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的临床应用综述

2016-03-12 13:09伏沿蓉王捷虹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浅表性小柴胡胃脘

伏沿蓉 王捷虹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712046)

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的临床应用综述

伏沿蓉 王捷虹*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712046)

小柴胡汤是中医治疗伤寒少阳证的代表方和常用方,近几年来临床上小柴胡汤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做进一步研究。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临床应用 综述

小柴胡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文第96条曰: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原方主要用来治疗伤寒少阳证,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方中柴胡、黄芩合用解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合用调理脾胃,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因本方配伍精当,临床疗效显著,故被后世推崇,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为进一步了解小柴胡汤的现代临床应用,使其便于指导临床,现将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综述如下:

1 反流性食管炎

刘川贵[1]等用小柴胡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两组每天均用兰索拉唑(汕头经济特区滨制药厂生产,剂型15mg*14粒,国药准字H10980136)口服治疗,15mg/次,2次/日,连续2个月,同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小柴胡汤治疗,方用柴胡10g,黄芩10g,人参6g,半夏6g,甘草6g,生姜3g,大枣5枚,若气虚者加白术3g,煎煮汤至200ml,早晚各一次温服,持续1个月。与单纯西药治疗本病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9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0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泛酸、烧心、嗳气、吞咽不利等症。本病多由情志不畅、外邪犯胃或饮食不节,致中焦气机失常,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邪气留恋,寒热互结,而出现嗳气、泛酸、烧心等症。故治疗以和胃降逆、平调寒热为本。临床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使寒散热清,胃气安和,通降功能恢复正常,诸症悉平。

2 慢性胃炎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

董昕东[2]用小柴胡汤加黄连治疗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组方: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6枚,黄连8g。水煎至150ml,分三次,于饭后1小时或饭前半小时温服,并嘱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之品。其中辨证分型属于肝胃郁热型(胃脘灼痛拒按,唇红面赤,口干、口苦、口臭,喜冷饮,或便秘溲赤,或厌食脘胀,或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及出血,舌红、苔薄黄少津,或舌红、中部无苔,脉弦细或洪大而数)32例,其中治愈26例,显效6例;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连及胁肋部,心烦易怒,呃逆时作,嗳气频繁,恶心欲呕,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弦)28例,其中治愈21例,显效7例;脾胃虚寒型(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呆腹胀,便溏或腹泻,精神不振,面色晄白,手脚冰凉,舌淡苔薄白或腐,脉沉细)16例,其中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7%。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归于中医“胃脘痛”、“反胃”、“呕吐”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因嗜酒、吸烟、喝浓茶等不良饮食习惯,或因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引起。临床上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恶心、嗳气、泛酸、呕吐等)以及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甚至无明显症状,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现临床上多用小柴胡汤以疏肝和胃,清解郁热,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及肝胃不和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

燕晓愿[4]等用小柴胡汤合左金丸治疗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用药:柴胡12g,黄芩9g,人参15g,法半夏9g,炙甘草12g,生姜9g,黄连6g,吴茱萸3g,大枣10枚。其中胃阴亏耗而胃脘隐痛、咽干口燥、烦热似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者去人参,加西洋参12g,石斛20g,北沙参30g;气虚不明显、腹胀便溏者去人参、黄芩、生姜,加干姜9g,党参30g,厚朴15g;气滞胃痛甚者加九香虫12g,延胡索10g;瘀血停胃而上腹刺痛者加丹参15g,川芎12g;食滞胃脘而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者人参改党参15g,加神曲30g,山楂15g,谷芽15g,麦芽15g,竹茹10g;湿盛困脾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泻者去人参,加藿香12g,佩兰12g,白蔻仁12g,薏苡仁30g。日1剂,水煎温服,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治疗4周后,临床治愈0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萎缩性病变。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本病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但总以脾胃升降失司为主,寒热并存、虚实错杂。用小柴胡汤寒热并用,虚实同治,升降共调。

3 消化性溃疡

黄伯贤[5]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80例消化性溃疡且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方药: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2g,半夏12g,大枣12g,生姜6g,甘草3g。两胁胀痛或痛引腰背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郁闷喜叹息者加香附12g;口苦、咽干、心烦者去半夏加黄连10g;胃脘胀闷者加厚朴、苏梗各10g;反胃吐酸者加海螵蛸20g。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15天1个疗程,连服5个疗程。结果:痊愈60例,占75%;显效14例 ,占17.5%;有效6例,占7.5%,总有效率100%。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等致脾胃受损,肝胃失和,日久且虚。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胃脘隐痛、吞酸、胀闷不舒、嗳气,心烦、口干、口苦,纳差,心烦喜太息等。用小柴胡汤疏肝利胆,调和脾胃,同时可适当配合理气、止痛等法。

4 功能性胃肠病

4.1 功能性消化不良

聂琼芳[6]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基础为柴胡15g,黄芩15g,党参9g,半夏9g,甘草6g,生姜6g,大枣4枚组成。肝胃不和型加瓜蒌、枳壳、焦山楂;肝胃郁热型去党参加苍术、黄连、茵陈;脾虚气滞型加白芍、佛手、白术、陈皮;脾胃虚寒型加干姜、桂枝、白术、黄芪。水煎至2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30min服用,3周一个疗程。对照组40例服吗丁啉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91)卫药准字X-191号),10mg/次,3次/日,饭前30 min服,3周一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2.11%和67.00%( P < 0.05)。其中治疗组又分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四型,有效率分别为100%、94.44%、88.89%、85.71%。可见治疗组在改善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中脾胃虚寒型治疗效果最好。

功能性消化不良,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组证候群,该病的患病率可高达20%~30%。其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腹胀、疼痛、胸骨后疼痛、泛酸、恶心呕吐、早饱、纳差等,病程一般超过4周。从症状来看,本病属中医“痞满”、“胃脘痛”、“呕吐”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因多由忧思郁怒,饮食劳倦或肝木横逆犯胃,损伤脾胃所致。病机为肝脾胃气机失调。临床用小柴胡汤疏肝健脾和胃而使肝气畅达、脾气升、胃气降,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4.2 肠易激综合征

孙翠芬[7]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4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方药:柴胡25g,黄芩15g,党参15g,半夏12g,生姜3片,甘草6g,大枣10g,同时配合心理安慰。其中肝气郁结型(腹痛、腹胀、以腹胀为主,伴有嗳气,精神抑郁,善太息,大便干结难解,女子月事不行,舌红,苔薄,脉弦)加香附、延胡索、郁金、白芷、佛手;气滞痰郁型(腹痛、腹胀、胸闷,咽中不舒,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大便粘滞难解,苔白腻,脉滑)加陈皮、苍术、茯苓、厚朴、川黄连;脾胃虚寒型(腹痛、腹胀、喜暖喜按,胆怯心虚,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脉细弱)去黄芩加桂枝、台乌、当归。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结果:服药7剂后症状完全消失16例,服药10剂后症状完全消失24例,症状明显好转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9%。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为主要表现,经检查可排除相关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归属于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多与情志不畅密切相关,临床用小柴胡汤疏利三焦,调和气机,适当加用疏肝理气之药,疗效更佳。

5 其它

小柴胡汤除治疗上述诸病,尚可治疗慢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6 结语

上述诸病,皆多具有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等特点;多由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因长期饮食不洁(节),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饮食内停,脾胃失和,气机受阻;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致中焦气机受阻,升降失常;或情志不遂,肝气横逆犯脾,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气机失调,日久脾虚,运化无力,则生寒湿、湿热,或寒邪郁久化热,寒热夹杂,其症见呕吐、胀满、疼痛、下利、反酸等。小柴胡汤全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共奏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调和气机之功。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值得今后推广学习。今后应继续开展研究,更深一步探索该方的临床疗效,力争使经典古方更好的服务于当今临床。

[1] 刘川贵. 小柴胡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3):157-158.

[2] 董昕东.小柴胡汤加黄连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6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 : 14-15.

[3] 雷认福.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73-274.

[4] 燕晓愿,杨崇河.小柴胡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8-191.

[5] 黄伯贤.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J].福建中医药,2009,40(1):35.

[6] 聂琼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10.

[7] 孙翠芬.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28.

(2016-01-22 收稿)

*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712046

猜你喜欢
浅表性小柴胡胃脘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