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减贫问题探索

2016-03-11 10:40秦爽
2016年3期
关键词:减贫恩施州武陵山

作者简介:秦爽(1989-),汉族,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在分析武陵山片区恩施州地区贫困现状及本地区的减贫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本地区简要地分析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指标数据来反映本地区的减贫效果,经过计算发现恩施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减贫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这这些数据的分析中,也发现了恩施州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减贫工作城乡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同时根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2011-2020)》相关指示精神,为恩施州减贫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武陵山;恩施州;减贫

一、恩施州贫困现状

恩施州贫困地区包括巴东县、建始县、恩施市、利川市、鹤峰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在内的典型农业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比重近80%,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区。恩施贫困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由齐跃山脉、巫山山脉、武陵山脉组成的山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0.43%是湖北省内水能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也面临着地形复杂、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等问题[1]。

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估恩施州地区的发展和减贫效果,选取了比较一些有代表的指标,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恩施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改善情况和减贫工作的效果。

从《恩施州统计年鉴》(2009-2013)选取了相对应的原始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从而计算出恩施州2009年至2013年减贫的效果和发展水平分数,如表2所示。

通过上述结果发现,恩施州从2009年至2013年减贫效果比较明显,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谓“水涨船高”贫困人群生活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二、恩施州减贫发展中的问题

(一)减贫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均衡

从2007年到2013年的恩施州统计的数据中计算发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是12%,农村居民人均存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6%,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是在不断的拉大,从数据上来看主要是人均纯收入的基期差距太大所导致的,这个收入差距问题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

(二)经济发展速度与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减贫效果还是比较显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表明经济增长确实有着长期稳定的减贫效果和作用,但也有让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三)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通过查找2007年至2013年恩施州产业比重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恩施州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恩施州第三产业比重从2007年至2013年比重基本都在40%左右,变化幅度不是很明显,第一产业比重在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持续上升,还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比重及质量。

三、恩施州减贫工作相关问题建议

(一)减贫工作“以人为本”

恩施州相关领导的报告和发言中最近常常提高到“精准扶贫”这个词,已经逐步为全州的贫困人群建立动态评估档案,减贫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一个真正的贫困个人得到帮扶。在减贫的工作中,能够针对贫困个人的禀赋和意愿实施定制化的扶贫方案,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并辅以政府的帮扶,减贫工作肯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减贫工作不能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张家其等[4]研究发现恩施贫困地区各县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恩施贫困地区各县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贫困村比重存在反相关性,即贫困村比重越小,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越高。说明贫困地区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只注重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改善当地生态安全状况。在评价扶贫成果时,要避免单纯用经济指标衡量扶贫开发效果。

(三)减贫工作要有质量

陈全功[5]认为减贫效果不仅要看数量规模,更要看持续质量;如果短时间内能够减贫,但发生风险很快返贫,这种减贫质量就不高。因为恩施州地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山区,减贫效果稳定性受到自然气候灾害、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社会制度及政府政策和个人能力等各种因素影响。对于恩施州而言,要理清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的关系,不能忽略农业基本地位,将贫困人群非农化将导致减贫效果短期化和快速化,不利于本地区经济和农民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农民知识和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强化惠农政策等,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也将有助于提高减贫效果的稳定性。(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熊郁云,曹昌.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州州长杨天然: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小康战略[J].中国经济周刊,2013,08:47-48.

[2]王文长.论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J].民族研究,2005,04:17-22+107.

[3]向玲凛,邓翔.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动态评估[J].贵州民族研究,2013,01:98-102.

[4]张家其,吴宜进,葛咏,王程昊,Hsiangte Kung.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恩施贫困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08:1457-1466.

[5]陈全功.少数民族山区农民创收方式与减贫效果的稳定性——以湖北武陵山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91-94.

猜你喜欢
减贫恩施州武陵山
武陵山歌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理解发展和减贫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