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

2016-03-12 06:46周慧晓
考试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写作策略农村初中

周慧晓

摘 要: 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城镇初中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状,文章从“基于读者意识训练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方法路径、实施策略、实施成效”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读者意识 农村初中 写作策略 写作路径

一、农村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农村初中指的是地处县城以下的乡镇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城镇初中的学生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卷面清楚、优秀的作文几乎都是城镇初中学生的;卷面不整洁、低分作文,甚至空白作文大部分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为何彷徨不前?反思写作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写作教学缺少情景的设置。

农村初中教师很多时候是直接命题,“叫”学生写作,不注重情景的设置。在脱离具体情境的写作环境中,学生只能是“硬”写,为完成老师的作业进行“假、大、空”的拼凑,时间久了,学生就对写作越来越没有兴趣。

2.写作教学缺少写中指导。

课堂写作教学的流程,一般都是先写前指导,教师讲授“写作导引”中的写作知识、“写作实践”中的三个题目中的“提示”,接着让学生开始写作,然后教师课后批阅(或打一个分数,或写几句评语)。有的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写作课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概述性的讲评(或表扬几篇优秀作文,或笼统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流程看上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指导,但缺少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而且写前指导、写后的反馈缺乏针对性。

3.写作教学脱离农村生活。

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就无从说起。”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乡土实践资源。这是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优势。很多农村初中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从农村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

4.写作教学脱离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综合性学习”。这样就把作文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了一起,密切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但农村初中教师很少会把“综合性学习”和写作整合在一起。

面对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自觉地与读者的需要、接受水平、接受心理、审美兴趣等方面进行交流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交流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显然,《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纳入到写作教学的训练视野,倡导一种在真实情景中的写作。

二、读者意识训练推进路径

语文教育学者林一平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倡导的‘读者意识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让其以假想的读者对阅读对象进行写作。”写作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也可以说是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影响读者。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把读者的因素考虑进去,才能使作者的写作更深入地影响读者,写作效果才能够得到显现。如果仅仅依靠几节写作课,要想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提升其写作水平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三个推进路径。

1.阅读引路,自主推进。

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从作者角度思考,作者为了读者的阅读取得效果,做了哪些努力。例如《背影》中作者通过动词“攀”“缩”“倾”的运用,使读者好像看到父亲爬月台的具体过程,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验到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单元课文的写作共性,体验作者的读者意识。

2.合作互助,互动推进。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互助解决写作过程中的问题。这样作文能力差的可以获得即时帮助,作文能力好的也可以获得满足感。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在互助实践过程中增强了读者意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学习。”合作学习,引发的“脑力震荡”,有效强化了表达交流效果。

3.社会生活,并行推进。

综合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真实的写作对象,更容易训练学生的读者意识。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大多单调乏味,特别是一些留守学生。写作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懂得农村的自然、传统文化、乡土实践都是写作资源,是农村学生的个性体验。

三、读者意识训练的实施策略

1.创设语境,锁定读者。

语境是言语表达的前提。从心理过程来看,言语表达“是一个根据具体的言语环境选择、创造一定的言语形式来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的过程”。毛泽东把语言表达的对象看做语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作文题目创设语境,锁定读者,培养读者意识。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提供了三个题目:(1)扩写“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2)《晒晒我们班的“牛人”》。(3)《我的假期生活》。只有第二题提示“写完后小组内交流”,指示了特定的读者,其他两题都没有。学生面对题目,首先思考的是“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假如没有语境,学生就会感觉不好写。例如第二题,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语境,开展一次“谁是我们班的牛人”评比,这样写作就有了真实的意义,并且学生也知道了写给谁看。我们可以把第三题《我的假期生活》的读者锁定为“家长”或“老师”或“朋友”等,面对不同的读者,就产生了不同的“写作目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朱自清认为写作必须明确读者对象,但实际的读者人群毕竟是有限的,为此他主张让学生设定“假想的读者”。他还提出“书信”是最能激发读者意识的载体。我们只要把题目转换成“给某某的一封信”,学生写作时就有了读者意识。例如《安妮日记》,作者因为要求交流要求理解的愿望的迫切性,就把日记本作为知心好友进行表达交流。所以,创设语境、锁定读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虚假走向真实。

2.读写一体,培养读者。

叶圣陶指出:“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把课文讲好,使学生理解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决定课文表达的是作者写作时的读者意识。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为读者所作的努力。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重在引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并能运用多种叙述、描写的手法进行详写和略写。“写作导引”呈现的是写作知识,什么是详写、略写;怎样详写、略写。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为了完成写作,自然期待把课文当成范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读者意识。例如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背影》之所以能把事件写得详细是因为作者从事件,环境,正面、侧面展现,内心感受等维度进行写作。这也印证了“写作导引”中的写作知识。

《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是读写结合成功的范例。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雷伊不但学会了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作为读者和作者交流,读写互促。所以,读写一体,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提升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

3.自我提问,假想读者。

国外教材比较注重策略性知识,以下是国外某教材通过问题设计所呈现的假想读者的策略。

当一个作者开始计划或起草的时候,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1)什么是我想与读者交流的特定的主题?(论点性质)

(2)什么是我的写作意图?(支持、解释、辩论、娱乐、分析等)

(3)谁是我的读者?是一般的还是特定的人群?

(4)我的读者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是信息安排最好的形式或结构?(叙述、议论、问答、说明,等)

(5)哪种视角、语气和风格是我所要创造的这种类型的文本最合适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客观/主观;严肃的、讽刺的还是诙谐的、机智的,等)

我们可以借鉴以上策略自我提问,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学生写作时努力地为读者进行言语表达。如第一题扩写“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学生可以自我提问思考这些问题。有学生就这样回答:(1)我想和读者交流我们要学会关爱人的主题。(2)支持自己的观点。(3)一般人群。(4)我的读者需要我把事件叙述得具体。(5)第一人称,客观,朴实。

4.信息反馈,多元读者。

原来的写作教学,教师是唯一的读者,而且只能是写后给出一个评价,学生其实没有得到多大帮助。现在基于读者意识训练的写作实践,读者是多元的,在写作过程中,只要有需要,学生就可以得到同伴或老师或其他读者的即时信息反馈。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反馈支架,例如建议学生考虑作文是否连贯、阐述是否具体、是否有细节描写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读者,考虑自己的作文该怎样修改。这样经过多元读者的不断信息反馈,学生的文章越改越好。学生就在不断修改实践中学会了写作。

四、读者意识训练的实施成效

1.树立读者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树立读者意识后,学生写作有了明确的读者,写作成了“倾诉”,再也不是为了分数而写作,而是在抒发自己生活的积蓄,写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兴趣。

2.全程互动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树立读者意识后,多元读者为学生的提供了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即时针对性的指导,思维的碰撞拓宽了写作思路、深化了写作主题。由此,学生在不断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3.引入生活源泉,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农村广阔的天地成了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从生活出发写作,可以真实地反映生活体验的个性差异,不断拓展思维空间。由此,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方顺荣.课堂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和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2014,8.

[4]罗雄.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徐德湖.培养读者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15,1-2.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写作策略农村初中
刍议考场作文与个人写作
谈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