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口主体井网调整的主要研究对策

2016-03-14 08:01李巧玲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
化工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井次可采储量水淹

李巧玲(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

桥口主体井网调整的主要研究对策

李巧玲(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

桥口主体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属于强非均质低渗油藏。随着注采井网的不断损坏,自然递减逐年增大,产量下降快,开发形势逐步变差。为了有效遏制油田产量进一步下滑趋势,围绕桥口主体井网恢复重点开展构造、储层、剩余油等基础地质研究和井网调整恢复经济政策研究。

桥口油田;井网调整;井网优化

1 井网调整研究对策

1.1强化基础研究,评价落实潜力井损区

(1)构造及低级序断层研究:综合运用新增的钻井、测井、HDT、RFT、动态及监测等资料、动静结合,修改、落实、组合断层30余条,22条老断层在平面图上局部位置有所变动,去掉块内老断层6条,新增8~20米小断层18条,更正可疑断点5个;新编制(1:5000)等深线间隔10米构造图17层次。(2)沉积微相及储层研究:勾绘出50个流动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和相应的砂体平面分布图各50层次。搞清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及其所处的微相带,桥口老区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是其沉积主体,三角洲前缘沉积是其主要储层。(3)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①注水井吸水剖面分析:根据桥29块注水井吸水剖面统计,沙二下2、3、4砂组吸水厚度及吸水层数百分数均在45%以上,是主要吸水层位,说明沙二下2、3.、4砂组吸水性较强,水驱动用程度相对较高;沙二下1砂组水驱动用程度较低。②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分析在注入和产出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分析剩余油的分布状况。③新钻井水淹状况分析统计近几年15口钻遇沙二下油层新钻井的油层和水淹层厚度,钻遇沙二下油层厚度193.4m/85层,水淹层厚度122.7m/50层,水淹层厚度占总油层厚度63.4%,水淹层层数占总油层层数的58.8%。其中沙二下3、4砂组水淹较严重。分微相统计结果表明,河道水淹层厚度和层数百分比均较高,水淹程度相对较高;其他微相水淹层厚度和层数百分比较低,水淹程度相对较低。

1.2经济技术政策研究

(1)井网恢复方式经济界限:按照效益的原则,依据油藏工程设计和开发投资的预算进行井网恢复经济效益预评价。一是初期产量界限研究:指在现有油田开发技术和财税体制下,恢复后所获得的收益能弥补全部投资、采油操作费并获得最低收益率时应达到的最低产量,当初期产量大于这一值时,经济上是可行的。二是恢复可采储量界限研究:在采出其恢复剩余可采储量的50~60%时能回收全部投资和操作成本,投资回收期为3~6年,收益率为12~15%,恢复剩余可采储量必须高于经济界限。(2)注采管理政策研究:注采井距:通过低渗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以及注水实践,桥口老区一类层合理注采井距为280m左右,二、三类层合理注采井距为180~200 m左右。注水强度及注采比:为了尽快弥补地下亏空,对未见效层注水强度保持在5.0~8.0m3/d·m;对见效初期注水强度在4.0~5.0m3/d·m,注采比在1.3~1.65,对见效中高含水期注水强度在3.0~4.0m3/d·m,注采比在1.15~1.30,对高含水期注水强度在2.7~3.3m3/d·m,注采比在1.0~1.20。

2 井网优化恢复研究成果及应用

2.1潜力井网优化恢复成果部署

1、优化部署思路及原则:针对桥口油田老区井网损坏严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利用更新、大修、换井底等技术手段,对桥口主体油田的二三类层和部分一类层开展井网调整工作。2、潜力井网优化恢复部署:根据低级序小断层剩余油研究成果,方案共优化落实了25个潜力较大损坏注采井组,安排恢复工作量33井次,包括更新2井次,侧钻1井次,换井底16井次,大修12井次,老井利用2井次。

2.2井网优化恢复研究成果应用及效果

桥口主体整体恢复效果:(1)注采井网、可采储量和水驱动用储量得到有效恢复。总共恢复注采井网18个,实施工作量18井次,增加(恢复)水驱控制储量46.4×104t,水驱动用储量42.6×104t,可采储量7.02×104t,恢复产能0.72×104t,累计增油6098.0t。(2)桥口主体整体开发水平有效提高。桥口主体油田油水井开井数增加、日产油水平由2012年底的85.4t上升2013年底的108.0t,上升22.6t,综合含水下降1.4%,自然递减控制在13.6%,综合递减控制在1.6%,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3)水驱采收率提高:水驱采收率明显提高,目前桥口主体油藏采收率为37.0%,比不治理相比提高2.0%,水驱特征曲线明显改善。

3 结语

充分利用现有井网,针对油井采油堵水措施进行产液结构层间调整,挖潜二三类层剩余油;对水驱动用程度低的注采井网,主要通过调剖、酸化等手段进一步改善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加大注水井分注力度,能分注的井尽量实施分注。

李巧玲,女,汉,安徽亳州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井次可采储量水淹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水淹吕布
马塞勒斯页岩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及可采储量预测
已发现气田可采储量增长研究
在低效井、躺井上抠“金子”
模糊聚类神经网络技术在识别水淹层中的应用
孤岛油区剩余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枣宜会战中蒋介石水淹日军计划的破产