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净水瓶

2016-03-12 08:08康蕊君
中国收藏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宗乾隆帝永乐

康蕊君

此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高足造型独特繁丽,耀眼夺目,为永乐一朝之稀珍,数世纪后,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赏爱。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型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媲美者。

塑造如此独特器型,窄颈宽腹,细流纤长笔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乐朝景德镇御窑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烧造成功者,为数鲜少,包含此瓶仅三例存世,均为永乐青花御瓷,其一为清宫旧藏,现存北京故宫,另一例则曾为F.C.Palmer of Connecticut、Frederick Knight及赵从衍珍藏。

净水瓶器型原应取材金属器,其来源仍备受学术界讨论,一说近似水烟筒下部,然烟筒内部藏输烟管,以水滤烟,净水瓶流接合器身下部,内部结构明显不同。另说应类长颈净瓶之用,惟传统净瓶长颈纤纤,不似净水瓶有流,仅以瓶口作为惟一开口,控制固定出水量。净水瓶高足细流,流口沿环饰类同金属器制,永乐瓷虽大量取材各式中东金属器型,且可见类同中东细流瓶器,仍无完全比例相同亦无持把之例。器型相近者,惟有年代略晚之印度金属水瓶,无持把用以持壶就口饮水,而口不需接触壶嘴。

北京故宫藏净水瓶,应曾用于佛教祭典,永乐帝崇佛,曾诏命烧造大量瓷器用以礼佛,此瓶应是其一。礼器尚白,景德镇御窑亦曾致力烧制单色白釉净水瓶,虽无完整器传世,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明永乐早期地层出土一件白釉净水瓶残片,连同一件白釉僧帽壶,原作藏传佛教祭祀之用。

逾三百年后之乾隆朝,青花净水瓶虽成古物,仍无失光华,深受乾隆帝珍视。乾隆帝慕古,常借镜历史加添大清政权光辉,著名《高宗是一是二图》中,乾隆帝特意挑选净水瓶入画,此器应是上述现存北京故宫之例。

高宗偏爱《是一是二图》,曾四度诏命绘制,并御笔题书于上,四幅均书不同款识,对应宫内不同斋堂,其中画工最精二幅,应出自郎世宁与姚文翰之手,反映宫廷画师间的通力合作。题材展现帝王生活文人雅趣,而画面中央侍童手持净瓶,值得深入探讨。

Patricia Berger释义《是一是二图》中,乾隆帝化身汉学士或佛教居士,端坐榻上,两侧陈设王莽时期青铜度量、明宣德青花梵文罐,前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后者存于北京故宫,隐喻帝王不仅君权统率天下,亦是虔诚佛教徒。画中摆设古玉及宋瓷,象征君主阐扬维护中华文化之角色。

四轴均书乾隆御笔,“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高宗数度提及“是一是二”,对应藏传佛教中观派无二法门之教义(Berger,页52)。“不即不离”,出自《圆觉经》。乾隆非以墨道治国,“儒可墨可”,可解释为文人、笔墨之意。“何虑何思”,取自《易经》,传为孔子之作。

《高宗是一是二图》构图出自宋明人物册页,绘一学士坐于矮榻,面前屏风悬挂自身画像,却无乾隆帝画中塑造展现的强烈个人形象,如巫鸿所谓之“自我神秘化”,学士身畔陈设文人家居,侍童持白釉执壶为其斟酒。相较《高宗是一是二图》中,精心挑拣摆设入画之物,一丝不苟,原画更显自然轻松。

画中侍童手中净水瓶,为高宗视线焦点,描绘净水瓶显示非斟酒或茶,异于原画,乾隆帝特别安排绘永乐朝青花净水瓶,或许暗示净水瓶与藏传佛教之关联。现知并无同形制西藏金属器,藏传净瓶虽比例相异,亦无持把且长流。

此件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将现身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拍“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估价3500万至4500万港元。

猜你喜欢
高宗乾隆帝永乐
彩色笔动起来
测字先生——谢石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
《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