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

2016-03-12 13:58张瑞秋刘尚燕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流产

张瑞秋,刘尚燕

(南阳市卧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布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

张瑞秋,刘尚燕

(南阳市卧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本文针对布病病原进行分析,探讨布病流行特点及发生症状,并进一步对布病病理变化进行剖检,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布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布病;病原;发生症状;防治措施

2015年河南省南阳市发生多起人畜共患布病,给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隐患、经济造成很大损失。为此南阳市财政局、畜牧局联合下发宛财预[2015]659号文《关于下达2015年动物防疫应急补助项目资金的通知》,卧龙区分配专项资金9万元用于布病的防控,卧龙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收到这笔资金后将其中的5万余元购买消毒药品、防护用品并将其无偿下发给卧龙区下辖14个乡镇用于布病羊的扑杀,又把3万余元资金作为扑杀补偿发放给受害农户。为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布病的认识,防控中心自筹资金印制了《布病防控知识三十六问》宣传资料万余份无偿发放。本文针对布病病原、特征、流行、防治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老百姓对布病的认识。

1 布病病原分析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我国主要有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3种。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称布鲁氏病,简称布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二类动物疫病,可侵害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造成流产、不孕、皮毛乳肉及牲畜种群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世界上大约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病流行,主要分布于牧区、半牧区,近年来有向农区和城镇发展的趋势。

2 布病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对猪、牛、羊等三种布鲁氏菌均有不同程度感受性,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羊猪。牛羊猪三种菌型对人均能感染,以羊种菌最严重,猪种次之,牛种最轻,鸡鸭有时也可感染。通常母畜较公畜易感性大,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性高。此次卧龙区发现的布病全部是羊布病。

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子宫,胎膜、乳腺、睾丸、关节囊等处,可不定期随乳汁精液脓汁排出体外。产子季及畜群大批发生流产时是本病大规模传播时期。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和皮肤黏膜等。畜群一旦感染,首先少数孕畜流产,新发畜群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常产出死胎和弱胎,随着流产发生,陆续出现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支气管炎、局部脓肿及公畜睾丸炎等症状和病例,治疗后,畜群中仍长期存有隐性病例,威胁人畜安全。

3 症状

布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2周,长可达半年,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症状不够明显,部分病畜呈现关节炎、滑囊液炎,通常是膝关节、腕关节,偶尔见多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严重者关节硬化和股关节变形。怀孕后期母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症状。牛多发生在怀孕后3~4个月,流产前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起卧不安、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潮红,水肿,自阴道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黏液,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出生的为弱胎,生后1~2 d死亡。母牛流产后伴有胎衣停滞或子宫内膜炎,甚至因慢性子宫内膜炎而造成不孕[1]。羊、猪流产,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和关节炎,严重时后躯麻痹。公畜关节受害,侵害生殖器官,发生睾丸炎、睾丸肿大、阴囊增厚硬化,性机能降低,甚至不能配种。禽症状特殊,多呈腹泻和虚脱,或产蛋下降或麻痹症状等。

人得了布病,多在午后或晚上开始发热,多数为中、低度发热和不规则热型,伴有寒战等;急性期患者多汗,体温下降时更明显;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急性期呈游走性疼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部分有眼眶内头痛和眼球胀痛等。心悸、神经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少数患者出现黄疸,慢性期患者多为骨关节系统损坏。严重者骨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

4 病理剖检

布病病理变化主要是子宫绒毛间隙变化,有含有细胞和布鲁氏菌的胶样渗出物,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汁,胎膜肥厚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汁。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病症状。流产后常继发子宫炎,持续数月以上将出现特殊病变,宫体略增大,子宫内膜显著肥厚,呈污红色[2]。输卵管肿大,卵巢发炎,组织硬化,有时形成卵巢囊肿。乳腺病变常表现间质性乳腺炎。公牛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和副睾炎。

5 诊断

诊断布病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而确诊布病则需要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6-2002),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阳性的血清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试验进行复核。

6 防治

6.1 加强检疫

新购入家畜必须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检出病畜应严格隔离饲养,严禁与健康家畜接触。

6.2 定期预防注射

布鲁氏菌病常发地区家畜,每年都要定期预防注射疫苗。鉴于肉牛阳性率较低,建议检测、扑杀,使肉牛布病逐步实现净化。奶牛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较高,建议奶畜以场群为单位实施监测,如个体阳性率>5%,可对新生犊牛实施免疫,连续免疫3年监测评价后退出免疫,对成年牛仍实行监测、隔离、扑杀措施,个体阳性率<5%牛群,采取1年2次全面监测、隔离、扑杀措施。羊场个体阳性率>5%,建议以县或场群(500只以上)为单位实施普免,连续免疫3年并监测评价后退出免疫;个体阳性率<5%羊群,建议以县或者场群(500只以上)为单位采取1年2次全面监测、隔离、扑杀措施。

6.3 严格消毒

对病畜污染的畜舍、运动场以及饲养用具,用5%来苏尔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妥善消毒和处理流产物。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6.4 病畜处理

考虑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多发严峻性,卧龙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对布鲁氏菌病检测中检测出的37只阳性羊全部强制扑杀,委托南阳市卧龙牧原公司无害化处理中心负责高温化制、无害化处理。

[1]穆子君.布鲁菌病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性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2).

[2]胡丽春,黄志刚,麻春雷,等.遏制布病蔓延行为干预措施的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1,(2).

(编辑:晏兵兵)

S858.28

B

1006-799X(2016)24-0048-01

张瑞秋(1978-),女,河南方城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疫病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流产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梅里埃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在布鲁氏菌鉴定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