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江县粗鞘双条杉天牛的识别及防治

2016-03-12 06:46周德才
花卉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刚毛从江县木质部

周德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黔东南 556000)

浅谈从江县粗鞘双条杉天牛的识别及防治

周德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黔东南 556000)

本文通过介绍从江县粗鞘双条杉天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为害情况,从中提出如何识别和防治措施。

粗鞘双条杉天牛;识别;防治;从江

1 基本情况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是贵州的南大门之一,与广西的3江、环江、融水和我省黎平、荔波、榕江相邻,历史上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县城驻地丙妹镇位于都柳江畔,距省会贵阳450km、州府凯里252km,距广西柳州280km、桂林275km,是一个以苗族和侗族聚居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

从江是贵州省十大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24490hm2,其中山地面积296300hm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用”之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240625.4h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15%;有林地面积为206981hm2,占全县总面积63.8%。

2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分布范围

解放以来,从江县曾大面积暴发的病虫害有乌桕毛虫、白蚁、马尾松毛虫、杉梢小卷蛾、杉木黄化病等病虫害。l994年6月,在平忙飞播区发生大面积的思茅松毛虫,80%的马尾松受害,其中10%的马尾松因严重受害而死。为全面掌握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根据州林字[2003]25号文件精神,从2003年7月开始到8月在全县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在普查中,共查出境内的有害林业生物种类共达77种,其中危害严重,影响较大的20多种;共制作成虫标本80余盒。基本摸清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范围、危害程度,为今后该县有效地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和本地有害生物的防治、保护农民利益,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打下了有力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3 生物学特性

粗鞘双条杉天牛在从江县1年l代,少数2年1代,以成虫离地面高2m以下的主干边材中,也可以幼虫在枯死木和离地面4~5m高的边材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5月上甸成虫羽化。3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下旬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内危害,8月下旬在木质部中化蛹,9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进入越冬阶段。成虫羽化后不需补充营养。晴天活动时飞翔力较强,最长飞行距离可达1300m。成虫多在14~22h进行交尾和产卵,其余时间钻在树皮裂缝、树洞、伤疤及干基的松土内潜伏不动,不易被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进行交尾,并有边交尾边产卵习性。喜向阳、避风的新修枝、刚采伐和树干、木桩以及被压木、衰弱木树皮裂缝和伤疤处单产卵1110粒不等。卵期7~14d,自然孵化率很高。

幼虫孵化1~2d后蛀入皮层,蛀入后在木质部表面形成1条条弯曲不规则的扁平蛀道,蛀道上下迂回,或横断树干斜伸,蛀道内充满黄白色粪屑。蛀道最长可达120cm,宽2cm,深0.4cm。5月中旬幼虫开始入木质部内。树木受害后树皮易于剥落。衰弱木被害后,上部即枯死,连续受害便可使整株死亡。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中蛀成深O,6cm,长3~5cm的蛀道,并在顶端筑1个椭圆形蛹室在内化蛹,蛹期约10d。9月陆续羽化为成虫越冬。2年发生1代的则是第1年发生滞育,以幼虫在木质部边材的虫道内越冬,到第2年秋完成发育,以成虫越冬,形成2年1代。其虫体一般较1年1代的大。

4 症状检验

检查杉木幼树的2m以下部位、带皮原木、板方材等。当年被害木,树干上是否可见半圆形、稍凹陷、棕色或与树皮同色,有不整齐的木丝构成的卵巢和形状不规则、大小为1mm的侵入孔;受害树皮表面是否有少量白色树脂流出;2年以上的虫害木,树干外是否有圆形稍扁、孔径为3~6唧的羽化孔或树屑虫粪。有上述症状的木材应撬开韧皮部后,可在木质部表面看到因回旋蛀食所造成的弯曲而不规则的扁平蛀道及黄白色粪便。劈开后可在边材或木质部见到幼虫、蛹。应将其收入试管内,连同其被害状一并带回室内,在作进一步的识别。

5 形态特征

成虫粗鞘双条杉天牛雄成虫体长为14~23mm,雌成虫体长16~24.5mm,个体明显较双条杉天牛大。头部黑色,向体前方伸出,具细密点刻。口器朝向前下方。触角黑褐色、较短,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2,雄虫触角略短于体长。前胸黑色,两侧缘呈弧形,具有淡黄色长毛,背板中部有5个光滑的小瘤突,前面2个圆形,后面3个尖叶形,排成梅花状。中、后胸腹面均有黄色绒毛。鞘翅表面不平滑,显得较粗糙,色鲜艳,淡色带呈黄橙色,中部黑色横带常分离,雌虫其上刻点与其后淡色带上的刻点间隙等大:鞘翅与前胸长度之比为1:3.56。足黑褐色,中度长,被黄褐色毛,腹部末端微露于鞘翅外。雄性外生殖器中茎交配孔腹缘钝尖,阳茎盖后缘中央凹入较深,背侧突长而突出;产卵管5.4~5.58mm,宽约0.33mm。卵椭圆形,长约2mm。白色。

幼虫粗鞘双条杉天牛体稍大更近圆柱形,老熟幼虫体长28mm,前胸宽5mm。头颅黄褐色,近梯形,横宽,后部显著宽;额前缘锈色,极光滑,中额线模糊,额线不可见,额侧及后狭着生较密的粗短刚毛;唇基极小,横扁;上唇横椭圆形,淡黄褐色,前区两侧具短粗刚毛;上颚端半部黑色,基半部黑褐色,具一横列刚毛约15支;下颚须节背侧突大于下颚须第3节;下唇舌小,被细绒毛,下颚须第1节长于第2节;口后片前缘光滑,锈色,口后线直,后端不可见;外咽片梯形。无侧单眼。触角3节,于基部连接膜等长,第1节与第2节等长,第1节端部外侧具细长刚毛3或4支,第2节端部有1圈刚毛,第3节长不及第2节的l/2,具长刚毛,锥形主感器不明显。前胸扁平,背板有1个“小”字凹陷及4块黄褐色斑纹。其上密生红褐色刚毛,中区色较淡,后区侧区之间乳白色,光滑,具极细纵皱纹;前胸膜板中腹片分界不明,后方中部有1对圆形的光滑区。足长为光滑区的1.5倍,腿节与胫跗节约等长,前跗节端部尖,褐色,腹部步泡突极突出,具一横沟,中沟宽深,无瘤突,表面具细皱纹,略具不明显的网状纹。气门宽椭圆形,褐色,位于中胸的l对最大。肛部3裂。

6 防治措施

6.1 化学防治

这些年来试用的农药主要有敌敌畏、磷胺、乐果、杀虫眯、杀螟松、辛硫磷、螟磷畏、杀虫净、害扑威、氧化乐果、氟乙酰胺等喷洒或涂刷树干。在宰便、下江、西山等地对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等的药剂防治中,均证明40%氧化乐果乳剂300~500倍液喷洒,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6.2 绝育法

福建林科所(1980)试用 10,000~30,000 伦琴剂量的 CO 照射双条杉天牛雄虫,与雌虫交配后,不影响产卵,但卵全部不能孵化。虽然尚在室内试验阶段,但已表示有利用的可能性。

6.3 饵木诱捕

中国林科院(1980)用侧柏作饵木,在侧柏饵木上诱得双条杉天牛1058头,最多时在四月中旬1d诱得500余头,有极明显的诱集作用。

6.4 营林防治

实践证明,天牛的防治应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提倡混交林,适时间伐,合理更新,选择树种等,都是贯彻防重于治的根本措施。

6.5 生物防治

当前我国天牛防治工作近年来开展最快的是肿腿蜂的利用。我县准备引进90万头肿腿蜂,在8.3万亩杉木林中释放。

[l]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S763.38

A

1005-7897(2016)08-0074-02

2016-4-10

周德才(1966-),男,贵州凯里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森林保护。

猜你喜欢
刚毛从江县木质部
水天一色梯田美
从江县宰章水库料场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梯田稻熟
不同品种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的观察与比较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3种刚毛藻对1,2—二氯苯去除效果研究
贵州乡间斗牛
无齿相手蟹体表刚毛的结构及其功能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