌握;如何将高职学生的素质的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