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2016-03-14 08:01陈永昌许桂兰孙同英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河南范县457532
化工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亚段含油页岩

陈永昌 许桂兰 孙同英(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河南范县457532)

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陈永昌 许桂兰 孙同英(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河南范县457532)

濮城地区沙三泥页岩有较高丰度的有机质,其孔隙总体上以微裂缝为主,结构上以中孔为主,有非常高含量的脆性矿物,较大厚度的油泥页岩,非常好的埋深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濮城地区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并具备经济开发价值。

濮城地区;沙三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

1 区域地质条件

东濮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裂陷盆地,西侧是内黄隆起,东侧以鲁西隆起上的荷泽凸起与兰考一聊城基底断裂为界,北以莘县凹陷与马陵断层相连,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凹陷为邻,北窄南宽,呈北北东向展布。濮城地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相的岩盐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岩盐、泥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油页岩。

2 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

(1)有机质丰度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泥岩的有机碳含量。其有机质丰度不仅对泥页岩的生油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影响了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和模式,进而控制了页岩油的资源丰度。

濮城地区沙三段沙三下亚段泥页岩TOC主要为0.5~1.1%,均值为0.86%,成熟度Ro主要为0.7~2.1%,均值为1.23%;沙三中亚段泥页岩TOC主要为0.5~1.4%,均值为1.27%,成熟度Ro 为0.3~1.1%,均值为1.06%;沙三上亚段泥页岩TOC主要为0.3~0.6%,均值为0.53%,成熟度Ro主要为0.3~1.1%,均值为0.81%。所以,经过分析判断,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具有特别好的生油气开发价值。

(2)泥页岩的厚度

形成页岩油富集区的基本条件是要具备一定含油厚度的泥页岩。经探测研究,濮城地区沙三下亚段的含油泥页岩厚度、沙三中亚段含油泥页岩的厚度、沙三上亚段的含油泥页岩的厚度分别为18~89m、32~134m、24~112m。其含油泥岩厚度均达到了页岩油的经济开发标准。

(3)泥页岩的埋深

进行页岩油开采时必须考虑的经济条件之一就是含油泥页岩的埋藏深度,它同时也影响到页岩油的存储。经研究,濮城地区沙三段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泥页岩的埋深分别为2700~3800m、2450~3800m、2050~3450m,其最深均不超过4000m。这证明凹陷北部沙三段三个亚段含油泥页岩的埋深均在经济技术可采范围内。

3 储层的特征

3.1储层矿物学特征

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的矿物主要有,黏土矿物,白云石,斜长石和黄铁矿。其中黏土矿物、石英、斜长石、白云石、黄铁矿的含量分别为31~67%、10.5~56.6%、3.8~23.4%、1.8~18.7%、1.3~3.9%。黏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伊蒙混层、绿泥石和伊利石,其中伊蒙混层的含量比较大,黏土矿物的百分含量和类型随着成岩作用都会有改变,其中沙三上亚段至沙三下亚段伊利石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而伊蒙混层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3.2储层孔渗特征

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孔隙度大部分为0.8%~8.7%,均值为6.4%;渗透率大部分为0.0075~0.179×10~3μm2,均值为0.0831×10~3μm2。

3.3储集空间及结构特征

通过资料研究表明,濮城地区泥页岩的储集空间良好,主要以裂缝为主,不仅有毫米级的裂缝,同时还有微米级的层间缝隙,其中较大的缝隙可以达到11mm,但较小的缝隙则不到1μm。同时,在发育裂缝时还发育有晶间孔隙和晶间溶蚀孔隙。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的平均孔隙直径为3.404~18.4nm,均值为11.29nm。

4 结语

(1)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有程度适中的热演化,丰度高的有机质,埋深条件较为有利。(2)濮城地区沙三段孔隙结构以中孔为主,泥页岩以裂缝为主,比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有利于后期的压裂。(3)综合分析认为濮城地区沙三段泥页岩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远景。

[1]尹太举,陈昊,李中超,等.濮城沙三中6~10特低渗油气藏非均质性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5):471~476.

[2]潘泉涌,陈义才,沈忠民,等.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30 (1):48~51.

[3]张金川,林腊梅,李玉喜,等.页岩油分类与评价[J].地学前缘,2012,19(5):322~331.

[4]杨升宇,张金川.页岩油及其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5):47~50.

[5]张金川,薛会,张德明,等.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J].现代地质,2003,17(4):466.

[6]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J].天然气工业,2004,24(7):15~18.

[7]范昌育,王震亮.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J].石油实验地质,2010,32(5):465~469.

[8]李建交,曹自成,岳勇.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泥盆系东河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2):125~128.

猜你喜欢
亚段含油页岩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板桥- 北大港地区沙一下亚段高频层序格架与沉积体系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页岩气开发降温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加息,压垮美国页岩气的稻草?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