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对策

2016-03-12 13:58谢海玲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牦牛圈舍病牛

谢海玲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兽医站,青海 玉树 815300)

探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对策

谢海玲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兽医站,青海 玉树 815300)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即俗称的“烂肺疫”,由丝状霉形体感染所致,属于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对肺部、胸膜有较大的危害。此病对牦牛养殖有极大危害,常见于冬春季节,发病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但可致使牦牛死亡,而且可造成大范围的传染,给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在分析此疾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防治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牦牛肺疫”,俗称“烂肺疫”,是因丝状霉形体感染而诱发的危害牦牛养殖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此病以侵害肺部和胸膜为主。根据病程长短,此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之分,而且,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近年来,牦牛养殖规模日渐扩大,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对各类牦牛病害进行防治已经成为牦牛科学性养殖的关键性措施。在对牦牛进行养殖的过程中,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有发生,此病主要的症状是纤维素性肺炎、胸膜肺炎等,发病早期,牦牛可有短咳、食欲不振、停止反刍等症状出现,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牛会有呼吸困难、四肢关节处发生水肿等症状出现,随后死亡。因此,在对牦牛进行养殖的过程中,需注重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以促进牦牛养殖效益的提升。

1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概述

一般情况下,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不但可发生于牦牛,还可发生于黄牛、奶牛等,多发年龄是3~7岁,在对牦牛进行养殖的地区,此病均有出现的可能性。此病出现后,病牛成为传染源,若不及时进行控制,可致使大面积传染出现。此病的传染途径一般为呼吸道、消化道与生殖道,冬春季节容易出现,依据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急性类型,感染的早期,病牛体温会升高至41~42℃,鼻孔可见扩张,鼻翼有煽动,可见脓液流出,常有呼吸困难、短咳等症状出现。病牛前肢会张开,反刍变缓甚至停止。脉搏快而且细,前胸下部、颈椎部有水肿现象,听诊时,可见肺泡音变弱。随着病情的恶化,病牛口流白沫、呻吟、体温下降,窒息后死亡,病程一般为5~8 d。第二,亚急性类型,相较于急性型,症状不够明显,但具有更长的病程。第三,慢性的类型,病牛身体不断消瘦,叩诊时,胸部更为坚实,食欲下降。此类型的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经常会与结核病混淆在一起,需要注重鉴别。

2 对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防治的措施

2.1 诊断方法

处于初期时,诊断有一定难度,有引进牛种现象时,如果所引进的牛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高热,伴有浆液性纤维素胸膜炎的症状,可初步作出诊断。随后需进一步进行病理诊断:肺部可见大理石样的病变,呈现出多种色彩,肺部的间质有增宽、水肿出现,部分肺部组织可见坏死,有浆液性胸膜肺炎出现。行细菌学诊断可见多形体的菌体。

2.2 预防方法

日常养殖的过程中,需注重牦牛的管理,冬季时,应该进行补饲,使牦牛体质增强,进而促进抗病能力的提升。此外,注意圈舍卫生的改善,定期对圈舍实施消毒,保证圈舍的清洁度,注重圈舍的通风。同时,规范对牦牛进行接种,常用的疫苗是牛肺疫兔化弱毒苗,接种需定期进行,连续进行2~3年。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可将麻杏石甘散拌入饲料,连续进行3~4 d,以对此病进行预防。

2.3 治疗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所用治疗药物是新胂凡拉明,剂量是0.02 g/kg,加入到生理盐水中溶解为100~300 ml后,从静脉处滴注,间隔2 d后,进行1次加强注射,连续进行2~3 d的治疗。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氟苯尼考、链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选择一种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初次时,剂量加倍,持续给药4~5 d。除了这些西药治疗外,还可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黄芩、生石膏、连翘各70 g,100 g紫花地丁,30 g甘草,研磨成粉后,以开水冲,随后灌喂,1天1次,持续2~3 d。

3 结束语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牦牛养殖有较大的危害,需注重预防与治疗。日常养殖过程中,除了规范的接种外,还需注重圈舍卫生的改善。此疾病出现后,需及时给予治疗,以对大范围的传染进行预防,减轻此病造成的危害,为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编辑:尹 云)

S858.23

B

1006-799X(2016)24-0058-02

谢海玲(1984-),女,青海贵德人,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

猜你喜欢
牦牛圈舍病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