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的思考

2016-03-13 07:07蒋经益浙江省天台中学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战略金融

蒋经益 浙江省天台中学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的思考

蒋经益 浙江省天台中学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经常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规模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只有利用科技金融的手段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科技金融的基本内涵,然后介绍了科技金融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阐述了科技金融的创新模式。

新兴产业 科技金融 创新研究

绪论

在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下,衡量各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不仅仅包含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都已逐渐意识到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我国逐步推出战略新兴产业,它是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导力量,新兴产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所以应积极培育并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推进,新兴产业类型也逐渐向以科研为主的方向转变,要想实现此类产业的结构升级,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创新,改革创新模式,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战略新兴产业与科技金融

(一)战略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衍生了一批新兴的产业部门,生物、纳米等技术的出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简单来讲,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指的是当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在科技取得重大进展的条件下,衍生出的许多新兴的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是以新技术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能够为当时的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带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能够为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从概念上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战略性”首先指的就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其次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拥有发展和扩大的条件;而“新兴”产业则是指刚刚兴起的,成长时间较短的产业,它们一般市场稳定性不强,需求相对较小,各项发展还不够成熟,机械设备专用型较强。

(二)科技金融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创新水平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体系只有依靠竞争才能建立,而竞争力的提升又必须依靠金融体系的支持,金融是驱动创新和实现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金融是传统金融体系的深化,主张利用金融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科技创新资本化,将科技发展与金融结构相结合,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2]。科技金融一般具有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在研发前期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限,只有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才能真正发挥金融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我国要想实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就必须借助科技金融的力量,加强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科技金融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科技金融加快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实体化的结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靠金融环境的支持。科技创新初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各项基础设施较差,设备专业性较强,只有保证充足的资金才能为后续创新发展提供保障,科技金融能够通过合理的手段引入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等,从而为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融资环境,更好的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3]。另外,有些金融机构还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风险补偿机制,这样能够为实体经济排除后顾之忧,推进企业的创新进程。

(二)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兼顾作用

新兴产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两个方面的因素,市场与政府,其中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但是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所以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兼顾作用。我国政府已逐渐意识到战略新兴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而且政府拥有对资源的调控权利,利用科技金融能够保证政府职能的发挥,将科技创新与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保证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

三、我国实施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我国实施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优势

第一,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才逐渐意识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所以目前各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并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区别,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发展潜能较大,我国只要率先掌握核心技术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4]。另外,由于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时候就可以摆脱传统的束缚,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发展。

第二,我国已基本具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我国政府逐步意识到新兴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所以对相关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较为丰富,对于新兴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

第三,政府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同时也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政府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视度逐渐增强,高度关注相关产业的培育并明确提出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上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相应中央政府号召,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二)我国实施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劣势

第一,缺乏有形资产抵押。相关政策对银行贷款的规定要求贷款方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应向银行提供有形资产作为抵押,对于新兴产业来说,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产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而且大部分新兴产业都是以技术为主,前期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等非物质方面,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新兴产业在进行资金筹备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符合抵押条件的有形资产较少,从而无法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二,高风险性和强周期性的限制。任何事物从产生到发展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战略新兴产业更是如此,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某类新产业从最初的构想,到后期产业化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促使其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由于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产品更新替换的速度较快,当某一类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突然出现另一种更具潜力的新产业时,该种产业商业价值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夭折;其次,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各方面发展都不是很成熟,管理系统不健全,所以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任何一点小的市场波动都有可能对其造成致命的伤害。另外,由于新兴产业所具有的高风险性,金融机构很难按照特定的规则对其做出评价,所以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就会谨慎,导致新兴产业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

第三,金融产品创新障碍。我国金融机构一般较为保守,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性较差,在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时候只考虑对方的偿还能力,而且只能为其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很难进行业务的拓展。战略新兴产业由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而且在起步阶段的产业规模较小,信用历史缺失,又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所以银行在为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就会多加考虑。另外,现行的信贷利率是固定的,即银行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所回收的利润是不会随着市场或行业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这就意味着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服务需要承受较大的风险,但所收获的收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积极性。

四、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多维的创新模式

(一)多维创新模式构建的原则

首先,科技金融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延伸,所以在构建创新模式时应遵循传统金融融资的原则,即商业银行融资应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进行,根据贷款客户、贷款依据的不同构建风险投资框架;其次,应按照阶段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现象,在不同的阶段其所面临的风险有所区别,所以科技金融应针对不同阶段的需求对其提供不同的服务;再次,坚持政府的引导。政府作为权威机构,拥有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权,要想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坚持政府的引导,政府应充分调动各金融机构对新兴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尽量避免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最后,应遵循突出共享的原则。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各参与主体资源和利益的均衡分配,所以在构建科技金融模式时应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良性的竞争机制。

(二)多维模式的创新架构

要想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改革,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银行以及担保方三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三方联动的多维发展模式。多维模式的构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其中,政府主要起宏观调控的作用,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科技支行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资,而科技支行主要为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最后,服务平台主要是三方合作的体系,为其交流提供便利,同时能够分散贷款风险。

(三)多维模式的功能定位

首先,政府的功能定位,政府作为行政机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第一,应搭建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将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由科技部门提供战略新兴企业的各类信息,组织建立专业的评审机构;第二,创新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由于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不同,在合作的时候很难统一标准,此时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双方提供保障;其次,银行功能的定位,银行主要为新兴产业提供信贷服务,所以应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需求的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革信贷模式,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了解,密切配合政府及企业的工作,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再次,担保功能的定位。担保机构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体系,采取措施降低对新兴产业的担保率,积极探索新的担保险种,从而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专门的服务;最后,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服务平台最主要的功能是将三方合作单位集合,所以提供的服务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够引导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四)多维模式的运行机制

科技金融多维创新模式的构建主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的融资活动开展,所以在运行的时候应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调动政府、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共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构建多维模式运行平台,新兴产业可以及时获取政府出台的相关信息,努力宣传自身的优势,增强金融机构为其投资的信心,选择优秀的担保公司为其发展提供金融产品,从而更好的控制金融风险,降低信贷成本。

五、结论

我国在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金融创新中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多维的创新模式,搭建完善的平台,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担保企业的合作,共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不断降低信贷风险,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1]张颖.科技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J].浙江经济,2012(11):42-43.

[2]秦佩.论科技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36-37.

[3]段世德,徐璇.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4):66-69.

[4]魏娜.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金融”创新支持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8):94-97.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战略金融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战略
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P2P金融解读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