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经济时代的制造业盈利策略探析

2016-03-11 13:22陈瑜
2016年3期
关键词:盈利制造业

作者简介:陈瑜(1993-),女,汉族,陕西渭南,本科,海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

摘要:自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我国的制造业就一直处于低迷的困境之中,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生存上很难继续,并且多种制造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在价格上也纷纷上涨,这样,很多企业在原本微薄的利润基础上,基本运营呈现负增长的局面。要走出一条新型发展之路,建立新的盈利模式,正是制造业应该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成本经济时代制造业盈利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成本;经济时代;制造业;盈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昌盛的阶段。但是经历过金融危机以后,制造业的各项成本出现上涨的局面,由此在原本的经营模式之下,没有利润可言,很多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这种现象也预示着我们一直秉承的粗放型经济已经走到尽头,需要重新变革和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才能让制造业走进新的春天。

1.高成本经济时代概述

高成本经济时代就是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中,居民想让自己的消费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但是却超出了这个预想,支出的成本不断的快速增长,由此引发了收支之间的不平衡性,或者对于企业运营来讲,整体上的生产经营成本出现了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的不断下降使企业面临亏损或者破产的危险。

2.影响制造业成本的因素

2.1资源成本优势丧失

制造业主要是利用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基础是依赖于各种资源,其中涉及到石油、煤炭以及铁矿石等等。在我国,虽然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在国际标准上,使用效率呈现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巨大的供需缺口形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源上,对国际市场有非常大的依赖性,原材料以及石油等用量出现迅速增长的情形。例如,在2007年,我国在国际上进口的铁矿石同这一时期全球该物料交易量相比,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由此全球的铁矿石消费量也增长了将近90%。最近几年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以及国际上施加的压力让我国的钢铁制造业成本再一次提升,这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件大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依赖于资源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逐渐消失,成本逐渐上涨,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2人力成本优势弱化

我国制造业生存状态举步维艰,除了资源优势的消失以外,还存在人力成本优势降低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以往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但是因为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我国各项法律制度趋于完善,由此人工成本也大幅度提升。例如,自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在我国的颁布,每一个地区开始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在2012年,北京地区、山西以及天津等地区又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让年轻的劳动力成为市场上紧缺的资源。由此可见,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已经和过去不能相提并论[1]。

2.3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贸易成本上升

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并且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贸易顺差也不断上涨,这给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压力。在2005年,人民币升值了2%,随后的一年又开始进入调整期,继续升值,到了2011年,已经突破了人民币美元之间6.5:1的价格,总体计算起来,这几年人民币已经累计增长了20%以上。我国制造业的经营以出口为主,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无疑对其出口的收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原来的收益被降低。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很多针对于我国的反倾销也呈现越来越多的样式,由此产生的应诉成本以及反倾销税也成为制造业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2]。

3.制造业盈利策略分析

3.1克服资源的限制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推行精益成本策略,以解决资源对我国制造业的限制。当前,我国制造业和市场经济还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拥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是面临高经济成本的压力,我国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估测,要使制造业能快速的摆脱困境,可以借鉴日本的质优价廉发展策略。精益思想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优势,能够减少各种环节和各种途径的浪费现象,企业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的活力以及精力放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上。所谓的精益思想就是把生产和管理放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上,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数量都要做大充足,但是不能有过多剩余产生存货,影响资金流量。

3.2加强薪酬激励机制建设

制造业在成本节约的同时,还要建立价值创造的模型。我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比较低,这样人力资源的补偿机制就运行的不够通畅,员工的技能也得不到提升,最后对企业的经营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生产经营价值的来自人力资本,如果单纯为了降低成本去降低工人的工资,显然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更不能让企业拥有比较高的成本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转变思路,从成本节省向着价值创造的路线转变。建立人力成本和员工绩效考核相联系的办法,成本管理新策略由此提升。可以使用成本管理会计工具,以及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等等,和企业的成本战略共同联系在一起,公司的成本得到改善,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最终目的[3]。

3.3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任何企业如果不能去创新就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就会在竞争中失去有利位置。商业盈利的基础是顾客和价值,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本质上就是顾客价值创造模式,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的增加营业的收入,才能带动成本结构的改善。一种先进的创新商业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让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让资源和成本在配置上有新的状态。制造业的产品从形成开始一直到交付给顾客,经历了研发、设计、制造以及形成和配送、售后等等多个阶段,这也是一个产生形成的完整周期。那么成本控制就可以从这个周期的两端入手进行分析,着重创新于商品的研发和服务。稳定制造力的同时,注重商品的原始创新和服务[4]。

3.4经营核心产品线

经营核心产品线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增加产品线。增加产品线也就是对原来没有生产和经营的产品进行线路的开发和挖掘,设计新产品,以此提升企业生产品种的多样化,在市场上拥有更高的生产力。其次,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也就是企业从自己低附加值的产品向着高附加值转变,不断开拓升级,一般会通过发展有竞争力的科技技术以及将原有粗放型发展向着集约型转变为基本思路。

3.5进行品牌策略的调整

品牌的塑造和调整主要是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努力的建设拥有自己规模以及特点的品牌,其中包含单一的品牌发展策略以及多样化的品牌发展策略,企业经营生产也应该从产品的单一化走向经营化,这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点,更是竞争能力以及企业盈利水平提升的重要出路[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成本经济时代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希望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下,我国制造业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刘慧.成本上升、外需疲软与制造业技术复杂度演进——基于内外资和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6):860-872.

[2]贺旭辉,田国英.区域产业集聚成本效应的实证分析——中国省际食品制造业视角[J].经济问题,2014,12(6):89-93.

[3]李荐名.我国制造业成本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7):11-18.

[4]张剑英,王姣.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成本粘性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5(2):120-126.

[5]陈晓川,方明伦.制造业中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概况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2,38(11):17-25.

猜你喜欢
盈利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钢铁电商不敢盈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