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时代

2016-03-11 02:28黄硕旻
就业与保障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电商传统

黄硕旻

一个“+”号的经济变革

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网民数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达4.07亿个,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走在路上,我们都能看到许多人在用手机上网,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一代的互联网正在悄然到来。而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互联网传播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一个对于社会的全面改造。正如“十三五”建议中提到的,中国经济想要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保持良好的增长,就必须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而推动这一局面的,正是“互联网+”计划。可不要小看这个“+”号,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当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绝对不是1+1=2的效果。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而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

可以看到,网络经济对于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网络电商为例,今年的“双11”网络购物节,仅仅12分钟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亿元。这样的数字是以往实体销售业所难以企及。

在网络电商平台的努力下,商家不需要考虑店铺租金,不需要考虑自身的运输能力,从而将自身的精力集中在完善产品上去。而作为消费者来说,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心爱的产品,这种全新的购物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网络电商的怀抱之中。

而随着网络电商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快递产业的发展。今年的“双11”,随着电商和消费者的狂欢,超过7.6亿件的快递成为了今年各大快递最大的挑战。对比以往,今年的快递投送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快的一单在订单发出的几个小时之内就已经送达。

可以看到,从网络电商平台到快递业,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跨界思维模式,打通了一条黄金产业链。有人曾经说过,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应用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是不对的,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也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

当创业遇上“互联网+”

谈到了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就不得不提到创业。2015年被广大的媒体人戏称为“创业元年”。随着创业成为了许多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如何科学的创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正如前文所说,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新机会。

与过去不同,在“互联网+”的时代,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深度挖掘网络经济的可能性。正如百度阿里他们的成功是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进行联合,新兴的产业往往来源于旧有产业的重新组合。这种跨界重组的方式,带来的往往是前所未有的事物。

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也标志着滴滴打车成功的开端。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如今的滴滴打车已经成为了人们交通出行的一个重要的手机应用。滴滴打车成功地将人们闲置的车辆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共享经济也由此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利用社会闲置资源,降低边际的交易成本,提高商品服务性价比等优势,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成为了下一个5年最火热的经济模式之一。

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们还开掘出了一个新的经济模式——O2O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下服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很快达到规模。

O2O的概念,看重的正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一个服务业的新感觉:便捷。例如最著名的两个团购网站:美团和百度糯米。作为服务提供商来说,O2O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对本地商家来说,通过网店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也解决了团购商品在线营销不能常态化、实时化的问题。而对消费者来说,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进行消费。

除了开拓新的盈利模式之外,“互联网+”的浪潮还将新的生产方式带入了传统行业之中。同样是做煎饼,一个人准备了一个做煎饼的推车,每天起早贪黑的到学校门口叫卖;另一个则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DIY的煎饼。相比之下,后者的煎饼口味更好,样式更新颖,也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

“互联网+”带来的创新2.0

“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模式变革与创业思维的拓展,其基础来源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而这些技术,来源于无数前仆后继的创新者。而作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对于创新,我们并不陌生。在过去,我们常常能听到新闻报道中提到某某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提升产品水平。在报道之中,投资的金额常常大得出奇。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创新模式中,受限于空间、资源等限制,传统企业通常只能通过自身进行产品的升级研发。封闭式的研发环境也使得创新的成本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速度很低。

而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技术的更新是极其快速的,如果在保守着过去的创新模式,势必要遭到淘汰。于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2.0模式也应运而生。

与1.0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新的创新模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技术发现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在未来,每一个人都将会是创新的一个主体,通过社会实践为舞台,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来进行共同创新。

在这次的“十三五”建议之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对于创新的重视。在最新的建议之中,对于科研所和高校的自主创新做出了肯定和支持。在这一轮“万众创新”的狂潮中,科研所和高校是毫无疑问的主力军。

与其他的创新主体不同,高校创新和科研所创新有着天然的不同。在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创新和科研所的创新更加注重关键技术的创新,以此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难点、热点问题等急需创新的内容。这种创新导向,更容易催生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并且通过技术的推广,更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相较于社会创新来说,高校创新和科研所的创新更加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成本是不确定的。在过去的许多年中,由于投入时间长,见效慢,许多优秀的创新项目不得不中途夭折。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度发生,就需要给这些优秀的创新者更大的权力,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在最后收获丰厚的果实。

产业升级与“互联网+”

不论是新的经济模式,还是创业浪潮和“互联网+”的碰撞,抑或是创新2.0的推进,最终都会影响到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产业。随着规模优势和价格利器渐渐失去光芒,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需要借助“互联网+”来重新焕发光彩。

随着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悄然到来,2014年的6月,德、美、英、日、韩等国家都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工业战略。在这之中,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发展的趋势下,结合了我国工业的特色,中国工业4.0之路——“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的基石。它改变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从设计到成品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又极其容易受到外界需求变化的影响。看着满仓库的成品却无法销售,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因此遭到了淘汰。

而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智能制造成为了新的生产方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产品的设计独立出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了解流行趋势,让产品的设计更贴近大众喜好。而生产的过程中,物联网将各种生产原料进行整理编号,减少了过程中不必要的生产损耗。与此同时,整个的生产过程也受到了联网管控,产品的良品率也得到了保障。

智能化的制造就犹如一个由云计算为大脑的生产系统,整个生产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可以做到精确控制的,这也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过去的企业,垂直化的管理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日趋臃肿,传统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各种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将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整理,将积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通过整合资源,“互联网+”还使得产业进行了集群化的整合。在四川省的华蓥市,40多家的电子信息企业在这里落户,使华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零配件产业集群。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合作,俨然成为下一个“数字硅谷”。

与此同时,节省下了生产成本,“互联网+”的生产模式也给工业的创新提供了土壤。过去受空间、资源等限制,传统企业通常只能通过自身进行产品的升级研发。封闭式的研发环境也使得创新的成本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速度很低。而“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放的协同服务,可实现企业内部以及全球各方设计研发者之间的协同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众包设计研发及云制造就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

除了让工业智能化,降低成本搞创新,想要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还需要最后一个武器——自主品牌化。在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大多都在为国外的品牌代工。工人们辛苦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的利润却被国外的公司所攫取。拿到手的利润稀少,想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就更是天方夜谭。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无法取代的,想要让中国制造更具有竞争性,就需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在“互联网+”的时代,品牌就如同一个坐标,能让人清晰的定位企业的产品。只有打造自身的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地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互联网+电商传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