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纺织服装及鞋类产品质量抽查分析报告

2016-03-12 18:54周爱晖
中国纤检 2016年2期
关键词:剥离强度染料合格

周爱晖

2015年第四季度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对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台江区、马尾区、连江县、闽清县、福清市、永泰县流通领域的纺织服装产品、鞋类等进行了监督抽查。

本次抽查时间为2015年10—12月,由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到商场、超市、专卖店和个体经营户等地随机抽取纺织服装产品、鞋类等共385批次。

抽样数量:袜子:6双(其中备样2双);童装:大童 3件/条/套(其中备样1件/条/套)、婴幼儿4件/条/套(其中备样2件/条/套);休闲服装、运动服装:2件/条/套(其中备样1件/条/套);针织内衣:内裤 6条(备样2条);其他类内衣2件/套(其中1件/套备样);毛巾:面巾/方巾 5条/套(其中2条/套备样);浴巾/毛巾被2条/套(其中1条/套备样);枕巾/地巾 3条/套(其中1条/套备样);毛巾浴衣2条/套(其中1条/套备样);鞋子3双(1双作为备用样品);2件/条/套(其中备样1件/条/套)。

商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纤维成分含量与明示不符。国家标准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纤维含量如何标注有明确的规定。抽查中有67个批次的产品面料的纤维含量明示标识与实测结果不符。

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技术原因:(1)纤维含量的检测对技术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大多企业实验室无法建立相应的自检能力,企业在无法确定所用原料的成分含量时又不愿意送检或不愿意批批送检,在生产时多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纤维成分数据或者是估计的纤维成分数据来制作产品的成分标签,准确性差;(2)企业制作一种纤维含量标签,在不同原料、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上混用,或者仅凭经验进行标识;(3)不排除少数企业有故意以次充好的行为,明知所用材料是低性能、低价值的纤维却故意标为高性能、高价值的纤维,或者故意标高高性能纤维的含量,以低档次产品冒充高档次产品,误导消费者。

2.pH不合格。本次抽查有5个批次产品的pH值超标。pH值是抽查中经常出现的不合格项目之一。作为影响人身健康安全的项目,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不同类别的产品的pH值范围都有明确要求。人体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可以防止外界病菌的入侵,如果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人体的弱酸性环境将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

pH不合格技术原因:(1)水洗不充分。织物在染整过程中,会接触到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因此在后期生产的过程中需增加水洗工艺。部分企业对于水洗工艺控制不好或水洗不充分,导致产品的pH值不合格。(2)检测条件的影响。企业实验室自检pH值时,对于检测标准中的一些细节执行不到位,又缺少经常性的质控比对,导致pH值测试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3.帮底剥离强度不合格。将成鞋装上鞋楦夹持在剥离试验仪上,以剥离刀将鞋底与鞋帮结合处剥开,测得剥开时所需力值为剥离力。根据剥离力和刀口宽度计算剥离强度。帮底剥离强度和帮带拉出强度是表示鞋帮与外底粘合牢度的主要指标,帮底剥离强度不合格的皮鞋,穿戴进程中极易出现开口和裂胶等问题。依据标准QB/T 1002—2005《皮鞋》的要求,男鞋合格品的帮底剥离强度≥70N/cm;GB/T 15107—2013《旅游鞋》规定优等品帮底剥离强度≥60N/cm、合格品帮底剥离强度≥45N/cm;剥离强度越高说明鞋子越牢靠,性能就越好。此次抽查过程中,共有6双鞋子帮底剥离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还有1双鞋子的鞋帮拉出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帮底剥离强度和鞋帮拉出强度不合格技术原因:考核帮底剥离强度和鞋帮拉出强度的鞋,部件采用的是胶黏剂粘合的固定方式。胶黏剂质量较差、用量不足,粘合工艺中的压力过小、温度偏低、加热时间过短、胶黏剂涂抹不均匀等原因均可导致帮底粘合不牢固,最终致使帮底剥离强度和鞋帮拉出强度考核不合格。

4.耐折性能不合格。将成鞋以一定角度一定频率进行屈挠试验,测量鞋底和围条在一定屈挠次数后的裂纹(口)和开胶长度,并观察鞋帮的变化。耐折性能直接反映了产品帮面、外底的耐屈挠性和帮底结合牢度,是鞋子穿着寿命的综合质量指标。QB/T 2955—2008 《休闲鞋》的标准规定:折后割口裂口长度≤20.0mm,折后出现新裂纹长度≤5.0mm,并且不应超过3处,折后帮面不应出现裂浆、裂面或帮底开胶。QB/T 1002—2005《皮鞋》的标准规定:折后割口裂口长度≤30.0mm。折后出现新裂纹长度≤5.0mm,并且不应超过3处,折后帮面不应出现裂浆、裂面或帮底开胶。GB/T 15107—2013《旅游鞋》的标准规定:合格品折后不得出现帮面裂面;底墙、帮底、鞋底开胶≤5.0mm;折后鞋底出现裂纹不得超过3处,且最长裂纹长度≤5.0mm;鞋底不得出现涂色脱落;有气(液)垫的鞋折后气(液)垫不应出现漏气(液)、瘪塌现象。本次抽查中,6个批次休闲鞋耐折性能不合格。

耐折性能不合格技术原因:耐折考核的指标是多方面的。折后割口裂口长度和是否产生新裂纹考核的是鞋底材料的延展性和柔韧性。鞋底材料延展性和柔韧性较差代表着其脆性较大,在反复耐折的过程中,脆性越大的材料越易出现新裂纹。帮底开胶考核的是帮面与鞋底的结合牢度,帮面和鞋底采用胶黏剂粘合的鞋子,就会存在着开胶的风险。胶黏剂质量较差、用量不足,粘合工艺中的压力过小、温度偏低、加热时间过短、胶黏剂涂抹不均匀等原因均可导致帮底粘合不牢固,在耐折过程中出现帮底开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5.色牢度不合格。色牢度是指服装颜色褪色和沾色程度。抽查中有4个批次产品耐干摩擦色牢度、8个批次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1个批次产品耐光色牢度、1个批次的耐水色牢度、1个批次的耐汗渍色牢度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耐光色牢度不合格将导致染料分子在日光暴晒下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服装产品褪色严重,影响美观;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不合格将会导致服装在与身体摩擦的过程中,在有水或者有汗渍的条件下中深浅织物互相沾染,不仅影响服装外观。与身体接触的过程中,部分染料可能沾附在皮肤上导致过敏等影响人体健康。

色牢度不合格技术原因:(1)染料选择不正确。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不同种类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形式不同,结合键的牢固程度也不同。(2)染色工艺不合理。染色工艺是染色中的关键环节,制定工艺时如果没有根据染料和产品种类来确定染色时间、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以及合理区分深浅色所需工艺的不同,直接影响染色牢度。(3)后处理不充分。面料生产后期,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未采取相应的皂洗和水洗措施或洗涤不充分,没有完全去掉面料表面附着的浮色。

6.纰裂不合格。织物纰裂根据执行标准不同可称缝子纰裂允许程度或接缝性能,是反映织物缝合性能的一个指标。是指经缝合的面料受到垂直缝口的拉力作用时,使横向纱线在纵向纱线上产生滑移,所呈的稀缝或裂口。服装产品纰裂不合格可能造成穿着过程中某些部位的掰缝甚至崩裂,严重影响外观和服用性能。本次抽检有5个批次的产品纰裂程度超出了标准允许范围。

纰裂不合格技术原因:织物产生纰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纤维本身摩擦系数小、伸直度高,硬度和抗弯强度大;织物的经纬密度小、织物结构松、交织点少;经纬纱结构紧、表面光滑、黏度大等以及织造中上机张力等。纰裂大多发生于丝绸织物、高模量的长丝纤维织物及低密度的机织物等。

商品标识不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标识不正确。本次抽查有29个批次的产品标注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不正确。制造者的名称或地址未标注将影响各级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消费者在遇到质量问题时也无法追溯。有些企业对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理解不够全面,尚不知在标识上需标注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导致漏标注的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监管,故意不在标识上注明制造者名称和地址。

2.产品名称标识不正确。产品应标明名称,且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术语以及定义的,宜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而且产品标准FZ/T 81006—2007《牛仔服装》还规定标注“水洗产品”或“原色产品”。这次抽查过程中有9个批次产品名称标识不正确。

3.产品号型规格标识不正确。本次抽查有35个批次产品的号型规格标注不规范。企业在标注产品号型和规格时未按相关标准要求而随意标注为S、M、L,或160、165、170,或25、32。企业标注规格号型时意外出错,由于批量化标注,涉及数量巨大,重新返工可能成本增加或影响出货,因此部分企业即使出现号型规格的错误也不愿意重新修改。也有部分企业生产既有出口也有外销,但标注号型时未按照国内外标准的不同要求分别标注而出现混淆。

4.纤维成分含量标识不正确。本次抽查有77个批次纤维成分含量标注不正确。企业未送检而仅凭供应商提供投料比标注成分或者仅凭经验进行标识;企业制作一种纤维含量标签,在不同原料、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上混用。或少数企业故意以次充好,标为高性能、高价值的纤维误导消费者。

5.维护方法标识不正确。本次抽查有64个批次产品维护方法标识不正确。主要是对标准的理解不够,易出现符号排列顺序有误,维护符号图形不规范,文字说明标注不正确,纸吊牌和耐久性标签内容不一致等问题。

6.执行的产品标准标识。本次抽查有19个批次产品执行标准标识不正确。主要是标准更新后,企业未关注,导致吊牌上仍使用旧标准,非现行有效版本。有的企业标准意识不强,不知道什么纺织品服装产品标注什么执行标准,于是乱标甚至未标注。

7.安全技术类别。本次抽查有10个批次安全技术类别标识不正确,3个批次产品安全技术类别未标注。安全技术类别是国家强制性标准 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服装安全性能的一种分类,包括“婴幼儿服装”、“A类”、“B类”、“C类”等四种,不同类别的服装适用于不同穿着对象,如婴幼儿穿着的服装应该是A类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穿着的至少是B类产品等,产品未标注安全技术类别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其安全性能的判定,导致选购不适合的服装;同时,也会影响各级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管。

有些企业对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和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理解不够全面,尚不知在标识上需注明安全技术类别,导致漏标注的问题。

不合格商品质量给消费造成的侵害,应采取处理措施的建议

1.纤维成分含量。纤维成分含量标识标注不全或标注不准确一方面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购,部分以次充好的产品会对消费者造成欺骗;另一方面,服装中所含纤维种类与服装的洗涤护理息息相关,标识不正确的话会影响穿着过程中的护理。

改进方案:服装的生产企业在采购面料时,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价,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要求企业提供面料中纤维种类及具体含量,必要时索取正规的检测证书;且不同批次的产品要严格区分,实际经验表明,有时候外观风格看起来一样的两批面料,实际的纤维含量却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单纯地通过肉眼去区分然后想当然地进行标识标注。

企业质控人员要加强相关标准文本的学习,正确理解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GB/T 29862《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中对纤维含量标识的要求,根据面料所含纤维种类及含量,客观地进行标准,避免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人家怎么标自己就怎么标、怎么高档怎么标,或者一种标签反复用在不同面料的服装产品上。

2. pH值。作为影响人身健康安全的项目,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不同类别的产品的pH值范围都有明确要求。

改进方案:(1)制定合理的水洗工艺。企业需要加强水洗工艺的控制,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水洗工艺。(2)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企业实验室加强试验过程的控制,同时可通过组织或参加实验室比对等方法,提高企业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测试结果可靠性。

3.帮底剥离强度。皮鞋、运动鞋等胶粘鞋类产品在穿着过程中出现的“开胶”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鞋帮与外底间的粘合力达不到要求。

改进方案:提高胶黏剂质量,增加胶黏剂用量,改进粘合工艺,严格控制压力、温度、加热时间等工艺参数。

4.耐折性能。耐折性能是成鞋鞋底是否容易断裂、帮面材料是否容易出现裂面、裂浆和帮底是否容易开胶的指标。耐折性能不合格的鞋在穿着过程中最常发生的问题是鞋底断裂、帮面裂浆、裂面或帮底、底墙开胶等。鞋底出现裂纹,帮底出现开胶,都将影响鞋子的防水性能,降低鞋子的使用寿命。

改进方案:避免鞋底裂纹的产生,可以通过增加鞋底材料的延展性和柔韧性来实现。避免帮底开胶可以通过提高胶黏剂质量,增加胶黏剂用量,改进粘合工艺,严格控制压力、温度、加热时间等工艺参数来实现。

5.色牢度。色彩鲜艳使服装五彩缤纷,但服装褪色或沾污其他衣物,会使服装的美观性大打折扣。同时贴身衣物脱色沾色还可能使人体产生不适。因此对服装色牢度的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

改进方案:(1)正确选择染料。根据纤维的特性、颜色的深浅、染料自身的色牢度级数、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速率、染料之间的配伍性等合理选择染料。(2)合理使用助剂。尽量选择与染料配套的助剂,若是常规使用的普通染料,则要侧重助剂用量的确定和使用方法。对于深颜色,染料不容易吸尽,可将助剂分批加入,则可提高吸尽率,也可提高染料吸附的牢固性,起到固色的作用。(3)酌情使用固色剂。固色剂的使用会大大提高染料的染色牢度,一般能提高0.5~1级,但由于可能会出现一项色牢度加强另一项色牢度降低的现象,选择固色剂要同时考虑染料的各项牢度。而不能只看个别项目。(4)制定合理染色工艺。制定工艺时一定要根据染料和产品确定染色时间、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对于浅色,升温速度要慢,保温时间可短一些;对于深色,升温速度可快,但保温时间一定要充分,使染料和纤维能充分结合,起到固色作用。(5)充分皂洗和水洗。面料加工处理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皂洗和水洗,以充分去除浮色。

6.纰裂。纰裂反映了织物制成服装后接缝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服装的外观、视觉风格和穿着牢度,严重时甚至使服装报废。

改进方案:根据纰裂产生的原因,消除织物纰裂的主要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纤维方面:主要提高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增加纤维的卷曲,以改善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机械锁结。(2)纱线方面:主要取较低的捻系数,提高纱线径向可变形性,以增加接触与摩擦,减少滑移。(3)织物方面:主要增大经纬密和经纬紧度;增加交织点,即改变织物组织,如取平纹或纱罗组织(直接扭结握持);增强交织点间的正压力,如提高经纱上机张力,增加纱线的屈曲等。(4)后整理方面,引入微量浸渍、超薄涂层等技术,使纤维间得到良好的固定与连接,可有效改善纰裂的同时,保持原织物的风格仍在。此外,纰裂与缝纫条件、成衣款式、穿着合适、个人习惯均有关系。

7.标识。企业质量控制人员应加强对标准的研读和理解,应加强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8685《纺织品 维护标签规范 符号法》等标准的学习,并积极关注标准的修改和更新,及时对产品标签进行更新和完善。生产企业在生产服装产品出厂前,应制定严格的控制程序,对产品的号型、纤维成分含量、产品质量所能符合的质量等级以及产品所能经受的洗涤条件进行严格测试和评估,不能凭经验标注、照搬其他企业的标注来草率了事,否则很容易出现产品实物质量合格而标识项目不合格的现象,因小失大。

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意见建议

流通领域的商家没做好进货验收工作,对质量把关不严,使一些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不合格问题集中的产品,组织开展专项分析会议;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加强对销售者特别是小规模零售店、超市的培训,分地区组织销售单位进行最基本的服装标签知识的培训,使销售者积极履行进货把关的职责,提高上柜商品的门槛要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猜你喜欢
剥离强度染料合格
不同涂层的彩钢板对防水密封胶粘带剥离强度影响的研究
不同涂层的彩钢板对防水密封胶粘带剥离强度影响的研究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PTFE板材烘板后剥离强度衰减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做合格党员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