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

2016-03-13 07:07汤春华大连市路灯管理处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核算事业单位资金

汤春华 大连市路灯管理处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

汤春华 大连市路灯管理处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财务核算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财政浪费、贪污腐败等现象,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行政服务效率低下弊病。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地风险控制途径。

事业单位 财务核算 风险控制 途径

“事业单位”是一种较特殊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一个相对性概念,与企业单位相比他最大的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为基本职能。相应地,其资金来源组织也不会对事业单位产生经济利益的回报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的涵盖对象十分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因此“事业单位”本身可视为社会事业运营组织的“集合”,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影响不断扩大,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要求也日渐受到关注,其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依赖国家和政府财政运转,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内容和产品,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组织者和监督者。相应地,事业单位由于本身不需要参加市场经营、不要求经济回报等特点,在资金利用和管理方面容易出现漏洞,提高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一)可以有效地避免事业单位资金浪费问题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运转资金直接来源于财政拨款,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不需要承担市场经营任务,这种“只花钱、不挣钱”的单位极容易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因此必须强调资金预算,加强内部监督,实现严格的财政核算机制,否则,在事业单位内部很容易形成不合理报销的“糊涂账”。相应地,每一笔资金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对于超出部门或个人花销的部分需要集体做出表决,并形成财务报表进行公示,通过这种监督力来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合理利用,并以最小资金代价发挥最大的社会公共服务效果,真正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公信力。

(二)可以有效地减少失业单位贪污腐败问题

事业单位一直是社会层面发生贪污腐败的“重灾区”,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核和行政审批制度,杜绝领导或部门干部直接干预财政的情况,做到财政核算工作的独立,依次来控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该侧重于财务工作人员的反腐倡廉教育,自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抵御腐败思想的侵蚀。

(三)可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行政效率提升

通过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扎进整个单位组织的“钱口袋”,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工作向更高行政效率方向转化。一方面,利用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部门的有效管理,在资金申请方面做到书面化、合理化、系统化,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重点针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加强审查,必要的时候向社会公众领域公示,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应用的透明性,这样一来在工作绩效要求下,能够帮助事业单位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提高行政职能效果。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会组织形式体系中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人事安排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以公务员考核而言,全国范围内统一进行的是公务处理能力考核,但对于专业技能的考核重视不足。同时,事业单位由于具有“国家编制”或“政府编制”等优势,在薪资、福利、待遇、稳定性等方面都高于同类社会企业单位,成为广大人才争先进入的机构,这其中不免存在一些托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导致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对于财务核算的重视严重不足。从这一点出发展开分析,财务部门从业人员中很少具有专业的财经知识或管理学知识,甚至对会计学知识也一知半解,这造成财务核算工作很大的被动。同时,还要考虑到我国事业单位“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对于财务人员的限制也很多,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核算问题主要参考的是“领导意见”,这必然导致核算结果中存在主观性要素,造成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甚至是自相矛盾,这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事项,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财务风险控制。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严

长期以来的事业单位独立性运作模式,导致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部财务具有高度控制权,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没有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自我监督方面的意识严重缺失。甚至以节约办公经费为理由而取消内部财务控制部门,很显然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要求,也不可能展开有效地财务风险控制。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不能严格地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执行,间接地形成了“越花钱越多”的扭曲思想,事业单位“突击花钱”已经不是新鲜的新闻,这说明在风险控制意识层面不但没有受到关注,甚至人为地去抵制和模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岗位分离制度和财政授权审批制度,这导致在资金利用的过程中只能依赖领导的决定,甚至可以强调领导在资金利用方面的权力,形成浪费、贪污、腐败等现象,这对社会公众而言是十分抵制和厌恶的。

(三)缺乏规范会计处理方法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受到领导干预并非是偶然现象,这也是造成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财务决策和信息使用不通畅的重要原因。诚然,其中一些领导决策是出于全局考虑,但直接影响财务工作必然会造成更高大的资金风险、资金缺口,也为贪污腐败带来了便利条件。究其原因,与会计处理方法不规范有直接原因,尽管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给出了明确的财务制度建立指导,但却在广义范围内没有提供统一的规范和处理方法,如此一来,很多事业单位依然是“各自为政”,加上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的缺陷,对原始凭证管理、票据管理、原始账目管理等缺乏有效途径,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出现记录不完善、模糊不清等现象。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风险控制途径

(一)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提升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政府的社会职能将从“管制”向“服务”过渡,客观上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事业单位在财务独立方面也应该做出努力、表明姿态,其中最关键的是财务从业人员的引进模式改革,一方面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基于公务能力的提高专业技能门槛,这就需要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另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培养,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针对事业单位原有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应该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力量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心更提升,也可以在现有岗位上建立一定的培训渠道,如聘请专业的师资力量并鼓励从业人员参与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等级考试等,实现“双管齐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在信息时代也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大力进行电算化业务转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还能够实现相关财务信息的有效流转和分享,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力度

虽然事业单位不需要市场经营,投资单位也不要求经济方面的回报,但加强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同样重要,甚至要强于企业单位。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行政拨款,而这些资金的本质来源是人民群众,事业单位如果不能有效地将资金应用在人民群众身上,必然会产生贪污腐败或者浪费问题,引起社会公众舆论的不满。

基于此,为防止财务核算问题和减少财务风险,就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具体的财务核算工作中必须保持部门的独立性、工作的自主性,实现岗位分离、权责分离,坚决避免领导干部的直接干预,以及各种行政审批机制的间接干预。

(三)积极引入事业单位外部监督机制

原则上说,事业单位资金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除了接受党和上级单位的监督之外,还应该开放社会监督机制,引进外部监督机构,将财务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这其中既包括审计单位、新闻单位、社会调查机构等,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体监督或集体监督。通过引进外部监督机制,可以更客观地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并且及时发现徇私舞弊、贪污浪费等现象,有效地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四、结束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廉政文化建设,国家层面对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改革、财务核算要求等不断明确,面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问题,从单位领导到办公人员都应该树立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制度完善、技术引进、监督全面等各种渠道,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效性管理,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力。

[1]程伟.探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7:153-154.

[2]张玉峰.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4,01:40+62.

[3]胡琴娜.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259.

[4]郭澍贞.浅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6,24:351-352.

[5]郭兴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控制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0:34.

猜你喜欢
核算事业单位资金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