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及对策

2016-03-13 00:33葛雷
湖南水利水电 2016年2期
关键词:桃江桃江县沿河

葛雷

(桃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益阳市 413400)

桃江县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及对策

葛雷

(桃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益阳市413400)

湖南以“湘、资、沅、澧”四水为主要支流,而桃江县位于第二大支流资水的中下游,历史洪灾频繁,尤以2014年7月中旬的特大洪水损失最大。文章从此次洪水着手,从洪水成因、阻洪因素分析、梯级电站调度对洪水的影响、灾害损失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洪水防御分析对策桃江县

2014年汛期,湖南省湘、资、沅水相继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流域性大洪水。7月17日0时,资水桃江站最高洪水位达到42.93 m,超警戒水位3.73 m,超保证水位0.63 m,为近12年来最高洪水位。尽管“7· 15”洪水位在桃江水文站有历史记录的实测最高水位中,只排在第6位,但对全县经济财产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对沿河乡镇私营企业造成的损失却大大超过有历史最高水位记录的1996年。

1 资水桃江流域基本情况

桃江县地处梅城暴雨中心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 582 mm。受冷空气和热带季风的交替影响,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7月,有雨量集中、强度大等特点。桃江地形多为丘陵,西南高、东北低,降雨也多集中在西北、东南一线。资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长为102 km,落差29.5 m,河道最宽处680 m,最窄仅200 m,拥有弯道12处,天然卡口5处,河心洲滩22处。

资水桃江流域内形成的流程在5 km以上的溪河有81条,其中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43条,三级支流6条,一级支流中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有敷溪、善溪、志溪、碧螺港、桃花江、沾溪、沂溪等7条。目前在资江干流柘桃区间已建成东坪、株溪口、马迹塘、白竹洲、修山5座梯级电站,由于是径流式电站,均没有蓄洪调洪能力。此外,桃江县城还建有资水主要水文控制站——桃江水文(二)站(以下简称桃江站),也是桃江唯一一个水位、流量控制站。

2 资水流域性洪水的成因分析

(1)由于每年汛期洞庭湖水位较高,资水桃江县城段受洞庭湖水顶托,河道基础水位偏高(2~3)m,柘桃区间发生降雨时,顶托作用会迟滞河道洪水流速,造成雨洪与基础河水位叠加,壅高水位。但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已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导致洞庭湖常年水位的急剧下降而大大减少。

(2)柘溪水库泄洪。即便在桃江县内无明显降雨的情况下,一旦柘溪水库泄洪达到或超过4 000 m3/s,桃江站水位仍可能超警戒,因为其间的5座梯级电站没有调洪错洪功能。

(3)区间降雨强度大。据统计,柘桃区间有315座水库、20000多口山塘。在前期水库、山塘基础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饱和的情况下,经历一次区间普遍强降雨时,流域内降雨径流系数偏高、汇流时间短,连同水库、山塘泄洪,一同注入资江,快速抬升资江水位,即便柘溪水库不泄洪,同样可以引发超警戒以上洪水。

(4)柘桃区间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水库山塘溢洪,柘溪水库泄洪与雨洪部分或全部叠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这种恶劣组合极易引发接近或超历史大洪水。

3 资水阻洪因素的分析

据历史资料记载,桃江站1995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为44.31 m,流量为11 500 m3/s;2002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也为44.31 m,而流量只有9 360 m3/s;几年的变化,水位相同,而通过的洪峰流量减少了2280m3/s。桃江站1954年洪峰流量达11 300 m3/s时水位为42.91 m,而“95·7”、“96·7”洪峰流量均为11 500 m3/s时,水位分别为44.31 m和44.44 m,分别抬高了1.4 m和1.53 m。水位相差不大,流量却逐年减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阻洪因素的影响。

3.1河道采砂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砂卵石作为建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市场上成为紧俏资源,受利益驱动,非法采砂、挖砂等现象日趋普遍。滥采滥挖、无序开采不仅使河砂资源急剧减少,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影响河道生态平衡,还形成尾砂堆积、深坑密布,也给上下游、左右岸的安全行洪和河堤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大水时,河水受砂堆的阻挡,沿砂堆两侧流动,从而造成河势出现左右较大幅度的横向摆动,加剧了河水和洪水对河岸、河堤和河床的冲刷,导致河道河床下切深陷,河岸、河堤抽根坍塌,洪水长驱直入,不仅淹没面积增大,同时也导致河势发生变化。

3.2沿河建设的影响

(1)砂石场建设。采砂除了影响河床构造,沿河兴建的砂石场也成了阻洪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沿江两岸有砂场105个,其中非法砂场54个。部分砂石场的建设并未通过相关部门审批。为谋求利润最大化,部分业主用砂石填埋河岸,盲目扩大作业面积,有的直入江心,占用大半河道,极大地缩窄了河床。全县100多处砂石场中,最大的占用河床约400 m2,影响行洪达700 m3/s。

(2)工程建设。电站、码头、桥梁、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占用河道,形成阻水建筑,导致河床行洪断面减小,河道行洪不畅,减小了行洪能力。目前横跨资江的公路桥就有7座,铁路桥1座。

(3)居民建房。多数居民均未经审批,私自在资江及其支流河道内建房,均属违章阻水建筑。

(4)生活垃圾、厂矿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乱堆乱弃。资水桃江段9个乡镇,两岸人口约40万人,一年就有数十万吨垃圾进入资江,一旦降雨涨水,资江水面上的各种垃圾及漂浮物随处可见,不仅污染了水质,而且淤塞了河床。

4 资水梯级电站调度对洪水的影响

2014年“7·15”洪水是资水干流桃江段除马迹塘外,白竹洲、修山2个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后共同经历的第一次较大洪水,既是对3个电站上下游协调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资水柘溪以下5个梯级电站联合调度方案可行性的一次充分检验。通过走访3个电站相关负责人发现,3个电站之间并没有形成较好的沟通机制。上游电站达到多高水位、即将下泄多少流量,未及时告知下游电站,下游电站也很少主动问询,更没有形成应对大洪水的联合会商机制,导致洪水调度不及时,形成被动。

5 “7.15”灾害损失的原因分析

(1)预报机制不完善。2014年“7·15”洪水来势汹汹,实际上,水文部门已于7月16日就对洪峰做了预报。但是由于提前预报的时间距离实际发生的时间太短,预报信息在由市到县、由县到乡、由乡到村、由村到组到个人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组织人员转移、重要物资转移也需要时间,导致预报时效性不强;且预报内容多次变动,让下级防指难以及时决策、果断决策、科学决策。灾后,有不少群众和私营业主反映在洪水过程中并未收到预报信息,导致财产转移不及时,这也说明预警信息在从上至下的传递过程中并非畅通无阻、传达到位,这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警发布机制,尤其是在短时间内需要大范围传递紧急信息时。

(2)沿河防洪监控体系薄弱。资水在桃江境内流经102 km,除位于下游的桃江站可以及时测报水位、流量等洪水要素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外,沿河9个乡镇中有8个均无公共的洪水要素测控装置。沿河群众对流经该地的河道洪水位、上涨速度、可能的淹没范围、洪水持续时间等均无从知晓。

(3)部分干群防大汛意识薄弱。分析这次强降雨、高水位造成的较大经济损失,除了天气、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主观原因也不容忽视。桃江县自2002年以来10多年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部分干部群众防大汛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防汛措施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手足无措。

(4)沿河建房办企业未做防洪影响评估。“7·15”洪水中,沿河私营企业受灾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水路、陆路交通便利,在沿河投资办厂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多数建房户和企业主选址时,没有进行洪水风险评估,没有考虑可能发生大洪水带来灾害性损失,更没有相关的应对措施。选址建在低洼地带,所办企业也多为货物储量大的竹木加工企业,一旦短时间内出现大洪水,机器设备和其它财物来不及转移,财产损失也就无法避免。

6 对策

6.1建立健全流域防洪体系

(1)加强梯级电站联合调度,建立专门联席会商机构。资水中下游靠近梅城暴雨中心,是洪水易发区,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机构,由市防指牵头,沿河区县防指、气象、水文部门及梯级电站为成员,通过在柘桃区间建立专门的高精度的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严密监控柘溪库区和柘桃区间的降雨情况,在即将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时和洪水期间,组织进行联合会商,及时预报准确的降雨信息,并根据预报的降雨信息计算出准确的面降雨量、径汇流量等洪水要素,互通水雨情和洪水要素信息,掌握防御主动权。及时改进调度措施,合理确定调度方案,有利于柘溪水库确定合适的泄洪时间和泄洪量,提前预泄。

(2)加强对电站的监督管理。执行特派员制度,在防汛联合调度期间,由市防指派驻特派员在各电站现场检查水电站调度情况,随时向市县防指报告各水电站执行市防指调度指令情况,并向县防指通报水电站调度情况。同时,由电站所在地乡镇派出村民代表进行监督,随时观测电站闸门开启情况,并直接报告县防指办公室。

(3)沿河乡镇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在沿河各乡镇选择合适位置分别设置1~2组水尺,有利于沿河乡镇和群众随时观测水尺水位数据,了解洪水上涨情况。同时在水尺旁埋设1~2个高程基准点,可以结合水尺读数,计算当地水位的高程。在2014年和历年最高洪水淹没痕迹比较明显的地方设置最高洪水位标志,记录洪峰流量、水位和发生时间等信息。

(4)绘制洪水淹没风险图。通过多次不同水位下沿河乡镇淹没范围的调查,绘制不同水位下的洪水淹没“等值线”图,以利于在今后的防洪调度中,不同水位下,通知相应区域内的群众及时转移。

6.2加大河道采砂治理力度

(1)县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开展对修山电站以上河段的河道清障工作,进一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对水毁河堤进行修复,尤其是对迎流当冲的薄弱堤防进行加固处理。

(2)加大打击乱采乱挖乱弃尾堆乱建砂石场的力度。挖砂船主作为河道的主要破坏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拿出部分资金进行尾堆清障和对河道河堤进行加固,由县级管理单位制定相关措施,强制要求挖砂船主无条件执行。

(3)建议下一轮河道治理以河道综合整治为主,推行砂石资源一体上岸,杜绝抛弃尾砂;加大河道两岸禁采区保护范围,对易垮河道进行护岸;建立激励机制,分解相关工作经费,进行考核评分,调动部门、乡镇积极性;建立监控平台,对挖砂船加大监控力度,严格采砂行为和采砂量,大幅度提高遵守采挖秩序保证金,及时扣除处罚经费。

6.3加强河道安全管理

(1)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完善预警发布机制。县、乡政府及水管部门利用每年的水法宣传日加大对沿河两岸的宣传力度,杜绝沿河群众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废弃物,并及时制止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对于2014年遭受水淹的地区,尤其是经常遭遇洪水的沿河低洼地区,要建立预警发布机制,制定和完善转移预案,在洪水到来前,能够通过电话、短信、村村通广播等方式,多渠道、高密度地发布预警信息,防止出现预警信息发布盲区,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到千家万户。同时对沿河建房建厂的企业主要求进行防洪影响评估,先判定建设地是否属于洪水经常淹没范围再选厂址,以减少淹没财产损失。

(2)加大水事违法案件打击宣传力度。对占用河道违规建房的,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同时对处罚的典型案件进行多方位宣传,以儆效尤。

(3)严格管理阻洪设施。河道主管部门在积极推行砂石上岸分筛一体化的同时,要加强对碎石场和砂石场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已建的要防止场地继续向河心扩张,对于未建的要严格审批场地范围,避免形成阻洪设施。对于沿河、跨河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完成后,要求迅速拆除施工桥墩、便桥、围堰等设施,恢复河道通畅。

葛雷(1986-),男,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汛抗旱工作。

(2016-01-18)

猜你喜欢
桃江桃江县沿河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巧解一道多项式最值问题
桃江凤凰山:屈原发出《天问》绝唱
九九歌
走进桃江县
桃江竹笋的种植管理技术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主推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力促养猪业转型发展——桃江县养猪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