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动物防疫工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6-03-12 04:15杨程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平凉市兽医防疫

杨程

(甘肃省平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平凉 744000)

甘肃省首届兽医系统征文选登

平凉市动物防疫工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杨程

(甘肃省平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平凉 744000)

近年来,平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动物防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目标任务,以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点,强化基础建设,壮大防疫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以现代兽医发展理念不断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兽医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保持平凉市连续十一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良好局面。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因素和问题,根据笔者工作实践作以简要分析、探讨。

平凉市;动物防疫;影响因素;对策

1 影响因素分析

1.1政策性因素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防疫工作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国家、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制度办法,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1.1.1经费保障落实难度大《动物防疫法》和《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将动物防疫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而平凉市市、县动物防疫经费仍维持在10年前预算水平,部分县(区)年涨幅不足6%,但畜禽养殖量却增加到10年前的3倍,防控病种增加了2倍之多。人畜共患病防控、消毒灭源、流行病学调查、常规病防治、人员防护等综合防控措施因经费短缺难以做到精细化和精准化。

1.1.2防疫队伍不稳定再好的防疫措施最终必须依靠基层防疫工作者落实来完成。市级防疫人员多属近年来招录的高学历人才,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兽医实践经验欠缺,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缺乏客观认知,管理、指导基层防疫工作力不从心。县区防疫部门人员编制少,一人多职,一岗多责比较普遍,防疫管理与技术支撑不明确,防疫责任体系落不实。乡镇兽医站是动物防疫的中坚力量,直接承担动物防疫组织、技术、操作等具体事项,对专业要求高,但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新招录的乡站工作人员眼高手低,不热爱兽医专业,不愿学习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兽医诊疗与应急处置等技术基本上由学历低,经验丰富的老站长承担,兽医诊疗出现断层现象。村级防疫员是春秋季强制免疫的主力军,但防疫人员年龄偏大,报酬偏低,缺乏吸引力,防疫队伍不稳定。

1.1.3政府领导责任发挥不充分《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第五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督促、指导村民履行动物防疫义务”。但在实际动物防疫工作中,政府多数把动物防疫落实在文件上,到乡、村一级,政府的动物防疫职能已经被弱化,防疫工作全靠业务部门承担,政府无人问津,群众积极性不高,防疫阻力大。出现疫苗过敏死亡时群众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辱骂、殴打防疫人员,甚至发生控制防疫人员人身自由事件。

1.1.4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疫苗过敏死亡补偿政策不明朗。牲畜疫苗过敏死亡至今没有相应的补偿政策,补偿标准不统一,执法缺少政策支持,补偿经费没有法定渠道,缺少持续性;二是防疫人员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存在后顾之忧。防疫人员在防疫过程中极易发生牲畜机械伤害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风险,但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补助、救助、养老等保障性政策,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1.2社会性因素

动物防疫事关国计民生,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群众配合和防疫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将防疫工作搞好。

1.2.1群众对动物防疫认知度不高传统的养殖模式造就了一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的老年人,不接受免疫政策,不愿开展常规病防治,不配合防疫人员免疫,阻碍技术人员采血检测。当牲畜发病或死亡时,将责任归咎于防疫人员,上访、闹事,诋毁工作人员,致使防疫人员放不开手脚,对“难缠人”存在畏惧心理,出现疫苗减量注射,监管看人戴帽等现象。

1.2.2兽医人员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受传统因素影响,兽医往往被人看着是“钻牛圈”的职业,不能与人医相提并论,在人员待遇、经费支持、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望尘莫及,甚至还影响到年轻人谈恋爱、找对象。所以,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不安心扎根基层,不想学习兽医技术,千方百计跳离兽医岗位。

1.2.3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尽管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经过近十年运行表现出许多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乡站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工作人员需要。建站初期按照3~4人设计修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现在人员增加到5~6人,人员住宿已成为单位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二是没有工作经费。大部分乡站工作经费没有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办公、水电、燃料、交通等费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下乡、取暖只能靠职工自己解决。三是工作环境差。平凉市以传统散养为主,牛羊养殖多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防疫人员自带干粮,肩扛背驮,早出晚归开展防疫工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任劳任怨。

1.3管理性因素

1.3.1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现行兽医管理体制是倒金字塔型结构,高、中层管理机构人员多、素质高、待遇好,而县、乡镇机构的人员结构则是人员编制少、任务繁重、待遇低。致使部分高、中层人员工作浮躁,缺少经验,综合能力差,技术指导照本宣科,不接地气,不切实际,反响差。县、乡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较低,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抵触,不安心农村工作且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1.3.2管理体制参差不齐一是大部分县区动物防疫按照“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办法进行管理,集畜牧、兽医、草原、渔业于一身,仅有的几名工作人员往往一人多职,一职多岗,顾此失彼,免疫、青贮等季节性强的工作相互打架,直接影响防疫进程和防疫效果。二是乡站人员仍存在“双重”管理模式。部分县区对乡站人员的管理仍执行乡政府与县畜牧兽医局双重管理,政府管人,县局管事,乡政府安排抓农村中心工作,畜牧兽医局安排抓防疫工作,谁都不能惹,防疫工作也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1.3.3考核机制不健全动物防疫实行的是“双轨制”管理,政府和业务部门分别逐级签订了动物防疫责任书,但防疫考核只有业务部门每年两次从中央到地方落实绩效延伸考核,通过免疫抗体检测评价免疫效果;政府对动物防疫考核没有切实落实到乡、村,致使乡政府、村委会逐渐形成开会抓防疫、会后不问津,不组织,不领导,不重视,没实招。

1.3.4疫苗质量不稳定一是部分疫苗质量不高,不同批次、不同生产厂家疫苗质量存在差异,免疫一次很难达标。二是疫苗运输、保存、使用环节不合规,影响免疫效果。

1.3.5检疫监督执法力度不够一是产地检疫申报率不高。《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畜主须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官方兽医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实施临栏检疫”。大部分畜主嫌麻烦、怕被检出问题,故意不申报,特别是牛羊等未纳入强制定点屠宰的动物,申报率较低。二是检疫不到位。市场检疫过程粗糙,漏检、逃检现象时常发生;贩运人员利用乡村公路发达,逃避检疫。三是检疫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工作经费困难,设备落后,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违法违规行为成本较低,造成拒绝强制免疫、逃避检疫、贩卖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屡禁不止,使防疫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2 对策建议

2.1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重视、关心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从改善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条件与待遇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一是要整合人才资源,解决“一套人马、几块牌子”问题,将动物防疫从综合业务中剥离出来,按照机构设置初衷,定编定人定岗位,将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后勤服务型人才充实到相应岗位上,学有所用,人尽其才,精准管理。二是有效解决乡站人员“双重”管理模式,实行县区畜牧兽医局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三是要解决好基层防疫人员待遇。乡站人员下乡补助、卫生津贴、交通补贴、意外伤害保险等经费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办公费、烤火费、水电费等正常工作经费。四是要继续加强乡站基础条件建设,努力改善工作人员工作生活条件。五是建议恢复乡站兽药店经营资格,通过临床诊断治疗,解决本站新招录人员经验不足,眼高手低的实际问题。

2.2强化领导防疫认识,统一思想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和公共卫生安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进一步重视这项工作,统一思想认识,不要只管看得见的工程,忽视了看为不见的危险,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领导主体责任,管理好、支持好、监督好,自上而下发挥动物防疫2.3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双轨”管理两条线职责,不敷衍,不走样,把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社“一把手”,把风险化解到最底层。

防疫队伍建设是搞好防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把防疫人员培训列入年度兽医重点工作计划,安排专门培训经费,逐级开展培训,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综合素质。把法律法规、免疫诊疗、采样检测等实用技术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阵地前移,培训师资下沉,培训效果考核,避免培训走过场、完任务、捞政绩。

2.4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

一要完善政府间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和绩效考核,提高免疫密度。动物防疫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政府间只有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动物防疫责任落实与绩效考核挂钩,才能引起乡镇政府和村社领导重视,防疫工作组织领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加强业务部门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免疫质量。市-县-乡-村四级防疫机构在签订责任书的同时,要把免疫抗体作为评价防疫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村级防疫员报酬、包抓人员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分明。

2.5强化检疫和消毒灭源工作,巩固防疫效果

动物检疫和消毒灭源工作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是要把申报检疫与监督执法紧密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私屠乱宰,无证贩运,应检不检等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成本,防止外源性疫情输入。二是要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户)、贩运车辆、养殖密集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消毒灭源工作,消灭传染源,净化养殖环境。

2.6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综合措施落实

资金投入是动物防疫成败的关键,在做好中央、省、市动物防疫经费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地方经费投入力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动物防疫所需经费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否则,再好的防疫措施也难以落实到位。

[本文获甘肃省首届兽医系统征文比赛一等奖]

(编辑:高真贞)

S851.33

A

1006-799X(2016)17-0003-02

杨程(1968-),男,甘肃灵台人,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兽医技术。

猜你喜欢
平凉市兽医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我是兽医志愿者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兽医改行搞发明
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